之前在很多平台看到这部电影的宣传。
而且据说评价不错。
有资源后,看到评分不高,我就直接看了解说。
网络上的差评也是此起彼伏,于是更好奇想知道正片是否真的如此。
于是花了两个多小时来看。
观影过后只想说,有些看官的逻辑是自认为的逻辑而已。
当然片中有些不太合逻辑的地方。
这很正常。
电影嘛,最重要的是表达,观众感受到什么学到什么。
这部片我觉得6.8左右还是比较客观的。
立意、镜头、“警示教育”(如何预防这类恐袭)加分到7.0也不是不可以。
这两天会做一个视频,聊几点电影中的细节。
才疏学浅,个人理解罢了。
欢迎来看。
个人简介里有。
伪大韩民国不允许载着国民的飞机降落,但是我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出于保护公民的原因允许飞机降落,并要求伪政府提供苗。
................................................................................................................
1本国民众不会反对本国飞机着陆(可换位思考)2任时完的目的是报复和揭露掌权者在必要时会牺牲无辜的人,不是抨击软弱无能被剥削的老百姓,说民众自私自利不让着陆这不得被韩国观众骂死?
(真正的游行也从来没改变过政府下的决定吧?
反美,萨德,让总统下台,那件事是因为你们游行政府就听你们的了?
从来都黑自己政府舔美国的韩国电影这次怎么调过来了?
很迷惑)这两点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也是整部电影都在讲的主线剧情,其他小问题太多可忽略不计我都能接受,毕竟都是为主线服务的边边角角意思到了就行,比如藏毒用刀划破身体,既然抱着必死决心干嘛不临登机吸一口通过人体传播?
费那劲干嘛那个喷雾器到底有什么意义是还有剧情被剪掉了?
这类小问题不影响整体剧情走向都能接受,但前面我说的那两点感觉太致命了主要还是演员都是实力派,剧本再烂都能撑起来,可以说全程无尿点
新冠之前可能观片没有太多感想,经历过新冠之后,影片后半段真的是人性以及大国之间的博弈;首先认同前面网友说的,在任时完戏份之后剧情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吸引人了,如果专注病毒方面剧情发展下去可能更加精彩,像釜山行那样?
看完突然想不起来中间的剧情,可能中间部分剧情太多平淡没有想起来;韩国真的挺敢拍也会拍,在有生物病毒威胁情况下,美国大国尿性肯定是不会让你着陆,而韩国本来就依附美国自然不能反抗只能回航;日韩关系也是,都是美国的附属国,谁也看不起谁,有难找你不帮忙,还要派战斗机赶走你;回到韩国,国内群众请愿反对降落(真的很会根据当下国情来拍);回到飞机上,大家竟然都选择放弃着陆;在生命面前,我是不相信每个人都会放弃着陆,即使为了家人,但是这肯定是不现实的,最起码10个中都会有一个反对。
感觉这是一个通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发现的,小说故事或者电影电视剧情都要煽情一下,要升华一下剧情,试图感动观众骗眼泪,最后再来一个完美的结局结束,引来大家的好评。。。
(所以也理解很多言情小说BE结尾,BE感觉更刻骨铭心,更能让人回想,记住这篇小说)最后就是反思一下,想想要是新冠致死率有百分之百,有疫苗但是没有临床试验。
有从境外要回来感染的飞机是否会支持让其着陆呢?
即使都是中国人,我们国家也会让其顺利着陆吗?
大家也会想让其着陆吗?
自己是否想让其着陆呢?
韩国空难电影《非常宣言》此名字是飞机需要紧急情况下的发出的信息!
预示着飞机必须紧急降落!
此片秉承了韩国灾难电影一贯的风格,温情,感人,大胆黑政府!
别说,人家确实做的不错…影片前半段叙事略显拖沓和混乱…而后半段变得精彩了起来,尤其飞往日本那段,哎!
美日韩不是铁杆盟友么?
这波黑的漂亮啊!
这段拍的确实惊心动魄!
不过在这样的病毒威胁下,保护自己国民的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啊!
最后全体飞行乘组和乘客们牺牲自我,保全大家的情节…确实挺感人的啊!
而最后完美的结局也是不错的!
总之,虽然故事有的地方确实不太行,但病毒袭击飞机,空中的危机,还有最后的煽情感人,还是不错的!
最后,说点片外话吧…看过此片后,让我联想到了3.21东航MU5735!
哎…真相呢?
我们能等到真相吗?
还有多少人记得这起匪夷所思的空难呢!
