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日剧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校园青春日剧,没有之一。
很多人觉得烂尾了,是因为最后一集的剪辑看起来乱七八糟,为了能把所有主要事情交代清楚因而省去了一部分,少了一些过渡所以看起来不那么自然。
除去这个原因,我还是愿意给大家推荐这部剧。
其实每部电视剧都是有所谓的受众定位的,这部剧打青春牌,自然是面向20年代左右的年轻人,也正是这群人能够在这部电视剧中重新体验一回青春的感觉,产生共鸣。
私以为能让人产生共鸣,能有收获和感动的影视作品就是一部好的影视作品。
这部日剧开篇就告诉了观众,原平助是当年的纵火犯,因为那件事情让他的好友和他喜欢的女孩都离开了,也让他所在的男校和三女失去了合办文化祭的机会,为此他愧疚了14年,因而打算当老师,并想尽一切办法让两所学校承办文化祭。
一上来就开篇点题,这也成功推动了接下去剧情的发展。
于是,宫九在塑造了一个看上去很好欺负但信守原则的原平助之后,性格爷们但也有少女心的蜂矢老师、有着性别认同障碍的村井守等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闪亮登场。
日剧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一个人物是不必要的存在,每个人也不是百分百所谓的善人或恶人。
当男校与女校合并成一个班后,各种有趣的事情也随之而来。
由开始看对方互不顺眼,到互相帮助学习,共同完成接力赛,再到最后的文化祭,穿插在整条主线其中的是青春期异性之间的喜欢,朋友间的矛盾,和家人的冲突等等比较繁琐的小事。
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小事,宫九运用了各种叙事手法和拍摄技巧,戳观众的嗨点一戳一个准。
比如第四集每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线路一剖析,外加中井对原平助的表白和半田对蜂矢老师的表白,马上让观众觉得贵圈真乱,单个人的感情不会引起什么,但是多条感情线重叠在一起就无疑让剧情显得更饱满,加强了人物和人物之间的联系,也为接下去的剧情做了铺垫。
更巧妙的是对不起青春电台的设定,如果说每集的嘴炮时间是让观众觉得“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那么每集的对不起时间便是“怎么泪点又变低了”。
嘴炮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说得道理大家都懂。
对不起时间真的是很让人感动,原来除了原平助以外,每个人都有想要对不起的人或事,这不就是青春吗?
这部日剧并没有涉及先前日本作品有关高校的黑暗面,就是一部满满正能量,不zuo不die的纯校园电视剧。
看完整部剧,我没办法给青春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我知道的是青春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动不动就打胎。
此外,原平助的妈妈,也就是每次都以上帝视角来讲述故事的菩萨。
她的存在一方面是用来直播许多作者无法直接讲述的故事,另一方面她是原平助无法释怀的产物。
妈妈在去世前就已经知道原平助是纵火犯的事情,之所以一直陪伴着原平助,是因为放心不下儿子,同时也希望儿子能去自首。
这样一个在剧里每次出现都肩负着无数个笑点,同时又承担着剧里煽情任务的角色,不得不赞。
宫九把整部剧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在观众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笑点,搞得观众哭笑不得。
每集都是又哭又笑各种神高能也是醉了。
唯一稍有不足的地方在于原平助和蜂矢老师的感情戏似乎有些突兀,能看出蜂矢老师对原平助的感情在加深,但是原平助的表白以及最后的求婚有些跳戏。
还有就是最后为原平助脱罪,真正的犯人可以不必找到,但脱罪的证据好歹确凿一点比较好,那样解释实在牵强。
第一次写电视剧的观后感,无疑是这部电视剧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不禁怀念自己的高中生活。
每个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有遗憾,这部电视剧似乎告诉我们,把心中的对不起说出来,放下过去的包袱,继续前进的人生。
送给所有人。
其实看完这剧,最大的感触就是三女失火,佑子和小智被怀疑和各种骚扰的处境,以及无辜的蜂矢和家人被牵连在生活中面对的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经历了。
“是因为偶然待在现场,仅此而已吗?
“什么?
”“姐姐之所以被怀疑是因为偶然待在现场,仅此而已吗?
”“她只是和喜欢的男生一起看烟花对吧?
”“……” 她做错了什么?
