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感化院

Freistatt,收容所,戒护所风云(台),Sanctuary

主演:路易斯·霍夫曼,杰拉德·亚历山大·海德,施特凡·格罗斯曼,马克思·雷迈特,凯塔琳娜·洛伦茨,乌韦·博姆,兰斯顿·伊贝尔,恩诺·特雷布斯,安娜·布拉德-维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5

《感化院》剧照

感化院 剧照 NO.1感化院 剧照 NO.2感化院 剧照 NO.3感化院 剧照 NO.4感化院 剧照 NO.5感化院 剧照 NO.6感化院 剧照 NO.13感化院 剧照 NO.14感化院 剧照 NO.15感化院 剧照 NO.16感化院 剧照 NO.17感化院 剧照 NO.18感化院 剧照 NO.19感化院 剧照 NO.20

《感化院》剧情介绍

感化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68年的德国,少年沃尔夫冈(路易斯·霍夫曼 Louis Hofmann 饰)的母亲再嫁,他和继父之间的关系很是紧张,在一场冲突之后,继父将沃尔夫冈送入了感化院之中,沃尔夫冈就此开始了充满了痛苦与折磨的监狱生活。 倔强的沃尔夫冈不愿意沦为残暴统治的奴隶,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挣扎换来的却只有伤痕累累,唯一支撑着他的,是记忆中来自母亲的温暖。沃尔夫冈决定和同伴安东(Langston Beckford-Uibel 饰)一起逃跑,两人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回到了小镇上。可是,当母亲看见沃尔夫冈时,却并未表现得如他所想象的一般高兴,更残酷的是,没过多久,他便再度被继父和母亲重新送回了感化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Shuffle!Memories妙警贼探第一季蚁人2:黄蜂女现身凯瑟琳大帝第一季最危险游戏第一季水上飞行神奇动物管理员第一季迷你宠物星后来冠军之师风雨中国心松饼与麻薯出包王女2咱们分手吧我的电影福星临门玩具盒局中人第二季第22条婚规2军火女王第一季总集篇9号秘事第四季逗留的爱情盗车女孩她说今生有你不如海边吹吹风我无法忘记的面孔抗体仇敌当前结束,开始

《感化院》长篇影评

 1 ) 《感化院》

这是一部2015年的德国电影。

讲的是一个问题男孩沃夫冈被继父嫌弃送进感化院。

在感化院中,他的精神和肉体受尽折磨,终于被“感化”了、驯服了。

之后继父去世,他得以离开了感化院,回到家里,他却失去了对家庭温暖的感觉,只身离家,走向他不知终点的远方。

这是一部令人压抑到窒息的电影。

影片的片头反复强调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拍摄地也是当初一个最受信任的并由教会主办的弗赖斯塔特感化院所在地。

影片结尾说:1945年后,联邦德国有超过80万青少年生活在三千所这种由教会或国家创办的教养院中。

那么在这些感化院中的青少年是怎样生活的呢?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的高低床,似乎是仿造纳粹集中营的铺位设计的。

然后是繁重的劳动、汤泡饭的三餐。

看电视十分钟,抽烟十分钟,特批的沼泽地中的游泳也是十分钟。

惩罚措施很奇特,记录在案的是四个耳光,而实际上,一人犯错所有人被罚不吃饭是常态,严酷的惩罚中还包含铁链吊打、活埋。

每个舍监都预备了一根皮鞭,每个被感化的青少年身上都是鞭痕累累。

更可怕的还不止于此。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那个感化院院长布罗克曼。

他对所有人都是那么温和。

第一次见面的少年,他总是让他们唱歌,介绍自己的菜园,给人无比和蔼可亲的感觉。

他从不亲手处罚学生。

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不是摧残他们的肉体,而是要剥夺他们的灵魂。

在布罗克曼拿到沃夫冈写给妈妈的信之后,当着所有人念出,并要求沃夫冈自己去读。

这不仅仅是羞辱,彻底泯灭了沃夫冈心中残存的自尊和依靠。

在沃夫冈被活埋后,也是他亲自刨开土,并将他紧紧搂在怀里。

然而就是这个动作,摧毁了沃夫冈所有的尊严,所有的期待,终于使他成为了标准的驯服工具。

我们知道,军营中培养的是勇士,学校中培养的是有知识的文化人。

那么在这些感化院中培养的是什么人呢?

看上面的那些作为,他们感化出来的是没有思考,没有希望,没有良知,甚至没有了人性的一堆动物!