(在真正的灾难来临时,总要有人作出牺牲自我的选择…)个人评分6分(主观影评、不喜勿喷)
又一部探讨人性的电影!
电影讲述被病毒袭击的飞机迫降的过程!
危机时刻没有对错,只有人性!
立场不同引发不同结局!
如果飞机上不是自己老婆,警察会以身试毒?
一开始大家只是希望活下来,飞机上的人也是,地面的人也是,美国也是,日本也是,连自己国家也是。
那么总会有一方是要牺牲利益的。
就像你没买房之前希望房价下跌,想你买了房希望房价不停上涨!
因此,没有对错,只有人性,只有立场!
小冒坚持原创的832篇给予厚望的5部大咖云集,大制作的吐槽大会上半部。
心中更接近6.5分。
两大疑惑:到底有多少燃油?
这病毒还是看脸杀人吗?
我从工作日更新,变成周更。
是的,我还在居家。
此处略去XX字不表。
一方面原因如此,另外一方面,最近真的没有什么剧,让我特别有想写的冲动。
有的,都是批评多于肯定。
我现在充分理解,曾经和一位金马奖评委老师聊天,他说看电影也会看到吐的心情。
当你积累的阅片阅剧量多起来后,就很难有惊喜,甚至放眼放去,都是套路的吐槽。
中秋节一鼓作气,开了近期几部韩影。
特点都是影帝影后扎堆,老戏骨客串,演技都没得说,所以期待值拉满。
这可能是最突出,也是最惋惜的优点。
最大的问题,都出在了剧本和表现手法本身。
我也不算逆势吐槽,因为有相当数量的观众和我想法差不多。
韩国还是更适合处理细腻的情感,普通人故事的升华点睛。
任何大制作,大格局,大场面的题材,碰一次踩一次雷,不管投了多少钱,不管找了多少好演员。
比如科幻,玄幻。
都是尴尬。
但是至少人家越挫越勇,题材丰富,走出舒适区不断尝试,敢想敢拍。
现在是不行,十年二十年以后呢?
要知道他们电影改革审批体系到《寄生虫》拿下奥斯卡,也就是20年。
我也不知道我们国产的文艺复兴,各类题材百家争鸣,何时能到来?
来吧,我也准备激情开麦,第一届吐槽大会正式开始。
排名有先后,按我的喜好,从高到低的评价。
《非常宣言》
宋康昊 / 李秉宪 / 全度妍 / 金南佶 / 任时完 ,还有很多知名演员做客串。
这阵容,我期待了大半年。
上映后,在还没出资源的时候,隔壁的票房和口碑都出乎意料的差。
“非常宣言”是航空术语,指飞行器面对灾难状况,机长在无法实现正常飞行的情况下下达的无条件着陆宣言。
所以这部电影,就是很典型的韩式电影,杂糅了各种擅长元素的航空灾难片。
有一说一,咱们川航的机长是好样的。
但那部改编真人真事的《中国机长》,单薄的主旋律,我已不想多讲。
哪怕《非常宣言》不算好,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内容,层次,情感,情节,视觉,镜头语言,剪辑,都比国产丰富很多。
空难中,非常态驾驶操作这条线,可以牵起来机组人员的故事,人设就丰富起来了。
远比国产那点男女浮夸撩拨的小心思要好太多了,拉过来那么多年轻俊男美女演员,就是花瓶,人物关系简单粗暴,暗戳戳就想谈及,和航天工作者撇不开的印象,那些风花雪月,小情小爱,风流韵事。
《非常宣言》里机长在危机时刻,做出一个尽职尽责的生死取舍,有可能就是两害取其轻,意想不到的后果是失去自己尽职的同事。
机组工作人员真的就不再只是端茶倒水的服务员而已了。
生命的价值衡量太沉重了。
正常人很难去承受这种抉择,所以李秉宪这个知名的优秀机长,第一次直面自己选择的必要后果之后,他很迷茫,于是暂时离开了岗位。
甚至还欲扬先抑,开篇一副飞行恐惧症的焦虑恐慌状态。
韩国电影在交代人物的背景这块没得说,处理得丝滑顺畅不拖沓。
那第二次呢?
不得不临危受命呢?
可讲的故事很多,但都感觉浅尝辄止,比我预想的煽情冲击要弱。
第二条主线,空难起因,不是简单的机械故障,而是人为的病毒袭击。
所以这条线又可以牵出韩国很擅长的破案悬疑线,一个彻头彻尾的反社会人格,先天人格障碍+后天恶的习得,提醒人们,毫无理由的恶意犯罪的存在,是事实。
一条小小的支线,生物制药,跨国企业,私下危险研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的泄露,这些点,有没有内味?