她只是情窦初开和喜欢的男生去看烟花。
然而这场意想不到的大火改变了佑子一生的命运,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以往赖以生存的地方如今无处立足,只能独自一人到外闯荡,对于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而言多么困难,得经历多少磨难?
短短几句话透尽无限心酸……在没弄清楚真相之前每个人都在道德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地评价别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先入为主地认为对方是主谋甚至家人也因此受到牵连。
这就是所谓的正义吗?
所以说在群体的潮流中保持清醒才能尽可能避免一个个类似的遗憾发生。
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世俗的压力会让人喘不过气。
个人的盲目及对群体的盲从是可怕的,是丑恶的,令人厌恶……
《对不起青春》里面有好多对有爱的情侣,高中生之间爱来爱去单纯又美好,但最喜欢的还是两位老师之间莫名其妙的恋情。
实话说,蜂矢老师的人物设定,对于不会撒娇的我实在太有代入感。
从蜂矢的出场就注定了女主角不同于其他言情小说的设定——语速飞快,身手了得,霸气得一塌糊涂。
如果其他日本纯爱电影的女主角是香甜的草莓蛋糕的话,那满岛光饰演的蜂矢就是一块芥末蛋糕。
一丝丝辛辣,却仍有着蛋糕软香温柔的一面。
记得剧中,蜂矢对于治理调皮的男生很有一套。
习惯了软绵绵的原平助,东高男生遇到了一位河东狮吼的女老师,自我介绍第一句就是“我是处女,这里的女同学也是,所以不要随便谈论女生的杯罩!
”,狠狠地教训了爱开黄腔的男生。
第一节上课就吼得所有男生连屁都不敢放,甚是吓人,好像一个女金刚。
但再强势的“金刚”也会有致命的温柔,就好像阿喀琉斯的脚踝。
当她和原平助一起抓住列车上的爱心吊环时,蜂矢就认定了她一定要嫁给原平助,即使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他哪一点。
看到这里,好像闻到了那块芥末蛋糕在刺鼻味道后面,散发着如同少女般的香甜。
而当蜂矢稀里糊涂的向原平助表白之后,原平助把蜂矢叫到天台告诉她,想先从朋友做起。
蜂矢就带着哭腔说,原老师应该不喜欢像我这样的女生,原老师应该更喜欢会在腰附近小幅度挥手的女性。
看到这一幕简直是绝望的要死,因为温柔可爱的女生不用动脑子想也一定是男生的最爱啊,谁会喜欢一个动不动就大声嘶吼的女生?
好在原老师安慰蜂矢说,保持你现在这样就好了,这样就很棒了。
并向蜂矢伸出友谊之手。
当蜂矢娇羞的握住原平助的手时,脸上的甜蜜简直能融化世界,让人羡慕的要死。
爱情多美妙啊,当你遇到对的人的时候。
软绵绵的原平助也在最后一集向蜂矢求婚,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让人感觉到温暖,是那种冬天握着一杯热牛奶的温暖。
电视剧的幸福结局也给我没有男朋友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我是一块芥末蛋糕啊,你们男生通常只爱草莓味的,我得双手插着口袋,在人群中晃荡的比普通人久一些,才能找到喜欢吃芥末蛋糕的那位。
第一集末尾班主任锦户亮带着十五个男娃去女校进行合并女校学生渐渐露出真面目的设定的确有点夸张,吓坏不少观众但是作为有可能是中国唯一的七年制女校的毕业生来说两句(一年预备班,相当于小学六年级,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中间有中考作为选拔依据,大部队不直升)女校的学生对外温文尔雅,可以温良娴熟,可以挺身而出概因成长环境中没有男性所致所有的困难要自己扛,小到拍蟑螂大到担责任所以女校的妹子们都很强大,尤其是智慧和精神面上(体力自然不可能与体格更健壮的男性相比)不需要假扮淑女,因为没有男人在场没必要装可怜,因为没有男人在场寻求不到体力和劳力的帮助,因为没有男人在场男人们的不在,让女性知道只能靠自己所以都变得很厉害当然毕业后,有很多女性又会重新变得娇弱懒惰因为男性又出现在她们的周围只要你显得弱小,他们就会傻呵呵的挺身而出,觉得自己很厉害要是你再夸他们几句你好厉害哦,他们就嗨上天了但是在校期间,即没有男性的期间,女中妹子们在教室换运动服连窗帘都懒得拉(没个男人何必麻烦)说话也很随便,无需装可爱扮娇弱所以第一话的女学生乱暴还是有理可循的ep01最棒的是教会我们“我现在还不想跟别人交往”=“即使我没有男朋友也不想跟你交往,这是真理啊
首先要呐喊,必须给五星,而且可以的话我要五星Plus!
