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多了,难免也有感到腻歪了的时候。
就小影来说,实在是太久没看过那种一眼就能勾起欲望的片。
但这一部电影,小影只是看了第一眼,便被吸引住了。
更让我欣喜的是,它还是部国产片——《杀瓜》
电影主角老陈,是个地道的老瓜农,“杀瓜”是他日常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同时,性格迂腐的他,又显得又些许“傻瓜”。
这年的三伏天,自家瓜田大丰收,他便在路边搭了个瓜棚,卖起了瓜。
大热天的有自家种的西瓜能解渴、媳妇送来的面包馒头能填饱肚子。
虽说吃的不咋好,但也饿不着,老陈倒觉美滋滋。
只求今年西瓜能够大卖,这样儿子打电话要钱的时候,自己也能有底气些。
但不知为何,自家瓜田里有不少瓜长裂了口。
裂口的瓜没人愿意买,老陈只能自产自销。
老陈还是个热爱社会、心地善良的人。
其他省市地震募款,只要村里有组织,就算自家收成不好,老陈也会让媳妇响应政府号召,带头捐款。
如此一来,村里的模范家庭、模仿夫妻评审,自然年年都是老陈夫妇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村长特别喜欢和老陈打交道,闲来无事便找他喝酒。
这天,村长从镇上买了个红本本,觉得上边讲的话非常有道理,便与老陈分享。
红本本上的第一句话,便把我看懵逼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村长认为,如果村民都愿意遵守,就不会动不动就上访,村子会和谐不少。
可见,对于“三纲五常”,村长打从心里认可。
说完,他还顺带夸了老陈一番。
而老陈则表示,自己“听话”的本事,是祖上传下来的。
村长听完老陈的话,非常高兴,并将红本本送给了他,让他好好学习。
有一天,一个骑着摩托的男子前来买瓜。
这是个杀人犯,但老陈并不知道。
男子倒是也不砍价,买了老陈的瓜后表示:自己赶了一夜的路,有点累,希望老陈能让他在凉棚里休息休息。
老实巴交的老陈自然是应允了,等到男子睡醒后,和老陈唠起了家常。
老陈见这个男子是个文化人,便拿出了村长给的红本本,希望男子能给他讲讲。
说的正好是三纲五常,但男子说,诗句后边还有一段被省去了——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可见,“三纲”的正确意思应当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一种表率,而不是约束。
对于只知道上半截古语的典故,让我想起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对于“无后”的观点,分成了两种:“没有后代”、“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
经过男子的解释,老陈总算明白了。
男子还向老陈介绍了一种不会裂口的野生西瓜,虽个头不大也不甜,但绝不会裂。
相反,人工西瓜个大又甜,但瓜农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规矩和要求多了,毛病自然就多。
当人类还不是作为这个星球的主宰时,动物、植物都过得比较安逸。
但有了人,牛就得耕地,猪就得好好长肉。
男子还说,自己原先既种瓜又养猪,他养的猪中有一头又黑又瘦,栅栏拦不住这头猪,这头猪没事就会到处瞎逛。
这头猪肉没有好好长,倒是学会模仿各种声音,村里的人都笑它不正经。
故事还没讲完,男子便匆匆付钱赶路,他走后,老陈才发现男子掉了一百元。
老陈撇下了瓜摊没管,想要追上给钱,但男子已走远只能无功而返。
但在这时,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塌了他的瓜棚。
车主赔钱走人,老陈拿着这100元感慨道:真是万幸,要不是这100元,自己可能一命呜呼了。
那个男人,是老陈的救命恩人。
紧接着,警察沿路查找,到了老陈的瓜棚处,询问那个男人的下落,老陈如实汇报。
说完,老陈还将那个男人落下的100元给警察,并让警察代替他感谢那个男人,警察对此并不理会。
后来,男人被捉拿归案,老陈成了举报有功之人,乡里县里都有领导来给他发奖励金,村长跟着也沾了不少的光。
在老陈眼里,那个男人并非坏人,他自己也没举报,只是为警察指路而已。
领导给的鼓励金,让他心里特别别扭,好像自己背叛了什么一样。
他为此感到良心不安,便将奖金捐给了灾区,村长脸上笑开了花。
老陈通过报纸得知,村里选村长时男子没有给村长投上一票,村长记仇,便处处欺压他。
他曾经上访过,乡政府对此不管不顾,回村后还被村长痛揍了一顿。
后续的上访依然无果,于是男子选择了反抗。
老陈看着自家的瓜地,和妻子说起了“野生西瓜”和“人工西瓜”的事。
他想起了自村各种各样的事,逐渐有了反抗意识。
老陈说,他自己便是“人工西瓜”,日子虽安稳,但却受制于各种规矩下。
那个男人,便是“野生西瓜”,个虽不大又不甜,绝不裂口。
影片内,对于老陈的心理活动并过多描述,老陈的日常便是在瓜棚里自顾自地呆着。
他经常和“西瓜人”聊天说话,谈天气聊收成。
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白衬衣搭配农忙裤,嘴里说着村长教的“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形象,着实滑稽。
带着黑色幽默,透着世态炎凉,反正小影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
兴许老陈,便是中国众多农民的缩影——靠天吃饭,安分守己,想凭听话让自己日子好过些。
好比那田里的瓜,虽受人挑选摆弄,但管你再怎么圆润不惹事,也终究是他人口中之食。
老陈终于领悟到自己的处境,可对于现状也只能无奈。
当我们的年纪越来越大,棱角随着阅历逐渐被磨平,便也成了田里那“人工西瓜”。
或许人生便是从“野生西瓜”进化成“人工西瓜”的过程,不安分听话,那只能成了那头猪,任人笑话。
这世上,傻瓜是谁,杀傻瓜的又是谁?
