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sure your sin will find you out.《the number 23》金凯瑞不是我点《23》的原因,早期看过一些Jim的片子,包括被盛赞的《楚门的世界》,一直觉得他接的片子都有一个共性:略有灵光,才华不足。
点《23》是因为导演Joel Schumacher,因为当初的那部《八毫米》,因为压抑隐忍的镜头后寓言般破题的台词,虽然不是我喜爱的风格,但是有特点,技术够专业,值得去看。
果然《23》沿袭着这个风格,还不错。
情节-镜头-音乐都比较歇斯底里,一个追捕的故事,精神病患者Walter被化身为“数字命理学”的杀人罪所追捕,亡命于主观上扭曲了的不再习以为常的生活琐事之间。
而这个“数字命理学”的癫狂点就是23,任何事物可以归就到数字23。
——呵呵,让我想起不让吃豆豆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只有孕育过他们的西方文化才会为这种论点骚动,很少有中国人把数字抬高到万物之源。
——提到这一点,有件有意思的花絮,我看影片的时候,忍不住看了手机上的日历:2008-03-10,然后本能的计算2+8+3+10=23,心中小小一汗。
影片真正打动我的在于,Walter终于发现一切的真相后对于自己曾经的罪行后宗教色彩的痛苦,金凯瑞,对着女主角痛苦的一遍一遍呢喃:“我杀了人,我杀了人”。
Joel Schumacher在《八毫米》对人命的态度就曾经让我很受触动,也许很多看惯了江湖武侠片的中国人难以理解,明明是“替天行道”杀了坏人的尼古拉斯凯奇却痛苦的跪倒在妻子面前,哭着说“save me”。
“家有家法”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家族中的长者都被直接赋予了生杀予夺的大权,个体对于他人生命的权力被放大到了任性的地步,对罪孽的认识没有西方文化中来的深切。
我想到了《菊与刀》里曾经谈到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的一句要点,我觉得可以沿用到中国来,西方文化的根源是“罪感文化”,日本乃至中国文化的根源是“耻感文化”。
即便回忆血腥的年代,西方判处一个人死刑,会以教会的名义宣布他的罪行,中国只需“伤风败俗”即可。
回到影片中来,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结尾的几分钟台词:“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destiny.There are only different choices. Some choices are easy, some aren't. those are the really important ones defines us as people.”本无所谓宿命,有的只是选择,它们时易时难,而那些艰难的选择恰恰是使人之为人。
自由意志不是我们的荣耀,合理的运用理智才能成为荣耀,否则人将不人,只是贪婪的蠢物。
影片的最后选自圣经的字幕点明了影片整个线索:Be sure your sin will find you out.
与其说是悬疑片,不如说是情色片,太多的情色画面!!!
每天在公司吃早餐看一点,屏幕里在情色呢,身后的人来来往往形色的。
我本人从小很喜欢23这个数字,两个数字写起来像爱心,而且我初中的学号就是这个数字。
23还是个质数,23这个数字很漂亮,很亲切……所以电影名字蛮吸引我的。
但是电影本身感染力不那么强,并没有被感染到数字迷信,因为那些巧合都是人自己想的。
不如说“嘿,你看现在刚好是13:04,多巧啊”,“嘿,你现在看到了我的评论,多巧啊,这是命中注定的,无法逃脱的”,blahblahblah诸如此类,蛮扯的。
如果你是有心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都可以是命运,database多了,自然巧合就多了。
本来以为是神秘学悬疑片,最后变成了家庭情感剧场,最后的最后又变成了劝人为善的正义剧场。
感觉像在打模拟人生游戏,恭喜你,打出了NE!
