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深喉》的剧照,闲的话可以看看。
人物男女主还原度很高,美术的还原度也是顶级的。
还原出了一个时代。
人设非常饱满而真实,延伸着种种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原生家庭,女权主义,消费主义等等。
首先原生家庭对女主的影响的是巨大的,尤其是她的母亲。
出去玩不许晚回来,晚了打嘴巴子。
对女主的青春性冲动,给予的是压制。
青春期性压抑必然导致反弹和叛逆。
镜头直接一切,真的是干净利落又漂亮。
然后直接跟别人跑了。
但是当她受到家暴,回家想住几天都不行。
主要还是他妈拦着,肯定是不让住。
死也死外面。
还让她必须委屈求全。
这有种压抑女性人权自由的典型扣题。
从身体到精神都得服从男性的暴力,而且还是她妈要求的。
这样赤裸裸的展现,既是点题女权的觉醒,对比在今天的女性。
再没有受压迫的日子,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其中很多大明星的客串十分亮眼,尤其付兰兰这个犊子,整那一出真是让人忍不住笑,瞬间想起他挑头整的《灾难艺术家》,也是活活的给你还原。
作为定性为人物传记片的电影,及格是有的。
最后主角的两个人相爱相杀都很扭曲的关系,当然相爱可能少一点。
上节目也说的很清楚,锅直接甩他妈头上了,一点都没惯着。
最后核心其实集中在女性觉醒和反家暴上。
跟母亲的和解也是略显牵强,影响人设。
对比《花样女王》那种我就是这样的人的感觉差了很多。
总之,就冲女演员的奉献精神,给个满分也是应该。
看之前以为是一部完整的传记片,但是看完后觉得是有点中间重,两头轻的感觉,开始认识查克前的部分很少可以理解,是为了后面的故事解释原因不得已而为之,可是后期的反色情运动的描述少之又少,没有对拉芙蕾丝逃离色情后对之前经历反省的深刻描写。
可以看出这不是一部很好的表达人物的经历情感影片,反而好像是一部描写对进入色情电影行业万种方式中一种的影片。
我对影片的时间线的安排有点觉得有点糟糕,不是那么很轻松的能联系到之前片段和之后片段的联系,需要动点脑子才能回想起之前片段的联系。
总之,时间安排上有点乱,有点跳线的感觉。
阿曼达的演技就不提的,大家凑活看吧。
被打时和平静时的表演完全像两个人,好像女主演平静时就完全有被打这回事一样。
有一段还是值得一提的,就是父母在电视机看拉芙蕾丝采访那段,母亲的哭表达了许多感情,有伤心,有悔恨,有爱惜,也有感动等等,那段比较能突出导演表达感情的独到之处。
有几个细节想提一下,一是时间节点描述时,都是以六为数字,如六月,六年,没有对真正演员的生平有了解,所以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第二个是全片有两处用到了抖动镜头, 一个是跳舞运动的时候,这个好理解;另一个是最后拉芙蕾丝回家见父母时的桥段,我想导演是想表达激动,对全片最后来点升华。
刚看的时候感觉女主很漂亮,想看类似欧美的情色片一样看唯美的身体,可是看到倒叙的哪部分的时候,突然之前那么顺畅的发展都另有隐情,她并不是一个钟情于色情的女孩,虽然喜欢偶尔的刺激与放纵,但谁又没年轻过呢,短暂的倒叙(个人感觉是)让人隐约看到光鲜的背后满是酸楚,而且来自最亲近的人,酸上加酸啊,也许这是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吧,在他们看来可能无关紧要,我只能说佩服她,她打破了好些人不能打破的软弱,很难用词语形容,一个人的生活中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桥段,语言是没法理解的,我始终觉得影片的结尾处少了一句sorry,至少应该有句sorry,该来自谁这个留给大家讨论,当然不是查克的
《拉芙蕾丝》是部关于美国传奇色情影星Linda Susan Boreman的传记电影,该片记录了琳达·拉芙蕾丝拍摄色情经典之作「深喉」前后的生活片段,影片也大致反映了这位因出演色情片一举成名的女星毁誉参半的人生。
「深喉」的意义不仅仅是铸造了6亿美金的夸张票房在色情影业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所引发的女权运动以及侧面反映了当时年代背景下压抑的社会氛围都值得人们去思考;值得一提的是,饰演拉芙蕾丝的Amanda Seyfried的确是为艺术献身,希望观看此片的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Amanda Seyfried诱人的曼妙胴体。