这两天那个网站上不去了,我等不及字幕,第一个“橹了生肉”,虽说听不大懂也只看了半集,但那种迫切地想看到结局的心情足以说明。
宫藤君是我一直敬佩的大神。
池袋西口公园到对不起青春,你讲了不同时代不同场景的故事,塑造了不同性格的鲜明人物,但我觉得你对青春岁月的理解是贯通的。
无处不在的看似随意的小风趣小幽默,不知不觉地吸引了大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偶有意外的浪花,这种真实而实则高于生活的表达,直教人爱不释手!
亮君演了多少次老师了,这次必须是驾轻就熟;射手光出演的急性子更像白羊有木有,学生们是配角,配合得很好。
想来想去,觉得这剧还是依靠真实而自然的细节打动人心。
对不起系列的赠品,也是很棒的点睛!
(最近爱死这样的标题了:《黑色的我的花朵》《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
)追完一集,中了其中一段BGM的毒,马上去翻原声带,找到了《VOID》。
追到一半,就恨不得给剧打六颗星,大声说:“真是太好看啦啦啦”===============“多亏老师您,这两天我们过得超级开心。
我们今后,不管是考大学,还是找工作,走进社会后,即使遇不到一件顺心事,我们也可以昂首挺胸地说,高三的第二学期是最棒的时光。
真心很感谢您。
”最终回,成田代表班上同学,和老师说了这段话。
追完剧后,这段话一直都忘不掉。
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青春。
自己的少女时代到底是怎样的?
究竟有没有可以昂首挺胸地说出来的最棒的时光?
如果“初中—高中”时期算少女时代,那我的青春=VOID。
没有颜值像锦户亮这么高的班主任,这都不要紧。
最重要的是,所有少女时代的老师教给我的都是同一件事:学习最高。
当时觉得理所当然,回忆起来,觉得好单调、无趣。
唯一一位老师,我的回忆里,他和其他老师有一点不同,他唤起过我少女时期朦胧的梦想。
中考冲刺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要找一道数学题目去问数学老师。
从前我以为这种拼命劲儿单纯是因为我想把数学学好。
即便高中那会儿为了每天能见到暗恋的男生掐着时间上学,我估计也还没明白初中对数学突然的热爱算怎么回事儿。
再后来,发现自己一直记得那位老师的名字,留着他在几何课上让我们用圆规画的星星(同一张纸上,他还要求大家写“红星照我迎中考。。。
),记得他的高个子和灿烂的笑容,我才开始觉得,当时的自己不可能没有带着一点少女心思,即便今天,老师也是我理想型之一啊:阳光、健康。
不过反射弧太长了,这位老师的存在,也没能改变我的青春是空虚的这个事实。
没有难忘的集体活动,没有热血的记忆。
当时的集体活动大多带给我的只有焦虑。
每天的早操都是一天中最讨厌的时候,高中女生总得跟别的女生一起,一起上下楼,一起上厕所,这些在当时也算烦恼。
初中三年有固定的伴儿。
所以早操、运动会、暑期兴趣小组、班级元旦活动都比较容易地度过了。
高中焦虑过,三年就换了三个伴儿,有分班的原因也有吵架的原因。
从小到大,我所在的班级都是以小圈子为单位活动的,常常是2个人最要好,3、5个人经常一起玩。
即便是集体活动也没有全班齐心协力,像日剧那样热血的集体我没遇上。
可能是人以群分,我本身就是冷淡体质。
所以我记忆里的集体行动是这些:运动会上,我没法大声喊“加油”,很多参加项目的同学我都不熟;高中做早操,对同班同学没印象,只记得那会儿做早操总有机会碰到暗恋的男生;暑期兴趣小组,我参加了一个物理班,集体的回忆还是零,就记得结束那天,老师带大家去操场发射了自己做的火箭模型,我的模型降落偏了,最后我都没找到它;班级的元旦活动,都有些什么节目,记不住了记不住,唯一让我难忘的是活动开始前,班上一个同学很有创意的,用一小瓶汽油在水泥地板上写了字,然后点着,蛮酷的。
