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寒一下剧情介绍里面的最后一段:“ 凯瑟琳是一位漂亮迷人的畅销小说家,精明自信。
她直言不讳地告诉尼克,她常常为了写好小说中的人物而和各种类型的男人上床。
她和摇滚歌星的交往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电影从头看到尾也没看到这段情节。
本来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就想去影院看的,只是因为刚追完《24》,但还想看基弗·萨瑟兰,我想看这部电影的很多人应该都和我想得一样。
可惜那时候的院线到处都在演《达芬奇的密码》,我终于还是没有赶上看这部电影。
今天看到卖碟的,就买了一张回家看看。
看完后,觉得说这是《24》的电影版,不如说他是《24》的简化版。
比起《24》,缺少了很多张力,很多地方也作了简化,不管是剧情上,还是细节上。
比如道格拉斯跟踪那个恐怖分子到他家里,没费多少事就把他干掉了。
而在《24》里,别说直接策划行动的恐怖分子,就连随便一个接头人的家里都是防卫森严,又是监视器,又是红外线的。
而这里面的恐怖分子就显得实在太“土”了。
另外基弗·萨瑟兰的戏份太少了。
多么怀念《24》里面英勇无敌的杰克·鲍尔出生入死受尽折磨的场景啊。
但总得来说,这部电影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电影的。
至少不算是烂片了。
要剧情有剧情,节奏感也不错,镜头剪切看着也比较舒服。
虽说简单了点,但和很多片子相比也算好的了。
最后的感受就是迈克·道格拉斯老了。
金·贝辛格也老了。
唉,我是不是又要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呢?
现在的迈克·道格拉斯看上去简直感觉像是在看他爸爸。
记得看过他的第一部片是很小的时候看的《绿宝石》,后来还看过《尼罗河宝石》,现在再看到他,真是有些心疼呢。
还有金·贝辛格,在我印象中,她也是一大美女,可在这个片子里,看了半天愣没看出总统夫人是她演的,她已经俨然一个中年熟女的形象了,唉。
看来,果然是“一个时代结束了”,但也可以说“一个时代开始了”,现在开始是EVA这样的从电视剧走出来的新晋美女当家的时代了。
终于看到一部电影给美国总统戴了个绿帽,而且还没有死.美国的氛围允许,而且美国人也擅于调侃政治家.好莱坞这样的片子实在太多,看过了就当消磨时光,也不会觉得很无聊.
911后当反恐主题成为这个世界的大气候,美国的总统越来越成为各类恐怖组织的重矢之的,于是好莱坞便紧贴时代脉搏,频繁利用这一素材拍摄同类型影片。
同样的素材在好莱坞职业编剧手中可以翻炒出各种花样,令观众们乐衷于这不停翻新的炒冷饭,这便是职业影视编剧们技巧的高超和熟练。
新鲜出炉的《一级戒备》放在所有反恐主题的影片中不能算是糟糕,也必须承认这部商业电影仍具有相当的可看性,但它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影片在纯熟的编剧技巧引导下陷于流俗,没有新意,没有特点,最终使影片丧失应该具备的风格而显得面目模糊。
影片正如大多数商业悬疑片一样,从故事一开始便布下一连串的疑点,让主人公皮特陷入到设计好的陷井中,然后不得不在逃亡中寻找真相洗清冤屈。
事实上面对这样的情节发展,观众绝对会感到似曾相识,没错,你可以在《亡命天涯》和《火线追击》中找到相似点。
虽然这样公式化的俗套剧情不免让人失望,不过它还算紧凑的情节发展仍旧能够吸引住观众们的视线,在追寻真相好奇心的趋使下,部分观众仍旧会被这种故事吸引,尽管大家明白影片最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影片多少显得不愠不火,因为整个影片的过程缺少高潮,虽能吸引观众但也是相当浅表的。
在这部看似有些中庸的影片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软肋,特工的皮特与第一夫人之间的桃色事件实在是缺少说服力,这样的情节设计纯粹是为了前因后果的圆满而勉强设计的,一个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特工居然没有起码的自制力和道德,犯下这种过错未免太说不过去了,而且在影片的结尾处居然将这段情感如此草草收场实在是糟糕,明显有种编不下去的感觉。
退一步讲,如果在白宫真的发生这样的桃色新闻,又怎么能够如此轻描淡写,这种新闻绝对会比刺杀总统的新闻更具爆炸性,而影片却只是为了情节推进而勉强设计,最后留下了不小的硬伤,同时也让总统、第一夫人这些人物显得很薄弱,完全成了摆设,如果看过剧集《24小时》中的总统,你会明白电影中的同类人物实在很失败。