想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影荐,回复片名:杀瓜,即可免费在线观影。
冷门佳作,很纯粹很简单很乡土很基层的故事,淳朴厚道甚至显得“愚”的农民与另一个不盲从被逼得反抗的农民有了不同的结局,而他们都是好人,只不过不愿意逆来顺受的那个做了一件“坏事”而已。
更是在两个人物对于种瓜的探讨上隐喻了对于人的教育规训给人的成长可能造成的后果。
野生的瓜,自然造化的东西,少了这些个规矩,它不甜,但是也不会坏,反而是种的瓜可能裂口。
主人公无疑就是“幸运地”接受了社会意识到教化而没有裂口的好瓜,而买瓜人就是无法消化这自以为是的规则而裂口的瓜,这样的瓜希望的是自由生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某些人是被社会规训之后淘汰的裂口瓜,成了社会的“坏人”甚至罪人,而大部分人接受了这个社会的种种规则就成了被表扬的好人或普通人。
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悲剧,只不过一种是明知而另一种懵懂。
社会为了秩序稳定难免是需要一种意识形态来控制人的思维的,可是,我们需要自由生长的空间,也许最终我们不被社会主流认可,但我们仍然自在,不必成为他人棋局中的“弃子”。
我们是野生瓜还是裂口瓜?
这是一个看似很不着边际的问题,但看完《杀瓜》之后,我不禁发问,我是哪种瓜呢?
西宁每年会举办一个电影展,这是一个年轻的影展,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影展,它所看重的年轻的新锐导演和具有锐意的影片,推出了很多青年影人和新锐导演,其中包括郝杰和忻钰坤等等,还有很多就有特殊脾性的电影,比如《暴雪将至》、《北方一片苍茫》、《中邪》、《心迷宫》、《光棍儿》、《美姐》等等,的确是中国青年电影人的集中营。
《杀瓜》就是2017年first影展“一种态度”单元的获奖者。
看过之后,《杀瓜》的确对得起“一种态度”这一赞誉。
(看了这个预告片,发现和我看的有很大出入,我看的应该是“和谐”版本的,少了很大的冲击力)《杀瓜》讲述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
瓜农陈草独自一人守着瓜棚和瓜地,他发现自己今年种的瓜有很多裂口瓜,他搞不懂,每天起早贪黑,该施肥该浇水,从来没有亏待过地里的瓜,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裂口瓜。
怀揣着这个问题,陈草的瓜棚来了几拨人,老婆、村长、过路人、领导、警察、记者,每个人的出现,都在与陈草的接触中,给他带来那个问题的答案,但这几拨人中,最具启发点的是村长和过路人,他们两个人更像是陈草某种思考生发、生长和成熟、收获的肥料。
村长醉醺醺的来到瓜棚,给陈草讲了他从乡里带来的一本小书,书上写着“三纲五常”,陈草不懂,村长给他逐一解释,还抛出一个他的处事之道:一定要听领导的,领导说得对,对于村长而言,这就是他所说的君为臣纲。
陈草则觉得,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适合他,觉得不听话的儿子该听自己的。
第二天,一个陌生人路过瓜棚,他本是“赶路”,偶然在瓜棚吃了个瓜,睡了一会,因为陈草抱怨裂口瓜,过路人和陈草攀谈起来。
陈草像过路人聊裂口瓜,过路人说西瓜也是有野生的,野生瓜是不裂口的,因为它自由生长,因为它没有被人类定的统一规则和规矩框死。
陈草又向过路人请教“三纲五常”的事,他们产生了分歧,过路人给陈草讲了一个“特立独行的猪”的故事,这个猪本是肉猪,却学着模仿声音,甚至学会了模仿汽车的声音,所以村里人就要处理它。
讲到这,过路人卖了个关子,不讲了,骑车走了。
而这头猪其实就是电影真正的主角。
我在后面再聊它。
过路人临走时落下一百块钱,陈草追上去还钱却没赶上,赶巧这个时候一辆车撞进了瓜棚,是刚开始学车的领导开的,为了避免事态扩大,领导的秘书(猜测是秘书)赔给陈草一千块钱匆匆就跑了。
陈草却细琢磨,是这个过路人“救”了他一命。
后来警察前来,向陈草打听过路人的去向,陈草指了方向,警察后来抓住了过路人,也就是刘红国。