《拉芙蕾丝》。
6分。
罗伯·爱泼斯坦导演,阿曼达·塞弗里德、彼得·萨斯加德主演作品。
阿曼达确实美得像个花瓶,而恰好在这部片里,她首先是花瓶,然后才有接下来跌宕起伏的一生。
片中多个桥段展现了她的美,但过于惹人怜爱,不忍细看。
阿曼达饰演的女主拉芙蕾丝本只是个普通的纯情少女,直到有一天她认识了彼得饰演的酒保查克,这个渣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用他猪一样的脑袋和身体改变了拉芙蕾丝的一生。
在两人沉迷于床上的过程中,查克发现了拉芙蕾丝有一项惊人的床上技能,于是这头猪决定把拉芙蕾丝送去一家成年人影视制作公司试镜。
万幸中的不幸是,拉芙蕾丝成功地征服了所有人,他们拍的片子也一炮而红,引起极大关注。
但资本市场的残酷与罪恶是,虽然片方赚得盆满钵满,但拉芙蕾丝拿到手的酬劳也仅仅不过一千美金出头。
于是猪头查克,又把手伸向了更罪恶的深渊。
拉芙蕾丝饱受摧残和折磨。
阿曼达确实没有在片中奉献神级的表演,而反而她那张没什么演技的脸,显得十分真诚。
看了影评同时结合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开始了解这部看上去属于情色片的电影实际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其实是一部关于人物Linda Lovelace的传记电影。
Linda的家庭及成长背景导致她拥有双重性格。
一方面她邻家,认为那些事情不是好女孩应该做的事情,但另一方面却又经受不住诱惑而追求自由解放刺激。
对这个故事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如惠特尼休斯顿,遇到一个坏老公后会对这个女人一生的轨迹产生一系列坏的变化,和你朝夕相处的男人会一点一滴的改变你影响你。
所以,女人一定要找一个好老公,一个拥有正能量的老公,要找一个在生活和事业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男人。
第二,不同于惠特尼休斯顿,Linda最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在众压之下选择拒绝从事色情行业的工作,转而从事返色情行业的事业中。
故事最后Linda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持让自己的生活又重新归于了平常。
不仅拥有了大众的理解,家人的支持,还拥有了新的丈夫及一个可爱的儿子。
这种从堕落重新走向光明的过程是困难的,不会像电影里面展现的那短短几十分种那么简单,其过程必然无比艰难。
佩服这个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人物。
感叹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曾经的畸形。
作为色情片鼻祖的“深喉”女主角拉芙蕾丝的传记电影,显然本片是不及格的,因为它犯了传记片最容易犯的错误。
我们常说人物传记不好写,不好拍,一不小心容易成了生平记事流水账,好似我们飞行的时候,从起点到终点,但我们想看想感受的是那颠簸的、忐忑的、七上八下的过程。
本片的题材对应人物,都有着双面性,此类题材不仅有着较大的噱头能够吸引观众,还有争议伴随左右,稍有不慎就会被扯出来批斗一番,到底是严肃处理还是打打擦边球是个问题;女主拉芙蕾丝从小就被教育“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又对一切新鲜感兴趣,愿意挑战禁忌,所以就像大多数人料想的一样,她碰到一个渣男,然后走上了一条辛酸的成名之路。
沉寂时有多落魄,成功后就有多俗套,拉芙蕾丝的经历就如同几十年后她的后辈影后们,那个所谓的“奥斯卡影后魔咒”,只不过拉芙蕾丝是悲惨的,我们通过银幕能够感受到那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切肤之痛,但这一切都是观者自行脑补,前述中说道,题材的两面性让编导们选择了避重就轻的方式,将重点放在了拉芙蕾丝个人的情感转变上,叙事结构也是从离家—走入社会—归家的线性叙事上,但这种方式需要演员的演技支撑,本片主演阿曼达明显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影片始终都是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少了尖锐,如何搏斗,可惜了这个本该出彩的好题材。