电影一带而过,归咎于个人的变态行为,企业仅仅用人不淑,保管不当,还这么碰巧地有解药,关键时刻还拿得出来足够的数量。
不讨论巧合多么不合理,但我还是反复在思考,今日离谱科幻,明日可能就是骨感现实。
掌握了人类高精尖技术的那一小波人的道德伦理,信息健康,比技术进步关键太多了;在巨大利益面前,能不能坚守底线的大型垄断企业,特殊行业的一个小疏忽,刻意的作小恶,人类社会都不知道会承受些什么,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可能就此打乱,万劫不复。
灾难片里必备的平凡小人物英雄,融合更加擅长的韩式煽情上价值套路:人类面对未知病毒的人性卑劣和人性高光,各个国家在公共安全事件上的自我考量和立场博弈。
如果没有当下的三年疫情,可能观众简单粗暴的批评国家的自私也好,故意“抹黑”其他国家的评价会很多。
而现在,大部分人经历过,见证过,都能理解那一份自私缘何而来。
我还是坚持那一点:我自己都做不到的牺牲奉献,我也不会苛求别人,宽以待己。
不预设对错,不评价优劣,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阅历包括三观心智程度都是不同的,好的电影设定,在假设场景里映射出观众的心。
然后引导人性趋向真善美。
有人自私自利,就有人会为了自己的爱人家人,做出牺牲。
虽然都是套路,元素杂糅地很努力,看得出费了心思,才能容的下这么多大咖们。
故事套路不可怕,可怕的是,太过于傻的bug一眼明了,很难忽略。
前期一直在强调飞行条件的艰难,最迷幻的就是燃油的储备量。
时间的紧迫一方面源自和病毒赛跑,一方面就是飞机本身的不稳定。
不管再怎么刻意强调,起飞前对恶略天气的预判导致多准备了燃油的巧合,按常理推测,都不应该足够往返,单程就好几个小时的路途,何况中间还起起落落,备降好几回。
第一次飞机下坠的时候,那种环境下,开挂的李秉宪应该也没有能力 冲去驾驶室,我看过的报道,都说可能都会导致昏迷。
确实不认识会开飞机的朋友,如果读到这里的小伙伴们,有接触,欢迎科普讲故事需要一些技巧,一带而过的巧合,我其实都不太计较这些,只要故事能有代入感。
但有些细节的合理性经不住推敲,会影响整个故事的成立与否,这就很容易出戏。
在导演编剧杂糅这么多内容,分配给每个部分的时长也有限,所以相对都会简单很多。
有主有次,我可以勉强忽略逻辑。
但是,既要又要还要之后,反而在最本质的故事线上埋下巨大的bug。
这一点别说,单薄的《中国机长》,救回飞机的操作,可信度都更强。
再说回演员。
李秉宪,我是提一次,就要说一次,渣男,演技真好!
他演什么像什么,哪怕没有情感戏,也能透出一种苏感,就是很有人格魅力和演员的气场。
他作为绝对主角,这个角色的bug和整部剧逻辑bug紧密相连。
但就是自带故事的电影脸呀。
任时完,我就喜欢帅哥演变态,反差萌。
台词总结地非常到位了:那么一张纯真的笑脸,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丧心病狂?
整部电影,我反而觉得他的分量也好,不做任何洗白、铺垫、解释,彻头彻尾的恶,都挺合适。
不是所有的先天人格障碍都一定会去伤害他人,也不是所有受过原生家庭虐待的孩子,都会从受害者变为加害者。
人,一定是可以选择向善的。
干干净净的小变态,可能是电影里我最喜欢的角色。
宋康昊,我之前在是枝裕和的《掮客》,《寄生虫》都提过。
无可厚非的影帝,角色都是信手拈来。
自带煽情buff。
但这个角色,真的很单薄,如果换个人,可能就更没有记忆点了。
唯一最大的爆发点,就是他最后的选择,我不知道该怎么评判这个舍生取义的情节设置,以至于仓促的大结局,一片安宁祥和里的他,我感受不到长舒一口气的放松和欣慰,就更难受,堵着一口气,很莫名,很生硬。
团队自然有他们的想法,我作为观众,我就是单纯地不喜欢这个英雄高光时刻的表现方式。
全度妍,真的很美,就是那种历经世事后的松弛感美人。
影后在里面,就是个花瓶。
她代表的政府官员,起到的作用,就是两个词,失效,隐形。
来来回回的谈判,又滞后,又无力,又简单,还不如不拍。
众所周知,隔壁抨击起来,失踪的官员们都算好的了,大部分都是腐败黑暗,给主角添堵。
金南佶,是真的帅啊帅,还是那种云淡风轻,不自觉地帅。
可惜也没啥能发挥的空间,大概就是李秉宪的成长线里的必备人设。
乘务组女组长,也仅仅给了个养家大家长的人设,这一点真不如《中国机长》的袁泉有分量,说白了,这还是个实打实的男性灾难英雄片。
其他角色就没有需要提的了。
里面角色的生生死死,太随意了。
有的人又快又剧烈,和丧尸附体一样说没就没,快速领便当。
反正需要他活着的,就都活着呢,不管啥时候病发,晕过去好几回,都能挺住,还有台词。
敢情这病毒还是看脸下菜吗?