后来陈草看报纸才知道刘红国打倒了自己村“无恶不作”的村长,可在陈草心里,刘红国始终是他的恩人,他要做的只有两件事:说声谢谢、还钱。
故事说得有点多,其实脉络很简单。
可故事里所言传达的东西却并不简单。
《杀瓜》没有太多的场景,基本上是以瓜棚为核心的,人物也不复杂,更没有过多的冲突和动作场面,几乎是用语言和对话进行串联和表达。
所以,导演要做得就是通过大量的对白,把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灌进去,可是,有些话又不能说得太直白,所以,对白背后的话就更有意思了。
此时,我就来说说那头“特立独行”的猪。
猪只是一个表象,在过路人的故事里,猪是不守规矩的,是恣意生长的,是要按照自己的本心来生活,而与过路人偷袭村长的故事链接起来就会发现,猪也许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头猪太“魔幻”了,过路人就是那头猪。
他不按中国社会基本形态和要求来行事,大家都迫于压力和利益去选村长,他却举报村长,最后各种被侮辱和损害,变长了被“宰杀”的猪。
所以,陈草会说,刘红国是野生瓜。
野生瓜是一种隐喻,野生的瓜遵循自然生长规矩,而不是什么“三纲五常”,村长摆出的“伦理”规矩,在刘红国那里是不成立的。
社会和国家就是瓜农,想让所有人,所有事都一样,都标准,却往往压抑了人性,压迫了自由生长和真实人性。
在中国基层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是裂口瓜,在标准化的规程里完成自己的一生,对于某些看似已成定式的规矩和现状只能保持沉默,而不敢做出反抗,唯唯诺诺,最终活成了套子里、框子里的人。
《杀瓜》里还有一种裂口瓜,也是在别人看来是个“傻瓜”的人,在道德上执拗不肯放弃的陈草,他不论刘红国是不是罪犯,在他心里,刘红国就是救命恩人,就是要还那一百块钱,就是不能要奖励的一万元。
陈草傻吗?
其实,他在坚持的是内心那一点点纯真和“野”性。
陈草觉得他和瓜子是裂口瓜。
其实,陈草和刘红国的相遇让他明白了做野生瓜的意义。
陈草,这个原来如随风飘摇的野草,也开始变成了一个野生瓜。
看了未删减版的电影《杀瓜》,虽然豆瓣上评分不高,才5.5分,但个人感觉还不错。
其实很少看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因为讽刺得过于现实露骨,让人看了心里会很不舒服,即便影片中的很多内容都会让你产生共鸣,但影片之外更多的是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因为你觉得社会就是这样,大家都一样,别人阿谀逢迎,你也应该如此;别人溜须拍马,你也应该如此;别人弄虚作假,你也应该如此;别人委曲求全,你也应该如此;别人追名逐利,你也应该如此……因为你发现,越是坚守本心、牢守底线的人,最终都活得不怎么样。
不过这部影片,还是给出了另一个答案,或者叫另一种可能。
这也就是我喜欢看下去的原因。
另外,之所以看得少,是因为大陆政策不允许尺度过大,因而这种题材的电影并不多见。
大家都知道,敏感题材的东西,很容易被“枪毙”。
《杀瓜》这部影片以瓜喻人,用荒诞手法表现政府和百姓的关系,并对愚民思想和官僚主义进行讽刺。
影片的戏剧冲突都集中在了主角陈草的瓜棚,所以看上去会有点无聊,甚至有点像在看话剧,但耐心看下去还是挺有味道的。
真的,需要耐心。
因为没有耐心的人,是不会把它看完的。
影片中的陈草是个憨厚老实的人,坚守原则,规矩本分,所以当“杀人犯”在他的瓜棚吃瓜并给他传授种瓜经验的时候,他觉得对方说的虽然有道理,但自己还是要守着老祖宗留下的“种瓜规矩”;当“杀人犯”付完钱离开时掉了100块钱在他瓜棚,他惴惴不安,一定要把钱还给人家,即便警察告诉他那个人是“罪犯”,他依然坚持要将钱还给人家,而这条线索也一直延续到影片结束,深刻地刻画了这个人的善良品性,而这也生动表现了他的人生信条、做人原则。