在影片故事的发展中,虽然象所有悬念影片一样环环相扣,主人公皮特也是在险象环生中奔逃,但却似乎对我们的肾上腺产生不了刺激。
因为在整个追捕与逃脱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往反复用过的老旧套路,毫无新鲜感可言,观众早就对此产生了免疫力。
影片对特工的一些技术少有展现,除了玩过一回反跟踪和截取电话号码,几乎没什么可以拿出手的好东西,相比较《碟影重重》中玩的花样实在是小儿科了些。
而作为敌对方的恐怖分子的背景动机介绍得很不清楚,搞得好象美国总统就是作为被刺杀而存在的,没理由的必须死。
而作为正面一方的彼得与布里肯奇之间的对立也似乎缺少依据,彼得和第一夫人的婚外情怎么会传成和布里肯奇老婆的,让两个多年的老友断交,又是影片情节的硬伤。
总而言之在硬伤多多的情况下戏剧性的冲突都显不出力量,看起来让人觉得什么都别扭,包括潜藏的内奸没有参加测谎都编出来,整个就把保卫总统的特工组搞得一地散乱,真是为了讲故事什么都编出来了。
影片的演员阵容很有意思,两位得过奥斯卡奖的老牌演员对阵两位电视剧集红星,这样的明星阵容从多方面迎合了各层次观众的口味。
但仔细分析,事实上这部影片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影坛当打巨星,虽然迈克•道格拉斯曾贵为奥斯卡影帝但他事实已淡出银幕很久,更多时候是处于幕后,而当年的金发美女金•贝辛格如今也已年华逝去。
基弗•萨瑟兰和伊娃•隆哥丽亚虽然凭借剧集《24小时》和《绝望的主妇》红得发紧,但他们的事业也局限于电视领域,正如萨瑟兰虽出演电影不少,但大都出任配角,跨界走红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说影片《一级戒备》的规模只能算是好莱坞的中级制作。
当老迈的道格拉斯以六十二岁高龄继续勇武地影片中搏杀时,萨瑟兰这位《24小时》中走出来的美国英雄只能充当绿叶而没有用武之地,而娇小性感的伊娃在影片中一开始的出场便说明了她花瓶的效用。
说到底这样的角色设定对这两位电视剧红星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一切都还是围绕着又是制片人又是主演的迈克•道格拉斯。
文:眉间尺北京青年报
影片北美票房惨败,应该不是福克斯的野心之作,只能算暑期档前的开胃小菜。
不过4月公映,5月国内就引进了,自然有其可取之处。
首先便是其演员整容,在如今美剧盛行的年代,找“24小时”和“绝望主妇”的演员出演似乎比老迈的迈克尔道格拉斯和金贝辛格更有票房号召力,不过迈克尔仍然是主角就是了。
其次是剧情,本片是根据退役特工的小说改编而成,宣传上也极力的往“24小时”上靠,号称是其电影版。
在如今反恐成风的潮流下,让恐怖分子直接威胁美国总统,的确是个好题材。
不过跟“空军一号”等片子不同,这回美国总统成了一个需要大队人马保护的凡人,这也让片子有了一点点的真实感,不过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迈克尔道格拉斯老则老矣,扮演的却依然是风流的孤胆英雄,这回居然偷情偷到了总统的床上,不得不佩服美国人E搞的创意,这或许是本片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了。
影片拍的还算比较中规中矩,按照同类影片的套路拍下去,没什么大漏洞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整体节奏感较强,没有让人乏味的感觉,10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作为一部垫场片,及格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典型的米国商业片,政治、阴谋、婚外情,商业元素一个没少,俩特工虽有间隙,却也惺惺相惜,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可惜了道格拉斯、萨瑟兰,还有桑得拉.布洛克吧,怎么演了部这么平淡无奇的片子。
要悬念没悬念、要场面没场面。
去看是因为基佛.萨瑟兰,24小时的主角。
后来才发现只不过是配角。
剧情比较简单(比起24小时来),恐怖分子也比较弱,几下就被搞定了,除了了手机也没见到什么新鲜的东西。
有些剧情也没交代清楚,比如关于道格拉斯和第一夫人的照片,怎么得来也没交代。
这样子的电影好莱坞已经滥竽充数到很多的程度了。
又是死不了的美国总统,不过这次总算戴上了绿帽子。