拉芙蕾丝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她只在色情界待了17天,余生一直都在为反家暴,女权运动而奋斗努力,人们记住她的永远只是“深喉”里的那个“口交女”,当观者们都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影片却一直在开小差,既没有剑走偏锋,也没有类似主旋律的血泪史,两性价值观的展现也如此淡泊,那这部所谓传记片也只能注定消失在茫茫片海。
我们也只好祈祷,琳达马里亚诺安息,一切安好。
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17天影响人的一生,女性地位,家庭暴力,人前风光人后凄凉,家长的影响,东西太多反而都太表面化了。
拍摄手法前后对比,插叙闪回,但是没有明显作用。
女主的闺蜜倒是不错,表面看上去玩世不恭,浅薄淫荡,原来也是重情重义,品德高尚。
这个渣男就不怕T-1000突然变身插死他吗,压根没认出莎朗斯通,拿着冰锥替女儿报仇。
我写影评总会感到有压力,因为我觉得写得不如别人。
可是我慢慢发现,好像不是每个人都会把写评价当成一件很认真的事情。
那我认真看完了一部电影,心里有感悟,为什么不写出来呢。
可能是完美主义或者某种自卑心理,我总觉得自己就算写了,也比不上专业影评人,有粉丝的博主,表达能力很强的人,很会写的人,很考究能把影视剧的细节讲得头头是道的人。
但看一部电影本身的意义不是这样的。
我是观众,我看了电影,我有想到的东西,有话想记录下来,或者单纯说一句我喜欢,都是可以的。
我记得以前,看完某个特别喜欢的作品,感到心潮澎湃,就爱逛贴吧豆瓣知乎等等,看看别人怎么说,有没有我没发现的细节,有没有人和我有共鸣。
大热作品一般都是有的,看的人多,讨论也多。
但比较冷门的作品,能找到的有意义的讨论就不多了。
我记得有一年我看了《lovelace》,因为是关于色情片女演员的电影,所以当时豆瓣上的好多影评不堪入目。
但我看完,觉得女主好可怜,我能看懂她的表情。
她好不容易从丈夫旁边跑出来,碰到了警察,警察却叫她“that bj chick”,那一瞬间她眼里的希望都破碎了。
还有她和朋友见了一面,朋友有心想帮助她,但丈夫却在门帘外面守着,不允许她说任何坏话。
所以她哪怕面对关心自己的朋友,也只能言不由衷地说“我这样的女人能找到chuck,很幸运了”我还记得她一开始漂亮又阳光,但嫁给chuck才三个月,整个人就变得憔悴,眼底都是疲惫,发型也是平常没心情打理的样子。
记得她刚刚拍完那部电影,出了名,接受采访。
女主持人很不理解地问你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她说:“因为里面有我啊。
”我理解她,一个从来没有被人重视和珍惜过的人,突然间制片方看重她,观众知道她。
她最漂亮的样子也被镜头记录下来了,当然会是开心的。
但是后来她的父亲给她打电话,说他去看电影,结果发现演员是自己的女儿,很伤心。
她和父亲一起在电话里哭。
即便父亲也不知道,她是被丈夫哄骗和强迫的。
最后,她跑去求助制片方大佬,大佬还希望她拍续集,结果她摘下墨镜,露出别人看着都害怕的淤青。
制片方大佬痛揍了她的丈夫,作为观众看着还算解气。
以上这些片段,我都不需要重温电影,不需要再搜出来看看解说,都是一直记在我心里的。
除了觉得女主可怜,我也觉得气愤,难过,因为现实里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虽然所有人,包括今天看过这部电影的很多观众,都会把她视作一个没有感情的,可以宣泄恶意的玩物。
但是我相信,制作这部电影的人,出演这部电影的人,他们是理解那个女演员的,他们理解很多个处在这种情境里的人。
也会有很多观众理解,哪怕他们的评价不在豆瓣的前排。
我今天突然打开了话匣子,想认真写下这篇迟来很久的影评,就是想告诉自己,和也许跟我有同样想法的人,不用害怕写影评,世界上一定有人理解,一定有人有共鸣。
美国五十年代政治上麦卡锡主义盛行,整个社会气氛压抑和沉闷,思想趋于保守,文化工业的大行其道,在一定程度上又牵制理想的发挥,“垮掉的一代”们在战后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信仰与抱负,进而在六七十年代愈演愈烈嬉皮士成为美国反主流文化的反英雄,他们承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大众文化制造幻想,金斯堡使劲地嚎叫大肆宣扬毒品、致幻剂、性解放,一众尾随青年穿着破衣服、住着破房子、当众裸体、同性恋双性恋频繁、交换情人过着群居生活,在伦理秩序失衡中发现新的自我,追求自由,还原被扭曲的躯体和灵魂,与既有的传统道德秩序对抗。