不过,影片也存在很多不足,很多东西都没有交代清楚,比如领导疑似酒驾开车撞了陈草的瓜棚,随后车上的人迅速下车跟领导换了位置,然后用钱“堵住”了陈草的嘴,以免事情曝光,之后便无下文;比如在成为“杀人犯”之前的刘国红实名举报他们村的村长没资格当村长之后,村长不但未被处理,反而知晓举报之事,便肆意报复刘国红,甚至纵容儿子对刘国红的女儿进行欺辱,忍无可忍的刘国红最终对村长“动了手”,便成了“杀人犯”,只是对于村长干的这些事最后也没有给个说法;再如县领导嘉奖陈草协助抓捕“杀人犯”刘国红有功时,电视台媒体随行采访,陈草说出刘国红成为“杀人犯”的原因,记者却告诉他这是个讲“法”的社会,犯了法就要受到处置,但联想到前面的种种,不管是村长报复村民还是领导驾车出事私了,你都会觉得特别“搞笑”,甚至会想:这还真是个“讲法”的社会……影片中还有很多很多的黑色幽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影片的台词设计总觉得有些奇怪,可能是太过于直白,原本可以隐喻的东西,太直白讲出来就少了些许还有的味道。
不过个人觉得总体还可以。
电影这东西,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自己觉得好看就好了。
这部电影真的很经典,希望大家可以通过现象看本质,能看见真正讲的是什么,你是装睡的人还是一直没醒过呢?
希望这种电影多一点,叫醒那些沉睡的人,很值得让人深思,就像那个人说的:从来如此,便对吗?
我为着这个时代好像真的并不需要我们吗而沉思,希望有人可以为我解开其谜。
+一个惆怅小子的评论
预告说被执行了,优酷上结局是态度良好释放了。
一种隐欲吧,不能拍的太现实,放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更不会有人去撑腰,人们都只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巴不得打起来我看戏,这就是普遍现象,没有办法解释,至少我没有办法解释,影片名字为杀瓜,线索就是瓜吧,其实不是,只有傻瓜才会这样想,只有傻瓜才会站出来,可现实到底是什么样的,用电影呈现出来,也会有人认为这是傻瓜电影。
建议先看剧后看预告,本影评纯属个人观点。
如有不适,划走就是。
节奏慢,就是个舞台剧话剧的水平。
快进看完,看到中间两人在瓜棚里聊天,谈到君臣、父子之类的话题时,略感有点兴趣,以为这会是个类似“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杀戮”这样谈话、讨论型的电影,结果没谈多久就烂尾了,又转回俗套里,可惜了。
如果瓜棚交谈再多聊些哲学、人生方面的话题,可以当成百家讲坛来看,不失为一个亮点。
电影里显著形成对比的两种人(刘红国和陈草)我的理解:人工瓜是在流水线般的社会中受到各种统一约束、催化的产物,压抑了人的个性表达野生瓜则是天然,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产物显然人工瓜经济价值高于野生瓜,但是仅从经济上评价又太过现实,就像我们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是看他能挣多少钱,而不去问他真正想要什么我自己就是个裂口瓜吧,社会当前就是这样,如果不满意,那就去改造它吧
刘红国就是瓜,瓜就是刘红国领导撞瓜棚赔钱,领导杀刘红国给奖励。
说的是一件事。
言尽于此,我觉得这一句就够了领导撞瓜棚赔钱,领导杀刘红国给奖励。
说的是一件事。
言尽于此,我觉得这一句就够了领导撞瓜棚赔钱,领导杀刘红国给奖励。
说的是一件事。
言尽于此,我觉得这一句就够了领导撞瓜棚赔钱,领导杀刘红国给奖励。
说的是一件事。
言尽于此,我觉得这一句就够了领导撞瓜棚赔钱,领导杀刘红国给奖励。
说的是一件事。
言尽于此,我觉得这一句就够了领导撞瓜棚赔钱,领导杀刘红国给奖励。
说的是一件事。
言尽于此,我觉得这一句就够了领导撞瓜棚赔钱,领导杀刘红国给奖励。
说的是一件事。
言尽于此,我觉得这一句就够了
看了些影评,感觉都一个比一个还会装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从开始相信男主逐渐变成质疑男主再到结尾的反转,这种走向挺有意思的。男主的表演真的很好,反而艾玛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