少女时代的朋友,那些伴儿,26岁还在联系的就剩4个了,其中两个是发小。
也就是说,整个少女时代留给我的只有两个朋友。。。
关于同学和朋友,一起的壮举没有也罢,到有一些想拿橡皮擦掉的不美好的回忆。
初中时年少无知,爱起哄。
和初中的同桌吵架,老师不得不给我俩调位置,那次我在日记里还写了“高中一定要去别的学校”之类的狠话。
和这个同桌后来一直没怎么说过话。
另一次是高中,我和一个发小吵架,当着辅导老师和另一个发小的面,我说了伤害她的话,她也特别狠地骂了我。
当天回家后,我哭惨了,第二天就发烧了。
高一暑假吵架,一直到我大二的时候,和她才和好(两个金牛座)。
少女时代留给我的一些阴影却影响我直到现在。
说阴影也可能严重了,但绝对影响过我的性格和观念。
初中时借读在别人的子弟学校,我总觉得自己是第三类人。
不是工人子弟,也不是农村借读生,是非子弟非农村借读生的另一种借读生(父母离开农村工作很久了,但我们也不是子弟)——第三类人。
后来,进入任何环境,我都害怕身份界定。
我怕有人问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也不喜欢被问你是哪里人。
好想有人问我我是谁,而不是问我是哪一类人。
直到去年开始,独立起来,理性起来,我才能坦然地回答这些我讨厌过的问题。
中学时,一直没有多余零花钱。
课外书非常少,借过同学的《哈利·波特》(1-4),没见过几本课外书,因为这几本书,我那几个月竟然特别开心。
还记得人民文学这套书内文纸张是淡绿色的,同学还在每本书扉页上贴了小贴纸,精致,质量很好的贴纸(现在看到漂亮的进口贴纸,25块钱一张,我也舍不得买)。
我自己周末很快就读完了,因为太好看,我想着自己读完了,弟弟也有空读。
可是对门那个女孩也来借,她看得特别慢,几个月后那个同学问我要书,我才管对门要了回来。
当时啥也不懂,只记得一种很窘的感觉。
后来我没再借过她的书,现在我也几乎不借别人的书。
想读什么,宁愿自己买。
别人借我的书,过多久不还我也不愿意提。
我家有我和弟弟两个(同学中好多是独生子女),妈妈也很节约。
整个少女时代我的衣服特别少。
初中三年,穿校服的日子最多。
高中就糟糕了,衣服少,还不是我特别喜欢的款式和颜色。
后来自己赚钱了,我可以不讲究吃,穿却一定要穿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好质量(对少女时代没衣服穿耿耿于怀+金牛座体质)。
我的这段青春,最让我失望的是我太安分,四平八稳。
学习好、纪律好,就是没有个性。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前。
看这部剧的时候,笑个不停,也想了很多。
想了很多如果。
如果我有一个像小平这样热血的老师,告诉我青春不只是学习。
告诉我什么是人,什么时青春时的爱,告诉我……如果我们的集体活动像剧里的校园祭那样,是全班一起努力的……如果我有零花钱买杂志、课外书、CD,如果我打开了眼界,我会不会很早就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会不会过得更充实?
如果我不安分,哪怕我有什么古怪的癖好,我是不是会经历得更多,少女时代会不会有更多回忆,我的性格是不是会更丰富。
如果我向我暗恋的人表白过,如果我试着早恋,如果我读过很多言情小说,我是不是能更懂得怎么说“喜欢你,最喜欢你了”。
……没有如果,我的少女时代已经结束了。
如果有一档《对不起青春》节目,我一定要打电话和年轻的自己说“对不起”,什么都没能给你。
如果还可以按心态来判定青春,我该庆幸,我的第二次青春“仿佛自23岁开始”,自我学会做自己开始。
好日剧,让我回忆起了那么多好的、坏的。
阿里嘎多!
红豆泥阿里嘎多!