看到这里我们很自然的联想到美国电影《飞越疯人院》、《恶梦》,想到了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

如果说《1984》只是对那种邪恶的寓言性描述的话,那么这些电影或书籍向我们展示的却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象。

与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诸多评论不同,依我看这影片并没有什么隐喻,只是将这种丑恶揭露出来,促使人们去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邪恶的东西滋生蔓延并发展了呢?

最直接也是最浅薄的看法,就是给它们加上意识形态的标签。

而我看,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远不是那么简单。

谁能告诉我,这些监狱、疯人院、集中营和感化院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在人的本性中,善和恶是并存的。

人类在进步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杀戮,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思考,人类社会由野蛮变得越来越文明。

但正如恩格斯所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

”当今社会无疑都在推崇善,然而无论在哪种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恶的土壤。

一旦有了适合的温度,这些恶就会发泄出来。

这种人类天生的恶一旦扩散,就成为整个社会的恶。

和族群无关,和国家无关,和制度无关。

和意识形态无关。

很遗憾,这就是人的本性中的一面。

这种社会的毒瘤,当然需要医治。

人们也在不断的寻找药方。

问题在于有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无知和偏见,对这种毒瘤有选择的肆意放大或视而不见,这就很耽误事了。

康德曾经说过:“对任何一件事情做出理性的批判性思考的前提是:深入了解”。

所以更要感谢《感化院》的编导们,用极大的勇气和良知,披露了这种丑恶。

也许这才是治疗社会病体的首要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以我乐观的性格,更愿意看一些轻松点的电影。

少一点如此严肃的思考。

本人评分:7.5。

 2 ) 平淡但又震颤人心

1、平淡无奇的原生家庭的罪恶,却往往要下一代来承受,而这样的承受却也是从平淡无奇的感化院开始,但当像洋葱一样剥开感化院的制度、民间规则以及那冷漠而又有力的25年时,感化的不再是人心,而是德国法西斯制度后家庭、孩子、社会的矛盾与可能更替的制度法则。

2、主人公的第一层抗争,是在向感化院的制度和民间规则抗争;第二层抗争,是在向社会福利体制或者社会教育体制的抗争;第三层抗争,是在向自己的家庭和自己抗争,当三层抗争都失败时,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那么不能成为抗争的人,自然选择成为被抗争的人,也许这便是感化院主人说的那句冷漠的“我在感化院25年”的最深遂的真谛吧。

3、从小孩的镜头角度入手,更易于引起共鸣、愤怒与不甘,但是恰恰情何以堪的怜惜和无情的后期放弃自己,又足以用孩子前后的变化带来故事里最冷酷的冲击。

4、如果把感化院换成养老院呢?

我们的养老制度和养老体系呢?

或者换成少管所呢?

又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3 ) 看完你的内心充斥的只有气愤,无力,绝望,讽刺.

气愤,无力,绝望,讽刺,既然能把你送到感化院去,已经说明了你的不重要性,一开始沃尔夫冈还对母亲抱有希望,觉得母亲是爱他的,而他逃回去呢?

注意了!

是母亲提出要回去看看,既然孩子都饿得皮包骨,伤痕遍体了,回去看什么?

沃尔夫冈就是最好的证据!

母亲就是不想要他,为了她的自私,虽然后边也有挣扎,但是真正爱一个人不可能为了苟且而抛下,意念应该是坚决的。

还有,“问题少年”人数庞大,反扑的能力大大的啊,一个被打了,一开始,就这么旁观,这是一个鬼都待不下去的地方,在这里不把孩子当人看,只有逃离这里才是唯一的出路,一早就应该团结起来,一个被打了,一群人还回去,后来倒是觉悟了,就怕觉悟不了,一个个的人数那么多还被当成案板上的肉。

这群妈妈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虽然这些孩子指定是多多少少有些问题,但是,这些孩子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这里的孩子逃出去被抓回来,或是做错一点事就要被狠狠地责罚,被迫当着廉价劳动力,而他们吃的是什么?

一个个皮包骨,脸色蜡黄没有一个是健康的,我就想问,这些孩子杀人了犯法了,还是刨你家祖坟了?

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监狱!

他们是人,是孩子!

不是畜牲,就是畜牲也没有这么对待的!

家长寄过来的信件,邮件被他们匿下,“收藏”,让这些孩子死心,绝望,然后麻木的服从?

当做廉价劳动力,肆意蹂躏?

真他爸爸不是人!

当你走处感化院,看着街道上的人,他们是如此幸运,幸福,大环境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公平这俩字也只有在刻定的规则里才写的出来,当你被世界无情的虐待,那可千疮百孔的心留下的还有什么?