帅的人可以多活一整集?
这毕竟还是我觉得这几部里,相对比较完整成熟的作品。
本来也没想单独成一篇,奈何字数超长发挥了。
下一篇集中吐槽《小小姐们》《首尔大作战》《苏里南》。
用教科书专业电影语言重新拆解《寄生虫》:到底哪里出色?
是枝裕和+宋康昊《掮客》:寡淡重复,还是坚守风格?
任时完申世京:人生本无既定方向,自由意志最可贵金南佶炸裂演技,细腻深刻:凝视深渊,解读恶之心的人们作者:小冒,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
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腾讯新闻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公众号/豆瓣@芸淡风倾,微博@芸淡风倾
作为商业电影,就如宋康昊在《出差十五夜-非常宣言特辑》中表示的,本片是韩国的第一部航空类的商业灾难片。
当然,国内也有过取自真实事件的《中国机长》,而《中国机长》我都没有看完,一众偶像们浮夸的演技,尴尬的剧情都给人添堵。
说回《非常宣言》,豪华阵容:炙手可热的戛纳影帝宋康昊,好莱坞韩国王牌李秉宪,影后全度妍,演技派金南佶等等,似乎都让这部影片制作精良,票房大卖的预示。
两个多小时的时长略长,并没有让人疲乏或是多余的剧情。
前一个小时讲述乘客们登机,袭击者(任时完)随机选定了航班,开始了袭击。
后一个小时讲述了飞机上,陆地上对于袭击进行的自救,调查,以及最终惊险降落。
演员分为几个代表:乘客代表:李秉宪等,乘务人员代表:金南佶等,警察代表:宋康昊,政府代表:全度妍,朴海俊,袭击反派:任时完。
出差十五夜
警察宋调查中警察宋康昊又已一己之力侦破大案,从进入嫌犯家中,找到尸体,查出嫌犯上飞机袭击,进而查出病毒与嫌犯公司的关系,找到为嫌犯寄送病毒样本的同事,找到当时感染病毒的幸存者,自己感染新病毒以证实之前疫苗的可行性,最后被治愈但留下了后遗症。
韩国警察大概就他和他的搭档在干活了。
李秉宪作为正义的市民以及备用飞行员之外的作用,也是可有可无。
全度妍作为工具人,为什么说是工具人,因为她所代表的政府的每一步都走的很被动,自以为美国会同意降落登上了飞机,结果飞机还没走美国就把你拒了。
查到了有嫌疑的生物公司,没有第一时间强硬出击,等事态晋级了才去喊话求合作。
日本和美国都不同意降落,本身就是国家意志力弱的表现。
当然以朴海俊为首的其他公务人员只会纸上谈兵,坐在办公室指点江山.但讽刺的是,这些没有作为的官员保住了乌纱帽,唯一有所行动的全度妍不得不辞职,还要接受调查。
反派反派这边,有许多没有讲清楚的东西。
因为作为唯一的反派,人物的塑造实际上很重要,而本片无论是任时完演绎的正面描写或是通过其同事,数据资料反映出的侧面都没有完整的描绘这个人物。
当然,影片反映出的人性话题,国际关系话题,也耐人寻味。
飞机上的乘客发现病毒之后开始了物理隔离,有了部分症状,如水泡,发热的乘客和没有症状的乘客被分开在飞机的两侧,男主的女儿因为湿疹被认为和病毒的水泡类似,被迫隔离到了患者区。
这是机舱里的人性对立。
而飞机内与飞机外的大环境也有对立发生。
一架遭受生物袭击的飞机,本应飞往美国夏威夷,但被美国拒绝降落,不得不掉头。
好的嘛,这么多年的老大哥白喊了,估计韩国本地爱国情怀可以被点燃。
然后编剧又很刻意的安排在日本成田机场降落,原因是飞行员金南佶被感染,燃料也快用完了。
这个时候,终于出现了片名,飞机发布了非常宣言,虽然证明也没啥用。
日本自卫队分分钟开火,让你远离日本。
你以为,回到韩国总可以降落了吧。
不不不,你低估了人性的自私与矛盾,虽然飞机上乘客的家属很希望飞机可以降落,与家人团聚。
但是其他人不这么想啊,这个病毒已经变异了,并无法证实原来的疫苗有效。
常见的青瓦台投票和街头抗议来了,一些人支持降落,一些人反对降落。
最后总统也下命令,为了大局,不能降落。
此时,飞机上的人发现有许多民众反对降落,又联想到自己的病毒可能会传染给家人,朋友。
于是,他们决定不降落。
之后就宋康昊自愿做实验品测试疫苗,如果没有他,飞机上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
在燃油耗尽之时,在无人山脉坠机?