丹尼尔·贝尔认为,这种反叛情绪和对时代的狂怒是“喧闹不堪、咒骂成性、流于猥琐的”,并且概括出六七十年代文化激进主义的特色“对暴力和残忍的关注;对性倒错的迷恋;制造噪音的欲望;反认知、反智性情绪;坚决抹去艺术和生活之界限的努力;艺术和政治的融合”。
Linda Lovelace这个创造了上亿美元票房的情色片《深喉》的女主角,就是性解放时代的封面女郎。
《深喉》在美国的影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一时间受到性解放人士的高度簇拥,而引发了与保守派的论战。
当时的制作公司和演职人员因此被告上法庭,男主角还被判5年刑期。
美国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给《华盛顿邮报》记者提供线索的报料人自称“深喉”。
现实生活中Linda Lovelace 不堪忍受丈夫查克带来的折磨以及影片带给自己恶劣的影响,此后一直是美国反色情运动的代言人。
影片《拉芙蕾丝》开头20岁左右年龄的Lovelace反感自己的小伙伴揭开自己的胸罩带裸泳,本以为这会是一个保守的邻家女孩,但是事后我们知道她还曾有一个孩子,结合陌生男子Chuck,很快便于其热恋上床,尝试一切未尝尝试过的性技巧,可见Lovelace 也是众多性解放成员的一份子。
而恰恰就是这个陌生男子查克让她渡过了多灾多难又无比辉煌的一生。
来自宗教和男权的双重压抑使拉芙蕾丝带上了强烈的女权色彩,拉芙蕾丝遭受查克Chuck的毒打深夜回到父母家中希望能得到母亲的庇护,然而狂热的清教徒母亲却让女儿一切都听从丈夫的,认为无权为女儿做主。
而查克凭借强大的男性霸权主宰着拉芙蕾丝的一切,不择手段地强迫拉芙蕾丝拍三级片、接受性交易,还有无原则的毒打。
孱弱的女孩根本无力承受,更无力反抗这一切,女性的地位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观,仍旧匍匐于男性的脚下。
而导演似乎无意在女权和性解放在着墨太多,Linda Lovelace失足妇女受骗被逼拍照卖淫的故事完全架空了时代感,放在哪一时代都可能会发生,都会受到同情。
这一出性解放和反女权的戏反而被拍成由于婚姻不幸和家庭矛盾造成的失足事件。
有着大眼睛和颇似娃娃脸的阿曼达·塞弗里德扮演拉芙蕾丝,对于传记片,如果剧本、导演、演员发挥问题不大,肯定能拿到一个奥斯卡提名。
但是90分钟的片长,被明显分割成前后两部分,一部分是拉芙蕾丝的辉煌史,一部是受虐史,倒叙插叙的频繁使用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故事,阿曼达的表演显然也会有前前后后的对比,然而不连贯地分割使得角色本身的转变显得过于突兀,一面天堂一面地狱,几乎是同一张脸在通过化妆变幻着沧桑而没有任何分别。
不是所有传记都能等于好电影
这种叙事结构太喜欢了!电影里厚重的胶片质感也非常棒!
恍惚中很像是《成长教育》的升级版。同样是那个腹黑男主,剧情上还挺衔接的。顶着巨大的情色噱头,本片有种一心从良的感觉,个人传记片的题材,风格处理上过于简单了,故事浅尝辄止,所有细节都是一带而过没有深挖。虽然情感有明确的指向性,但也因故事的飘忽而鲜少共鸣。阿曼达一直都不错。
一颗星给美术,一颗星给女神。
超出戏
bored
很喜欢阿曼达的表演,每次都能带来不一样的角色。传记很难讨喜尤其是对我来说非常陌生的人物 电影两分的有点乱
errrrrr 恼火
Amanda很美啊,看来我也挺爱小圆脸的
有可能因为删节导致情节内容都大大缩水。
所以怎么个意思,连引以为傲的金发都毁了,阿曼达是想演技大突破么。但是太轻描淡写了,太多篇幅去写她和查克的拉拉扯扯,角度太低,不疼不痒。另外莎朗斯通出演拉芙蕾丝那个保守刻板的母亲,感觉很微妙……
6.25/10。
阿曼达的妈居然是莎朗斯通!!!付兰兰真的演得好淫荡好淫贱好可爱!!故事叙述实在是没亮点,啊。阿曼达在剧终还是一如很多年前the mean girls里面的脑残姑娘
为了更加了解此片背景,哥去浩瀚的互联网上把《深喉》也下来仔细观摩了下!!!还是这个男主角,有点《成长教育》的意思,不过更加的残酷
最喜欢看奇奇怪怪的人物拍传记片了,生活永远比虚构的电影荒诞一百倍
化妆特别棒,很多演员即使仔细认真的看都不太看得出来是谁。看完想看看《深喉》
拍的让人提不起劲
《深喉》女主角的传记片,也从侧面揭露了色情行业的掠夺性——不仅仅是身体的掠夺或者金钱的掠夺,更可怕的是被掩盖的暴力与精神掠夺。
不幸的家庭大多有DV
艳星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