如果说每个孩子是一张白布,那这些孩子就是冬天里被抛进泥潭后拿出来扔在地上满是冰冷和被染黑的泥布.

 4 ) 最美的画面讲最残忍的故事

沃尔夫冈因为对母亲特殊的感情处处和继父作对被送去了感化院,面对众多的规矩和已经成型的小团体,沃尔夫冈拒绝融入,他不想被欺负也不想霸凌他人,一心只期待着圣诞母亲能将自己接回去。

他尝试过在挖煤时逃走,换来的是群体的责罚;他尝试过给母亲送信也没能成功;在院长女儿的帮助下拿到钥匙想在圣诞节离开也被抓现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责罚都没能让他妥协,终于他和朋友抓住冬天劳动的机会,长途跋涉的跑回了家,可一顿饭还没吃好院长就来了。

母亲和继父佯装要去看感化院又把他送了回来,收了惩罚的他心灰意冷,同时一起离开的同伴被抓回后选择了自尽。

这件事引起了所有孩子的反抗,大家都跑了但沃尔夫冈却留下了。

沃尔夫冈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的孩子们的“大哥”,也终于等到了继父去世他可以回家的消息,而最终他只是选择了离开…所以暴力可以治理或者改变暴力吗?

不可能,最终只回让暴力升级,从一个孩子般的非故意的捣乱变成真正意义上危害社会的暴力。

从使用武力镇压的教官,到漠视和故意阻断他们与家人联系的院长,建立等级使用群体的力量呈现内斗,这些都在教孩子们如何压制自己的情绪然后更加迂回的去施加暴力而不是将暴力解决。

而过程中的伤害以及来自家人的疏远和伤痛可能这个孩子一生也无法治愈。

刨去暴力,故事里还隐晦地展示了很多其他心理问题,对老师的同性依恋,对母亲的异性幻想,对暧昧对象使用的暴力等等…这些非常规的心情情况在非正常的环境下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梳理,也会是暴力变本加厉的沃土。

本来只是一些小问题,在所谓感化院的“帮助”下逐渐成为了更严重更广泛甚至更冷漠的暴力者,而这一切竟然都在父母和社会的默许下合法进行,这是来自世界的残忍。

所以父母只想要和心意的孩子,而有个性有想法的孩子就活该被抛弃吗?

电影的画面非常美丽。

大量强柔光总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加持在孩子们的身边,圣诞节的雪,一起驾驶的木车和望不到头的草地,一起抽烟打台球唱歌的人回忆,朦胧的喜欢…这些看似美好的片段将影片渲染的格外的反差。

而它背后的伤痛触目惊心。

阳光下的暴力和美好中的残忍远比直接的展示更令人心碎,这也是我在试听方面格外欣赏的部分。

男孩一次又一次反抗的动力是相信母亲的爱,而真正的伤害不来自于外部的殴打和折磨,更多来自父母松开手却说着为你好的瞬间。

 5 ) Where's the Free ?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背景是1968年的德国。

影片讲述了一名少年由于与其继父不合被继父送到感化院,在感化院受到压迫并多次尝试反抗,在一次成功逃离回到家后,其生母与继父再次将其送回感化院导致其彻底放弃抵抗,间接由受害者变成了帮凶,后来由于其继父生亡少年得以离开感化院,但是回到家的少年最终选择立马离开那个不属于他的家一个人踏上旅程的故事。

影片最后少年选择了自由,可是他仍然会遇到许多限制他的阻碍,只有其能够保持内心的自由,才能不被社会体制所约束。

少年虽然最终得以离开了感化院,可是依然有很多青少年无法逃离,或者逃离之后依然被习惯的体制所约束着。

影片最后的字幕显示1945年后德国有80万青少年生活在3千所这样的感化院中,并且还对提供取景的现在作为社会机构依然运行着的原弗赖斯塔特感化院表示感谢,不禁令人觉得有一些讽刺。