还是很好奇为什么女主喜欢听Good Luck Babe难道她虽然失望透顶但也希望人类撑下去吗
救了命了
@CFF 在大银幕上看着实震惊到了,导演特有的美学构图,B级元素呈现得干净利落,节奏始终抓着人往前走。非常喜欢最后的一段,只有人类可以拯救人类,the earth does not care
那个……你们三个把日子过好比啥都强
@ coquitlam VIP 石头姐能不能少跟兰斯莫斯玩会儿…阴谋论+外星人的设定真是…😂最后戳破臭氧层,地球上只有自然的声音之后其实还挺好的…就是按理来说鸟或者蜜蜂应该也挂了才对吧…Meth Damon感觉瘦了很多😂(被lb的人机验证图笑死🤣
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拍这么长,无法理解为什么石头姐沉迷于各种B级意味的半疯不疯的角色演绎,无法理解为什么能把现代话题变得如此cliche。不过片尾很好,然后挺喜欢Don的设置的,对话里的迷你掉书袋很到位。grammar is an Andromedan construct真是笑死我了,上个月真的说过grammar is a social construct hhhhh
欢迎来到怀疑论/认识论/科学哲学/传播学101......导演非常用力的一篇。
美国平民与上层阶级的矛盾已不是党派斗争、阶级立场、贫富差距可以解释的了,她或他各活各的,可当矛盾引爆时的行事动机和心理曲线变化却如出一辙。你疯魔,我成活。兰斯莫斯的改编完全融入怪奇细胞,凭一个韩国科幻故事的蓝本直捣欧美的政治心脏,相较其近年几部作品更加诡异惊悚、血腥暴力。Cult级别的科幻变奏,令人捧腹又不寒而栗。艾玛·斯通、杰西·普莱蒙两个活脱脱的戏疯子,与兰斯莫斯的视听体系日渐完美适配。
多么美丽的结局。以及,为什么每次从影院看完兰斯莫斯都会头疼?
喜剧标签是错误的,这片跟喜剧压根不沾边。领的英皇海报挺好看。
两星半。本片可以看作兰斯莫斯风格的总和 —— 极端电影的多元素组合加上寓言图景的奇诡设定。只想说杰西普莱蒙的表演太杰出了!在如此单薄的文本和滑稽的概念之下竟然能够完全把握住这般复杂的表演基调和性格色彩,更惊人的是他的表演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几乎可以说是在处处试险。在内敛与外放之间、平淡与过火之间、压抑与狂躁之间以及清醒与迷失之间,表演难度恰恰在于多重微妙的平衡状态,不仅要在其中平滑地调动技术,且时常要在语言与肢体的错位中保留它们的自然特征,这在表演上有着极高的要求。他通过创造演员的分体(可控的人格)与角色的远景(瓦解的轨迹)来实现主角这种畸形的坚持、真切的信念。这是寻常与异常并存的卓越表演,内在的合理与外在的荒谬同频,足以确认杰西普莱蒙是一位顶级的技巧派演员。年度最佳男演员候选。
我觉得比poorthings好看;emma姐你真走火入魔了
#Venezia-3 跟《可怜的东西》之间差十个《善良的种类》吧。说不上是最坏的兰斯莫斯,但是只能空怀念《龙虾》时期的趣味和生猛。设定还行:用性别对立做戏,结尾还行:有反转。兰斯莫斯是不是陷入了某种跟石头姐能拍就拍的高产出瓶颈期?上一次给我这种感觉就是大卫·O·拉塞尔和詹妮弗·劳伦斯的合作。放个假吧别硬拍。
讨巧又有点冒犯,不同议题不同的人 不同的紧急情况 最后来到一样的观点和结局,一种当下的幽默
#lff25 如果说兰斯莫斯早年还算是在搞艺术 他现在只能说是在搞抽象搞地狱 一边迎合媚俗观众的刻奇品味名利双收 一边折磨演员折磨正常观众满足自己作为导演的权利欲 不是gala真的血亏 以后不会再给这个老登的电影花一分钱
假马特达蒙目前为止最惊艳的一次表演
看完整个人都环环保保的了
@LV 4星半好喜欢,在影院看cult 片确实很爽;很欣赏这个结尾和配乐,在“一惊一乍”和“颇有新意”中找到一个不错的平衡。石头姐太强了不愧是外星人!!
石头姐继Poor Thing后,又到了next level!演技大爆发不说,为电影直接剃光头也牺牲太大。电影荒诞之余不会让人觉得无聊,最后的大反转直接让一步绑匪类型片上升为科幻伦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