该片优点有多大,缺点也会有多大。
实际上并没有浪费口水的必要,看过,就看过了。
不必像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那样顶礼膜拜的,二者不能相提并论,那是云泥之别的。
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动作片。
虽然并不喜欢Michael Douglas,但还是因为Eva Longoria而看了此片。
知道她不是因为Desperate Housewives,而是因为Tony Parker。
现在看Spurs的球已经完全是冲着偶尔会被镜头扫到的她而去的了。
不过看完发现,她的角色实在是可有可无,似乎就是为了拉人气而硬塞进去的。
剧情乱的一塌糊涂,不合情理的地方也有不少,白宫保镖不是想要杀总统的,就是惦记着第一夫人的。
而当遭遇恐怖分子威胁后,总统的安危居然是由一枚硬币决定。
美国人还真是敢拿自己的最高领导开玩笑。
Pete的逃亡显得相当的不敬业,有车有钱,想找谁就找谁,永远整齐的头型,一套一套换的西服,而且随便出入警察局。
当最后奄奄一息的叛徒祈求他保护自己的家人时被他一脚踢开,哇,好有型呀。
而最后恐怖分子的解决,你还能想到更简单的方法了吗?
一个严重违反行业守则的人居然像英雄一样的离开了白宫。
不管他救了总统多少次,这可是一个和第一夫人有染的人呀。
片子越到后面越让人紧张不起来,Douglas的表情似乎就永远在说,没关系,一切都只是耍你的。
金·贝辛格 Kim Basinger / 迈克尔·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 吉弗·莎瑟兰 Kiefer Sutherland / Kristin Lehman / 杰姬·布鲁斯 Jackie Burroughs没错,这不是好莱坞某大牌聚会的名单,也不是某颁奖礼的出席嘉宾,这是影片The Sentinel的主演们,老迈克又一次西装革履拿起了枪还真有几分往日风度;杰克.鲍尔这次还是固执的走自己的路,看来他打算把这个类型死磕下去。
绝望的主妇在闲暇之余来秀一下自己性感的身材。
至于金,奥,天啊,这里面竟然有金.贝辛格。
通常我们说一只球队有许多大腕,但教练要把他们融合到一起,只有产生了化学效应,球队才能有好的战绩。
同样这样一部融合了众多明星大腕的电影呈现给我们的竟然只有物理效应。
一种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物理效应,一种即使放置一万年猛加各种催化剂氢氧硫钠钾全都掺在一起也不会产生任何化学效应的物理堆砌,毫无生气,惰性气体。
一群明星的物理效应。
昨晚刚看完下载的版本,片子不错,对得起我的电脑(因为下的好多烂片),片子虽然情节老套,且有24小时电影版之嫌,内容算是紧凑,也激烈,老帅歌演技不错,要求不高的话值得一看。
节奏太慢 拖死电影 每个画面的出现都要有原因啊 能3s讲完干嘛要30s啊 拍电影之前有没有想过拍给谁 要拍给女性要拍给马来西亚华人要拍给少数族裔 这个加点那个加点小火慢炖 最后锅烧烂了
Hkiff49 从南巫到五月雪到这一部 反思自己是不是作为非此文化背景的人像在欣赏一场奇观 如果抛开这个想法 我真的挺喜欢很经典的语言 象征 还有他已经自成风格的拍摄和表现另外 最近正好在读马来作家的书&昨天刚刷了半天戴胜的视频&早晨梦到有人怀孕 这就是关注即存在么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恐怖片,何时才能正视女性的困境
#27thSIFF UME影城(新天地)映后场电影本身不是很出彩,听完映后其实是构思很好的,想利用弃婴舱的话题来引发社会对性侵性暴力的关注
同隔離《虎毒不》double bill效果更佳 棄嬰明明是個很好的話題但點解到後面越來越混亂 好多想講的 但什麼都沒講清楚 又是一部野心大於執行力的電影 btw 馬來西亞是禁止墮胎國家 結合《虎毒不》最後那句每個女性都有選擇生和不生的權利 好唏噓 張吉安保持一年一部的創作真大馬勞模 fish姐最後可以跟Nat美美過上二人世界嗎🥹
好看的电影,剧情有意思,推荐给大家
马来的民族结构非常复杂,然而女性共享着相似的命运。但本片既想呈现这种议题,又非常迷恋于拍摄巫术等民俗的东西。看完不知道导演到底想拍什么。
HKIFF49 张吉安映后 诶怎么又看了关于亲子的电影 天堂就在母亲脚下 导演解释以后才觉得碟子舞的意象很妙 但是内容太多太满节奏太慢了 重点反而有点隐身 看得有点累 但是导演关于宗教意味的解读还是让我觉得蛮大开眼界的 只不过我没有那个背景有点不好理解hh
TIFF 给我带来一些大马多元文化的震撼。直到映后见面之前,一直以为导演是女性来着...