除此之外,电影还表现了一些不为当时社会或者说现代社会所接受的行为,不过描写过于明显且作为支线也没有展开来,显得有点多此一举。

整个故事也没有很好的逻辑,有点像是为了讲一个故事而讲故事。

但是作为描写社会体制压迫的一部电影,影片最后少年的选择也算是比较符合主题的一个结局了。

 6 ) 反叛与反抗

看过的德国电影不多,这是记忆里的第一部。

电影讲述了一个青少年反抗与挣扎的故事。

反抗在教条的约束下被消磨的如此无力。

最喜欢的是结尾,当男主角的棱角被一次次的挣扎磨平后,得到了所有反抗时期望得到的东西,反而一切变的毫不在意,唯有窗户与列车对撞的风是最能被真实感知到的。

德国电影确实能引起对人性的思考。

这些少管所打着教化问题少年的名义,实质上则是给这些少年的心理创造了跟多的问题。

 7 ) 感化院

该片讲述男主角因与继父不和被送至感化院接受教育,男主在感化院食不果腹、高强度劳工、毒打等虐待,终于打伤舍监跑回家,结果却在继父与母亲的陪同下被送回感化院。

影片看到这里,我还真挺佩服这位男主的母亲,都看到儿子被打伤的痕迹了,还能如此狠心抛下自己儿子走。

结果可想而知,男主角希望破灭,愤怒的舍监把他活埋了。

感化院院长将男主角从土中救了出来。

第二天,男主角的朋友在宿舍自杀,朋友的死、家人的冷漠将男主角逼上绝路,最终他也变成冷漠、没有感情的人。

男主因继父过世终于回到家中,可是已经时过境迁,朋友不再是朋友,家人不再是家人,影片的结尾男主坐上火车离开了所谓的家,在车上他看到感化院的新鲜血液正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着他以前所过得生活十分感慨…片中的感化院我觉得就是虐待青少年、使用免费童工,低成本高收益,扭曲了无数青少年的心理,让人与人之前的关系越来越冷漠,这种地方不知道毁了多少代孩子的未来。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8 ) 自由是照在男孩儿脸上的光

有时候会庆幸没有遭受到这样的苦难。

因为没有不负责任的父母,没有心理遭受过无法忍受的痛创,没有碰上变态人格型的大人……我们活得相当普通但是相当安全,这算是一种作为普通人的幸运。

《感化院》里的男孩儿们,我对身边的朋友说,这样清新的风景,这样好看的男孩子们,这本来该是一副美好的画面。

然而上诉人生的三大不幸一一遭遇着。

印象深刻的有两幅画面,一个是小沃躺在床上悲伤的等待母亲圣诞节来接走他,旁边一个大男孩拉着身边已然成年的一个老实的男孩略带激动的对他说,哦,是么,他的父母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也是这么告诉他的。

另一个画面是,当小沃历尽各种磨难终于逃出感化院回到家的时候,忽略他并不想回到感化院并且表现出来恐惧的感受,她的母亲却要亲自去看看小沃说的是否属实,她的母亲和继父再一次重新送他回去,却独自留下小沃,开车扬长而去。

比起在感化院所受到的非人待遇,亲眼见证被抛弃的时刻才真的叫绝望和心如死灰吧,那一刻我有点心疼小沃。

当小沃的继父死去,小沃可以回到家,他甚至都没有办法和昔日爱慕亲昵的母亲,天真可爱的妹妹,刚学会走路却陌生的弟弟重新温存家庭的天伦之乐,他离开了,坐上去往未知地的真正的火车,火车路过他曾经留下血泪的地方,男孩儿扬起了头,微风吹过茂盛的树林,吹进他的一头漂亮的金发里,阳光轻轻柔柔的照在他的脸上,真是好看啊。

当他敢于向过去糟糕的一切割舍时,我对朋友说,看,他自由了。

无论他去到的那个地方是哪里,于小沃而言,大抵是自由。

最后的镜头

 9 ) 不小心写长了,以后来概括

片首和片尾各自有情节呼应,一开始的三个小伙伴,沃尔和发小的暗生情愫,爱吃的蛋糕分享给大家,到后面回来,发小只是想吃他的蛋糕他却一拳打过去。

不再有美好,对人也不再亲和,打人是自卫的下意识举动。

院长说把在感化院里学到的记住,可是学会了什么,从一开始的倔强好助,到后面的凶狠敏感,棱角被慢慢磨平,也不再对母亲那么信任。

母亲一时的软弱和放弃,对于沃尔来说是永远的放弃。

感化院里的少年被沼泽困住,沃尔放弃了逃跑,因为知道无用,对母亲的希望也已经消失殆尽,在感化院里慢慢混成了老大,点烟,吃得好。

看得我心痛。

 10 ) 阴郁的童年

我是在影评的鼓励下才看完的。

阴冷的天气,暴力充斥的感化院,在高压与暴力中的德国少年成长记。

拍的十分美,看得够虐心。

好在男主是坚强的倔强男孩,长大后能还原历史真相,提供影视素材,于是,这个信念支持我一直坚持看到尾。

德国电影总是真实的残酷。

成长本来就是一场日渐清晰也日渐残酷的历程,更何况是感化院里的成长经历。

男孩要经过多少磨砺才会成熟与平稳,才会褪去一身的逆反?