最近追剧总是在最后就莫名其妙放弃了,这部算是紧跟潮流看了结局吧。
虽然结局仓促,不过大概还是把想讲的急急忙忙讲完了。
这又是一部让看客看完大呼“我的青春被狗吃了”的剧,的确,如锦户亮这般的软萌苏帅的老师到哪里去找,两位校长之间的较劲也是看点,一直想说,两位还是抛弃佛祖和耶稣结婚吧。
(这也只是我的私心CP而已),当然,最让人咋舌的应该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混乱的如排列组合般的情感线,只能拜倒说一句贵圈真乱。
虽然主线算是耷拉眼河童和光姐,不过由于实在太过于简单粗暴理所当然,于是,就被我忽视了。
其实在看的时候一直有点晕晕乎乎,因为不知道这剧到底想讲什么。
虽然每集都有小高潮和惯例嘴炮,不过就总体来说依旧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线。
直到最后一集,从妈妈旁白嘴中讲出的一句话瞬间让我泪目了:“青春,是从神明那里借来的时间。
...总有一天要还的。
有时候拖欠的时间越久,还的代价越大。
”或许会有人做那个向卡密萨麻一拖再拖的欠债者吧,比如耷拉眼河童,比如我。
美其名曰我想弥补在青春还未完成的事,其实只是填补自己可怜的愧疚心而已。
然而时间也早就不是你的17岁了,你早就被青春列车无情地踢下去啦。
这趟拥有最为高级的服务,有能遮风能挡雨的车厢,有绝世的窗外美景,有一票伙伴高歌畅饮,有既定的轨道可以让你无忧无虑往前开的名为青春列车现在正式通知你这个乘过站的赖皮鬼必须下车了。
“那我应该坐什么去我的目的地呢?
”谁知道呢?
这里荒山野岭的,估计只能一个人用走的了吧。
或许只有在快要死掉的时候会再见到卡密萨麻。
是的,因为这部剧真的十分好看所以忍不住就想写详细的剧评了。
首先,无论剧本身怎么样,光是舔男主角的颜就够了(喂!
)好吧我正经一点,其实是第一次写剧评不知从哪里开始,就随便来吧。
第一集就让人眼前一亮啊,因为旁白竟然是去世之后因为男主角的愧疚感太多而留下灵魂成为菩萨的妈妈(好长),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梗很有趣虽然不知道大家怎么想。
简单的介绍了剧情人物什么的就开始正片了。
当然,主角其实是纵火犯他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了,男主角原平助因为心里的愧疚,所以一直致力于两校合并。
真的是很累的十四年,因为年少的自己一时冲动做错的事情而要承受这莫大的后果,不过这里可以看出原平助真的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为如果是一般人的话,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罪恶感吧。
嘛,这样讲太麻烦了了,我还是自由自在的来吧,想到什么说什么。
其实整部片印象最深的应该是cosme的事件吧,像是反映了时间很多的父母,不一定是儿子是同性恋或者是性别认同障碍这种情况,很多时候,父母的不理解经常会使双方都受到很大的痛苦与伤害。
Cosme最后被父亲骂的时候,抿着嘴哭却不哭出声我是真的跟着哭了,到最后Cosme还是没有想要去反抗那么多年照顾自己的父亲,如果cosme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和朋友的话,接下来的人生该会是多么痛苦呢。
当然,父亲亲自穿上女装去尝试儿子的感受,这一点已经是很伟大的了。
其实为人父母,最想要的难道不是自己的儿女开心快乐幸福就好了吗,那为什么还是不去试着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想呢,身为世界上的那一小部分人,本身就很痛苦了,只有家这一个避风港了,如果连家都不接纳他的话,还有哪里可以去,因为这样的情况世界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悲剧发生。
希望《对不起青春》里的这小小的插曲,可以让很多父母和孩子醒悟过来,互相去理解,而且世界已经很开放了,我相信,慢慢的,从一个人开始,到十个人去理解与接受,就会变好了吧。
(顺便吼一句,撑同志,反歧视!
)然后想说说蜂矢老师,是个很硬性的女性,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女汉子吗?
总之是个坚强有能力的女性,不轻易的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却意外的超级纯情!
说真的,我被她对爱情的态度感动的不行,嘴上开着玩笑说才不相信轨道公司的炒作广告,结果其实相信的不得了。
“没交往,但是会逐渐爱上他的,因为他是结婚对象。
”纯情的我都想脱团了(不),因为我是相信真爱党啊混蛋!