结尾时候我哭死 不知道为什么…我挺喜欢的。看的很肉痛又很感动很难受,感受太复杂了……这太深了…ps呼唤一个片尾曲
看完之后对许恩怡得到金像奖影后提名的另一部电影很好奇(?)
具备基础的人道主义视角,但对于如何避免议题的直陈、叙事的断裂、人物困境与解法的个例化戏剧化处理,导演所做的实在太少。若意图通过写实的社会派剧作剖析社会问题,单单依靠抖出猛料制造波澜未免太过取巧。以及,导演标志性的风土与民俗展示似乎仅起到点缀的装饰作用,甚至严重干扰着情境的构建。
这部电影正是对“伪善的道德批判”的无声反抗。导演通过纪实风格,让观众直面问题,而非消费苦难:当社会拒绝帮助这些女性,她们只能依靠彼此
TIFF37 马来社会的弃婴收容背景及在此基础上女性议题和大马社会的多元呈现令人眼前一亮,但缺乏剧情走向的连贯性导致不时会进入到脱戏状态。
亚洲式恐怖
6.7
會比《南巫》和《五月雪》更多豐富的情節,同時少了一些奇幻的急展開,看到後面有一種覺得侯在拍《誰和誰共母》的感受,但如果對比起來就覺得可能還是太碎了點,一些關於謎影的neta也有點隨意,但最後那個有點像用物理達成4:3的關鍵鏡頭一出現,床變成了框住女性的牢籠,也成為了同類撫慰彼此的搖籃,通過這個鏡頭,立意完成得還蠻出彩的,沒有QA和時間也不太方便問是攝影指導的意見還是導演的屬意。當然fish無任何問題,整體看下來還是偏喜歡,3.5歸4。
2024tiff 看的人昏昏欲睡,从视听说没什么调度,即便是用了一些有想法的镜头,也没有太大作用。内容更别提了,以为张吉安去年和那扇门有竞争,这次拍了个类似的。实际上远远不如。叙事直给简单,导演毫无深挖的欲望。民俗的添加更像是大学生毕设的做法。婴儿与母亲身份的联系已屡见不鲜,想以题材夺人眼球也根本行不通。加半星给映后可爱的导演和演员
他悬置了这样的价值判断,而让角色真实的困境与抉择浮现出来,影片没有站在保守的宗教或事现代进步价值的任何一方
历经宗教、种族与男性三重压迫与剥削之下的马华女性,神灵受渎、祖先失语,唯有苏莱曼的戴胜从土中衔出脐带,为夜不能寐的鬼魅指路。张吉安带着blow up和卡帕的使命,近距离撕裂走向极端化之大马社会的猩红色伤口,girls help girls的微弱勇气也按不住充满愤懑与沉痛的控诉,真是刺刀见红的社会问题剧。片尾三位马族以外女性的无出路结局,就像片中廖子妤淹没在餐馆一群面目模糊的男性中之冰冷,不由得裹紧衣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