本来以为男主看书看到完结之后,要崩坏开始杀人,结果狗狗出现,画风一转,突然变成了侦探片。
本来那本书的作者从老婆变成男主本人的时候可以反一个大转,但是气氛渲染的不够,仓促得不得了。
虽然是反转反转再反转,但都很不够意思。
可以打很多种标签,但是都不伦不类的。
但是讲真,我觉得杀人犯是无药可救的(无贬义,我的意思是,一旦杀过一次人,跨过了那条生与死的界限,脑子里的那条扎带就会被剪断了,下一次杀人的概率大大提升,除了像男主这样失忆,不然那样的感觉是永生永世无法洗去的),况且男主还有精神病。
怎么说呢,这个电影一边帮杀人犯脱罪,一边希望杀人犯去自首,可能觉得,我知道你杀人有像男主这样那样苦衷,但是还是希望你们去自首,不然罪孽总有一天会找上你们。
杀人犯究竟能不能被爱感化呢,我觉得不能,就算是过失杀人,也不能,就算已经经受过审判,为自己犯下的罪孽赎过罪了,也不能,只要存在记忆,杀人犯就永生永世有罪。
给大家的好建议是不要杀人。
还记得那个游戏吗?
给你任意四个数字,你来加上任意运算符号,让结果等于24。
这部片只不过换成了23而已。
我觉得数字只是噱头吧,人的心理暗示是很强大的,23本来就是个常见的数字。
不然换成538671你试试还能不能有这么多巧合……真正惊悚的元素并不是数字,而是男主的人格分裂。
当你突然发现一个温和善良,和妻子感情甜蜜儿子相处融洽,连小动物都不忍心伤害的男人,有着另一个双手染满鲜血的隐藏人格,那才是真正的恐怖。
这部片平均评分只有6.5,可能是因为,作为一部悬疑电影来说,本片的剧情还是略微简单了些,不够过瘾。
不过能把事儿完完整整地交代清楚,说不上严丝合缝儿也算是环环相扣有始有终,不错了。
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毕竟生活中确实是存在很多蛮玄乎的巧合的,相信每个人都有经历。
用心感受,其实挺真实的。
我给四星。
dvd里准备了另一个结局是:老金入狱,服刑2年,狱中他写信给儿子,说他会好好表现,并将提前一个月出狱。
说站在街边最终躲过疾驰来的汽车,没有去死,才是给自己和家人负责的交代……(大概是这个意思)儿子读完信,走到厨房水池前,打开水龙头,撸起袖子,只见胳膊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他拿起毛巾,开始清洗,嘴里说,只不过是个数字……完。
这个结局似乎惊悚的意味大于原结局,悲剧没有在下一代身上延续,似乎暗示了故事到此为止。
整个片子一如老金最近这几年的片子,充满了个人表演欲的满足,呵呵,可惜剧情单薄,一般般吧。
暗示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暗示的力量是暧昧的、不可估量的。
从影片的三分之一开始,我就猜测那位带着怪笑的心理医生有猫腻,现在我依然这么认为,不然我实在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会在那位抹脖自尽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找到阿加莎,并准确的把她带到她正在发疯的丈夫身边。
还有红色的领带、和主角妻子的合影,以及片头妻子“恰巧”找到了他丈夫“写”的书,明明只翻了一半却准确的知晓结局,并“无意中”提到书中的主角杀了人,而那位心理医生也是莫名其妙的提到萨克斯。
我于是斗胆猜测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找到那个装满杂物的箱子而做的铺垫,否则,在纸条被撕开之前,妻子是如何神奇的知道下面盖着的是她丈夫沃尔特的名字?