在这个无节操真爱又少的不行的社会,真爱党真的是很累的好吗。
蜂矢老师为了命定之人而去努力,而去改变,而去迁就的样子真的是很美丽,害羞傻笑什么的也真的是太真实啦,这才是爱!
(握拳)不过这部剧的感情关系真的是很混乱哈哈哈,嘛,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青春的一部分吧,这种混乱的恋爱。
想起剧里的Birken,是个混血,然而她却出乎大家的意料喜欢上了大家都不会喜欢上的(喂!
)不良矮(?
)学生古井,她的理由真是简单得不得了,“因为你说的很简单我都听得懂。
”诶!?
一开始我其实是拒绝相信这个理由的,不过后来想想,其实Birken也知道的吧,她并不是因为这种那么简单的理由才喜欢上古井的。
古井不会因为自己不知道考试答案就去抄袭别人的,人小小看起来不良却意外地有责任感,会保护自己的女朋友,看起来是拒绝的其实却是在默默的付出。
在Birken的眼里不知为何只能看得到他,不知道这是不是爱情只是觉得他很好,啊这就是青春啊(自己被自己感动了)。
接下来说说会长吧,我们的中井,她的事件其实很多人应该都有体验过吧。
离开之前很郁结,离开之时很感动难过,离开之后表面满足却内心孤独。
我也试过,我原本以为大家在我离开之后会过的没那么好,事实上,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所以在再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我装作我也过得非常好,然后又回家躲在被子里嘤嘤嘤(并没有)。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吧,关系变淡什么的,刚开始以为大家都变了就变得很难过,其实事实上大家都在装,大家都想念过去,可是现实就是现实啊,回不到过去,我们最终只能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
BUT,我们那在一起的青春回忆,它会给我们很大的力量的,就像最后会长对原老师说的“谢谢你,能遇见你真是太好了。
”无论现在大家变得怎么样,希望大家在回想起自己的青春的时候,能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有意义的,他带给你的任何情感,都会留下很大的余韵,教会你以后在社会上如何去面对相同的情感,所以,能说的时候就要大声的说出来,能认识你们真的是太好啦。
最后呢,是我们的原老师!
整部片都在舔他的屏(并不是)。
《对不起青春》电台陪伴了他的整个青春,贯穿了整部剧,收集了每一个人的愧疚与抱歉,他每一期都会收听,他了解且解决了所有人的抱歉,却唯独没有在那里说出自己的抱歉。
不过结局很正能量的,大家都理解了他,因为他的努力有目共睹,而且他最后自己也坐上了那个DJ的位置,感触颇深啊。
大家在这个电台说出自己的抱歉,减轻自己的愧疚感,真的是很好的一个电台,有机会我也在哪里办一个好了,虽然不知道机会大不大。
还有一点想说的是,这部片真的很搞笑啊喂!
(够了)原平助用了差不多十五年才从自己的青春毕业,不知道我们每个人又要用多久呢?
要用多久才能对我们的青春说出一句:“对不起,青春!
”呢?
居然都没有人写这个大亮点!!!
校长/墙头草/荒废广播节目主持人3D大人,虽然别的地方zen zen 不靠谱,但是一定按时主持对不起青春,想到要翘班就吐舌这已经成为我每集最期待的moment啦!
--以后我会写多一点把这个变成长评的分割线--
这部剧人物的架设很有创意,并不是所谓的完美学生,而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缺点却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闪光点。
毒舌却坚持自我的会长,成绩不好但是热血仗义的古井,在不同人之间徘徊的阿部余和海老,爱吃但知识丰富的远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而老师和校长们的刻画也是个个都饱满丰富,狡黠的,现实的,完美主义的,又或者那些有着双重角色的,每个人的心里活动都非常的贴切自然。
第一集的开头就非常精彩,男女主角在校园口的第一次碰面实在让人捧腹。
接下来几乎每一集都有的剧情反转也是一大亮点,在14年前的火烧礼堂事件的背景下,围绕不同的学生展开的不同故事,尽管听起来老套但看起来是绝对有滋有味。
每一集的嘴炮时间,对不起电台,以及代表着愧疚的大佛母亲,也都给这部剧添色不少。
最后不得不说在这部剧里最喜欢的三个人,会长和我们的男女主角。
美丽大方,进退有度的会长,真的就是青春的一个缩影,我想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这么一个女神级别的存在吧,不管是爱慕还是嫉妒。
至于男女主角,不夸了,从演技到颜值,没话说啊!