如果警察的夫人不在飞机上,他是否还会拼命调查,牺牲自己测试疫苗呢?
影片最后全度妍接受询问的剧情有些致敬经典航空灾难电影《萨利机长》,引起思考:明明萨利机长和全度妍做的都是正确的决定,却仍要收到政府,社会的问责,这样的体制是否是合理的呢?
配乐方面,灾难片应有的力量型配乐和悬疑音乐洽到好处,没有突兀,比较中规中矩。
现在很多影片连中规中矩都做不到,能做到这一点也已经不容易了。
配乐的点睛之笔是片尾飞机降落后,镜头语言从机舱内欢呼拥抱的人群开始,背景微微响起经典钢琴曲《月光》,比起用哭声或是煽情音乐来共情,《月光》的出现为混乱的剧情带来了一丝清爽,非常巧妙地将一场灾难画上了优雅的终止符。
灾难后聚会的人们基本都身着白色服装,是不是代表每个人通过这次经历多多少少净化了自己呢?
拍摄方面本片似乎为了贴合机舱内真实的灯光状态,许多机舱内群戏的镜头都带着朦胧感,给观影感受稍稍扣了些分数。
另外有一段宋康昊的特写为了凸显真实感,用了手持摄像,后果是镜头晃得很,反而减分了。
为了烘托影片气氛,阴雨天是主要的气候,为了影片调性,无可厚非,确实也为剧情做了推动的作用。
剧情上也有明显的bug, 任时完用外科手术塞进腋下的毒剂似乎没有金属性,完全可以正常通过安检,换句话说就算他放在了腋下,难道就查不出来了?
反正挺迷惑的,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藏在行李啊。
(不过任演员的肌肉练得挺好的,咳咳)确实,影片有一些没有讲清楚的内容,比如,袭击者的家中那具尸体是谁。
袭击者究竟为什么选择在飞机上袭击,因为在陆地上袭击可以有更多的受害者,并且袭击者是自杀式袭击,那除了母亲的过世,还有什么更多的原因使其厌世?
另外,已经知道了袭击者在卫生间投毒,是否应该关闭洗手间,为什么还有李秉宪去洗手间吃药,用水洗脸镇静的清节?
作为传染性病毒,金南佶被任时完喷血后,血就留在了脸上,可能是为了影片效果?
组长拔出枪逼迫医务人员给自己注射病毒,让我想起13年的《流感》中,姜智久从尸山里挖出了金仁海奄奄一息的女儿。
同样冷彻的社会氛围,同样压得整个国家喘不过气的的病毒,同样无处不在的啜泣,人们在绝望中相互依偎拥抱。
很多年过去,韩国影片不断地试图揭露体制和社会的伤疤,试图用矛盾的两面让观众参与人性的辩驳,它们用灾难的野兽野蛮地撕开人们隐藏自己胆小和懦弱的遮羞布,但又不失平静地告诉你,再平凡的人也可以变得勇敢你仍然可以做些什么。
大量使用的群体性场景和手持式摄影让危机感和真实性得到极致的呈现,紧凑的节奏和简约熟练的配乐使用很容易就能把观众代入事件中,从路人到主演的情感表达都很到位,虽然影片后半的抒情略有些用力过猛。
宋康昊饰演的角色几乎从未让人失望,带着浓厚烟火气的土味警察组长在家庭纽带和社会责任感的映衬下愈发果断凌厉,从小人物面对灾难时的无力到抛下顾虑奋不顾身与死亡搏斗与时间赛跑的坚毅,笨拙又细腻,温柔但无畏,自然而流畅,相比之下李秉宪和全度妍的呈现反而“中规中矩”。
电影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让观众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或是美学视角的极致感受,本片的大型事件应对逻辑确实存在一点硬伤,但无伤大雅。
近几年我和身边人的各种荒诞经历告诉我这不止是一部虚构电影,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很可能会在未来会面临类似的抉择,所幸我们还有时间在当下讨论下个时代的可能性。
什么狗屁不通的逻辑,你想迫降哪个机场你就能去哪个机场?