首先声明这部影片与乔丹无关。
这是一个由数字23而引发的悬疑故事,也许我可以为它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精神病患者和谋杀犯的回忆。
电影出现了许多精神分裂和精神偏执狂的情节,使得原本就充满悬疑的剧情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令人晕头转向了。
好在故事本身并不深奥,很好懂,否则可就真的可能让人看不懂了。
金•凯瑞的转型之作,不再疯狂搞笑,那张原本表情夸张、喜感十足的脸上如今出现了深沉、阴郁的表情,在电影里他扮演了一个实在太沉重复杂的角色。
对于已经在电影圈打拼多年的他这种挑战应该不成问题,我是说演技方面金•凯瑞足以胜任。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已经被人们定位为喜剧演员的明星出演一部严肃而恐怖的悬疑片是否能被公众接受了。
在我看来,还不错,严肃起来的金•凯瑞另有一番酷劲,对人物复杂心理表现也到位。
只是我感觉他要是想在其他类型的影片上取得跟他在喜剧片上一样的成就恐怕会很难,至少从这部影片看来,他还要更加努力。
演喜剧没什么不好,当然转型也没什么不好,只要有诚意。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对数字偏执的故事,内容离奇诡异,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对数字的偏执可能比影片中更加离奇与荒谬。
记得前不久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人准备拍卖一个手机号码,只因为号码的最后几位正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期,所以他要价20万,据说有不少人打来电话咨询。
还是在那个节目中看到的一天消息,据说现在联通、移动的营业厅中已经买不到带6、8之类的所谓的吉利号码,要想买就得到一些所谓代理商之类的号贩子手里高价去买了,6、8越多价格也越高,至于那些带4的号码原价销售,少人问津。
还记得有一次去一座写字楼办事,由于紧张,坐电梯时就盯着电子显示屏数楼层,结果没想到刚过12层,显示屏就直接显示14层,竟然隔过了13层,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太紧张,看花眼了,结果细细查看原来果然没有13层,原本的13层被直接定为14层,13这个数字被略去了,听说这是许多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和地区的习惯。
说什么好呢?
不知道是这个世界疯了,还是我疯了。
我们对于数字的偏执,与电影中的主人公又有什么区别呢?
车牌、电话号码要6、8,楼层数故意不设13层,我们的信仰原来可以如此脆弱,竟然抵不过一个数字的攻击。
我们究竟相信的是什么,是相信宗教可以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还是相信宗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厄运呢?
我们似乎总是对宗教中描述的美丽事物充满怀疑,却总是对里面关于邪恶、不幸和可能会带来厄运的东西深信不疑,或者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
其实如果要是有心,去查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像4、13这类的数字也是很古老的吉数,只是我们孤陋寡闻外加喜爱以讹传讹罢了。
其实数字就是数字,一种计数的标记而已,至于其他附加在其上的意义只是我们的牵强附会、庸人自扰,外加寻找精神暗示的心理作祟的一种表现罢了。
这应该是一种病态,一种集体性的疾病,只是我们不自知。
我实在觉得鲁迅先生实在是伟大,他竟然看如此洞悉人的本性,阿Q精神多么绝妙的创造,阿Q从创作到如今已有几十年了,而我们依旧对阿Q精神乐此不疲,这些数字上的吉利游戏就是一例,这些无非都是变了形的自欺欺人和精神胜利法吧!
我们就姑且称之为数字阿Q精神吧!
这部片最大的突破在于其不同于其他惊悚片那样总是拿血说事(虽然OP很红),甚至连一般意义上的最为俗套的切镜头吓人法也没有,而这个方法就算再好的恐怖片中都免不了来几个。
但是,这部影片还是单薄了一些。
首先在于气氛营造有些不够。
从头到尾就只听着Jim念叨23,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少惊悚氛围,只觉得丫不停的寻找23的真相。
再就是剧情上太多逻辑上说不圆的地方:既然这本书本来就是主角自己的作品,那为什么给他治疗的那位医生要自杀?
说他陷入了诅咒,和片子最后的结论不合。
另外片子的感情转换有些莫名其妙,结尾更像一部家庭剧,揭示谜底又太过拖沓……不过那个双剧情的推进做得不错,在小说中,镜头的打光很好看,表扬一下。
当你认定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无所不在。
上学的时候我做过一个试验,我在校园里随机挑选了一个人,记住了他的长相,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不管我去哪,都会遇见他。
餐厅、网吧、图书馆,走廊里、洗手间外面、甚至是在外逛街的路上……于是我猜想,这就是所谓“缘分”的由来。
当你迟钝的大脑向你发出确切的信号之时,你的视网膜可能已经接受过成百上千次的暗示。
也就是说,在你“一见钟情”之前,你们可能已经擦肩而过上万次。
你惊讶的发现,原来他和你上过同一所幼稚园,现在看来,这实在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暗示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也许很多人都做过那个“神奇”的心理测试,让你快速的去算一些简单的算式,然后再去想一种颜色或者某种物体,如果不是刻意反抗自己的第一意识的话,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他们所想的和所给的答案有着惊人的相似。
暗示的力量是暧昧的、不可估量的。
从影片的三分之一开始,我就猜测那位带着怪笑的心理医生有猫腻,现在我依然这么认为,不然我实在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会在那位抹脖自尽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找到阿加莎,并准确的把她带到她正在发疯的丈夫身边。
还有红色的领带、和主角妻子的合影,以及片头妻子“恰巧”找到了他丈夫“写”的书,明明只翻了一半却准确的知晓结局,并“无意中”提到书中的主角杀了人,而那位心理医生也是莫名其妙的提到萨克斯。
我于是斗胆猜测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找到那个装满杂物的箱子而做的铺垫,否则,在纸条被撕开之前,妻子是如何神奇的知道下面盖着的是她丈夫沃尔特的名字?