秋季档最高,近乎完美!
3集之后,弃了。不晓得为什么,看到锦户亮那张跟陈坤几乎一模一样的脸,完全无法入戏啊。。。
每一集的戏剧冲突都挺足。配乐也好听,是部好剧。可惜我过了看这种剧的年龄。
虽然剧情发展简直无厘头但是笑点泪点都迷之多是什么鬼啦!
锦户亮演弱受平凡小人物总能出彩;意外地发现了满岛光的可爱;学生群里最为惊艳的还是黑岛结菜;喜欢原老师母亲永远天真地探索乐趣的生活态度;蒲烧校长脱下黑暗系律师的外衣,播音腔也是格外温柔。当人开始回忆青春,总会发现很多错误和无法和解的偏执:没能守住那个怦然心动的人,因为懦弱与拖延错过了太多改写命运的机会,和朋友们傻里傻气地挥霍时间,不得不告别时也会茫然失措悲不自已。大概每个人青春里都是好多不忍回首的揪心与荒唐,但永远饱满而遗憾、永远脆弱而滚烫的,也只有一辈子一次的青春啊。
纯粹看演员;不烂,但也无甚看头
已成光哥脑残粉
无时无刻不在感到冒犯,虽然可能有很多其他优点,但厌女,所以一星。
三观不正...
当喜剧片差强人意,可作为青春片,讲成年人对青春的遗憾与迷恋,却一点也没把青春写好,很多剧情草率生硬,缺少情绪推力,让人想到国内好多借青春之名的烂电影。
算一出闹剧吧,浮夸,浅薄,及格很勉强。看「虎与龙」时我本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宫九,但现在发现可能当时喜欢的是落语。
满岛光、黑岛结菜!
第一集感觉还行
前半部分确实逗比又牛逼,可惜后半渐渐无聊,尤其大结局没爆点到催眠,连续看了宫九几部发现大结局均是不痛不痒。最佳算不上,从演技到节奏比为了N差很多。
虽然是个喜剧,但其实值得细细琢磨的地方很多,男主角最后终于从青春里毕业让人感慨良多。最喜欢的地方是男主角给理事长灌鸡汤,两位校长在教室后面自带吐槽属性,笑死。观音妈妈也是从头吐槽到尾呢。不满意的地方是最后一集的节奏感好怪。
亮叔叔能不能少接点宫九剧本 真的好无聊
宫九的剧类似于漫威电影,看个一部两部可能还行,看多了就烦了。一如既往的刻板、浮夸加上条条框框的说教,真的厌烦。
圣骏有青春的规则,不能理解是青春的常态。三选一由正确答案、迷惑项和不可能项构成,而青春由快乐、严肃和恐怖构成——绝对不能说出去,转头,千万别告诉别人是自己说的,可结局都是“罪恶感”消失,青春面临结束。我们注定要告别,所以我们保留热情。相比于贯穿全篇的青春祭,更喜欢运动会这个插曲,最是青春的模样,自然也是“神的旨意”,而“不知为佛”,太多的秘密也是唯一的青春的注脚。“比起获胜,失败才是青春”或者说“对不起,青春”。当混沌成为常态,清醒便变成了危害,反之亦成立,而群体性与二元性融合的实验,无非这两种局面。将理想和告别作为青春的底色,构成了这样一出日式刻板映象大合集,所有人都是学生,一种令人羡慕的不会老去的状态——心理,爱,就是爱咋咋地。
看了两集弃了,有点过时了
剧情有点弱、学生不出彩,且核心学生太少而其他学生从头至尾都是背景板,不过确实够青春。最后一集对纵火案的潦草收尾以及学生对此的无所谓让我立刻联想到这就是日本人对待二战的态度,立马跳出剧中的情绪。原来渣男演男主对我观剧的挑战是这么大,每次看到女主跟女学生对他一见倾心,我就达咩,不带套的渣男达咩。宫九是不是对锦户亮有偏爱老是让他穿高中校服,可是他早已不是《1公升的眼泪》里的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