都进入别人日本领空都到成田了,才与别人沟通,我要迫降??
呵呵呵,能有一丢丢智商吗?
没在距离领空500公里用导弹击落你就不错了,还能飞进去,日本的地勤都是猪吗?
要迫降就要先通知塔台,还要给你清跑道出来,导演,懂点常识吧!
而且飞机上也没个安全员?
病毒的潜伏期是49分钟?
这都飞了半天了才死了40来个,其它人身体好咯?
能自带抗体,拿这片子来与中国机长对比,个别人的脑是不烧坏了?
是不是说国外的都比国内的好?
两个片子的逻辑性都不在一个层次上好吗!!
@ coquitlam VIP 石头姐能不能少跟兰斯莫斯玩会儿…阴谋论+外星人的设定真是…😂最后戳破臭氧层,地球上只有自然的声音之后其实还挺好的…就是按理来说鸟或者蜜蜂应该也挂了才对吧…Meth Damon感觉瘦了很多😂(被lb的人机验证图笑死🤣
还可以
中规中矩 没有惊喜, lanthimos I expect MORE from you!!!!!!!!!
一开始差点睡着 后面好一些但整体挺可笑的 和poorthings没法比吧
比《可怜的东西》差了点,但是邪在了我的爽点上:血腥加阴谋论加alpha话术加外星人。不用力的幽默和越发魅力的Emma Stone
@香港。几乎一切都可以预测,过程中昏昏欲睡,看完只想问,石头姐为什么还在演兰斯莫斯这些破玩意儿。
欢迎来到怀疑论/认识论/科学哲学/传播学101......导演非常用力的一篇。
充斥着神经喜剧似的对白与情节,“Bugonia”,诞生于死亡的生命,似乎是从伊始就锚定了悲剧,随后用严肃却戏谑的语调表现,我们只是外星文明的所有物,被谎言欺骗,被剥削终生。兰斯莫斯可能并不崇信这些,但他也借阴谋论者之口审视了现实的阶级对立与人类的存在危机,很喜欢最后展现的动与静,对生态系统的重置,比前两部影片好点。
这次是真喜欢。
在除了片名、导演和女主演的名字之外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去看了这部电影 观影体验五星
紧接着朴赞郁看的,真的是强烈对比出兰斯莫斯的镜头有多单调了,情节也一根直线走到底,基本全靠对话推进,聊多了疲软且乏味。过分点短片体量就够解决了。
3.9
还是很好奇为什么女主喜欢听Good Luck Babe难道她虽然失望透顶但也希望人类撑下去吗
@LV 4星半好喜欢,在影院看cult 片确实很爽;很欣赏这个结尾和配乐,在“一惊一乍”和“颇有新意”中找到一个不错的平衡。石头姐太强了不愧是外星人!!
那个……你们三个把日子过好比啥都强
现在如果要在兰斯莫斯的电影里谈论深刻,或者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估计他本人都要发笑。一个毫无创新的照搬,实在看不出翻拍的必要。恭喜他又解锁了一个前所未见但仍然怪异的石头姐版本,可以抱着一起送走了
可能是没有看过原作的原因,其实对我来说是新颖的,不是说结尾的反转,是Teddy的现实主义句句名言,结尾反倒让我有泄气的感觉。但是最后的镜头很喜欢,说的是拯救地球,没说过拯救人类哈,我真的谢。
35mm Chineses Theater A Perfect film for Halloween!
片名翻译的什么东西。。。我在三四星之间犹豫,真的很讨厌给女的剃光头。有机会看的话还是可以看的,不会看完觉得浪费时间。
Emma和Jesse演得都挺好,但片子本身太乏善可陈。最后一段没台词的sequence反而更有力量。在The Grove QA倒是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