我们注意到,在影片的后半截,这位医生和沃尔特的妻子几乎如影随形,如果你够细心,还会发现他有一辆和客厅颜色相同的血红色跑车,而车牌号码刚刚好也是23。
我猜想假如一个对23阴谋论有相当深刻研究的心理医生想串通一个对你了若指掌的人——你的妻子,给你下一个圈套,他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你一些适当的暗示,很容易就能让你被这个神秘的数字逼到发狂,甚至,让你相信你杀了人。
如果记忆可以丢失,那么让人相信一个重新编造的记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没有比医生更了解病症成因的人了,研发抗生素的专家,同时也一定是研发病毒的高手。
我想导演给我的暗示已经够多的了,足以让我相信我所看到的不过是其中一个结局,一个以男主角为第一人称描述的他自己的结局。
而知道真相的,只有事件本身。
其实又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电影。
我看过不少这种电影,没一个全看明白的。
这个是第一个看懂得,因为导演大叔人太好了,后面专门为我这等白痴全程讲解一番。
反正这种所谓悬疑,主角脑子都会有点毛病不是分裂就是失忆,经常在厕所厨房发现异象痛苦不已,不是杀了人就是被人杀但就是忘了是谁杀的。
就比如金凯利演得得这个大叔把,本来好好的每天逮小狗玩,有个莫明其妙跟他相好的老婆,还有个长的一点也不像他的儿子,结果手欠的老婆也不怎么就看到一本书翻了起来,还手欠的推荐给金叔。
最后那,发现其实都是金大叔的问题,具体我就不写了,反正就是一家子手欠手欠一家子啊~但是最最好的一点,我这号脑子笨的看这种“大卫林奇型电影”一向看不明白,看不明白的同时还会怀疑自己的智商,导演叔熟看样子的确照顾到我们这样的智力偏低人群,完全把老金怎么杀人的讲解一番,看得我只想握住导演叔熟的手说:俺们看懂了,真的看懂了……谢谢您……(泪光汹涌状……)是的,最后,我的心,就像在单人牢房欣慰的握住老婆双手的金大叔一样,感到了一丝平静……
应该是我自己的问题,如果是两年前,应该会静下心来好好把它看完,现在首先就被op血淋淋的镜头给恶心到了。
看的时候,不喜欢他乱哄哄,灰暗的画面,加之又忙着回短信,看的又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刚有了眉目,小储来了电话,就把后半部分搁浅了。
这么说,跟查理的战争一样,又是一部未央片。
应该以后也不会有心情接着看了。
看电影跟心境还是大有关系的。
年轻气盛的大二会一个晚上不停歇的看完教父三部曲,现在却只能看些轻松的爱情片。
老了好了,该说说金凯瑞了,以前以为他只是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没想到后来,他在楚门的世界,暖暖内含光等中的表现,不得不叹服,他是一个 很有张力的演员。
他虽然极具夸张的表演,却不让人觉得做作,能够使观众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
就本剧的剧情来说,编剧还是灵光一闪的,是个不错的题材。
这种构思也的确能够在最后结尾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喜。
就像是我当时看true man 时,结局大大的震撼了我,使我很长时间不能缓过来,陷入深深地思索中。
最后,本人极力推荐true man ,
一般般,弱智情节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