沃尔夫岗,我无法做出你的所为,但却通感般的理解了时空遥远的你的少年成长史。

那么痛的青春,会对长大后的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也许那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小男主的演技值得称道,再加上颜值上等,推荐观影。

《感化院》短评

还是兰导一直以来的大脑洞+阴谋论,但是这次最后反转有种wtf的感觉。然后片子观感上出了最后的大底,前面全程都很像冰血暴,我觉得如果往那个类型拍会更好看一点?然后建议兰导和石头姐各自冷静期一下,有点审美疲劳了。

5分钟前
  • jellyfish
  • 还行

拯救地球第一步是让人类灭绝!蜂巢敲瓜血溅当场以后我喜笑颜开,露出了婴儿般的笑容。配乐和aesthetics都太好了!

10分钟前
  • 捣蛋鬼破锣锣
  • 力荐

拯救地球,因是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作品,整个故事节奏起伏属于荒诞戏谑的,音效配乐与电影都贴合的很棒,电影讽刺了人自私的内心与欲望,也嘲讽了了福布斯榜的知名人物,当然影片最大的亮点是石头姐奉献了全篇最为精彩的表演,上演了一场与两笨贼、两精神病患者的斡旋之下,展开了自我拯救式的智斗与谋略,令我称赞,但同时影片的节奏也是属于那种比较跳跃式的,这也是导演的风格特色所在,虽说叙事不太连贯,逻辑性不够强,但是串联起来和其导演前面的作品,在仔细鉴赏之后,总能让人回味很久,最后的镜头,当全地球人的集体死亡画面推出来,还有石头姐证实自己是外星人,这两人镜头感的鲜明对比,给我满满的窒息感与压迫感,不愧让我拍手较好,虽说还有点不足吧,但是还是挺不错的作为文艺片的角度来说,所以综上给7.5分

12分钟前
  • liulexuan123
  • 推荐

从开始相信男主逐渐变成质疑男主再到结尾的反转,这种走向挺有意思的。男主的表演真的很好,反而艾玛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

14分钟前
  • 克劳迪卡佛
  • 推荐

#Venezia82-主竞赛底层蠢,上层坏,相信这套的又蠢又坏。花点功夫都放在这些东西上了,最后再来个自以为戳同温层情绪的结局,无聊又算计,这倒是一如既往啊。

15分钟前
  • 栗子酱
  • 很差

的确没到前几部类型片的程度,但也够刺激,结尾可预测却依然让我笑出声,石头姐真的拼

19分钟前
  • Willyi公孫瑜
  • 推荐

#Venezia-3 跟《可怜的东西》之间差十个《善良的种类》吧。说不上是最坏的兰斯莫斯,但是只能空怀念《龙虾》时期的趣味和生猛。设定还行:用性别对立做戏,结尾还行:有反转。兰斯莫斯是不是陷入了某种跟石头姐能拍就拍的高产出瓶颈期?上一次给我这种感觉就是大卫·O·拉塞尔和詹妮弗·劳伦斯的合作。放个假吧别硬拍。

22分钟前
  • Tilda Li
  • 还行

继韦斯安德森后又拉黑一位导演

24分钟前
  • Lebowski
  • 很差

还可以

29分钟前
  • fedeligbad
  • 还行

充斥着神经喜剧似的对白与情节,“Bugonia”,诞生于死亡的生命,似乎是从伊始就锚定了悲剧,随后用严肃却戏谑的语调表现,我们只是外星文明的所有物,被谎言欺骗,被剥削终生。兰斯莫斯可能并不崇信这些,但他也借阴谋论者之口审视了现实的阶级对立与人类的存在危机,很喜欢最后展现的动与静,对生态系统的重置,比前两部影片好点。

31分钟前
  • 飯麵教材
  • 还行

3.9

35分钟前
  • amateur
  • 还行

这个结尾让我感觉被导演嘲弄了

38分钟前
  • Frantz
  • 还行

yorgos你还是那么抽象🙏爱解读的人能有思考的空间,爱看点幽默的人也能笑一下蒜了,哈哈。

40分钟前
  • mengye
  • 推荐

还是很fun的

43分钟前
  • Veto
  • 推荐

看完本片,我还感慨兰斯莫斯终于会好好讲一个故事了,殊不知这是翻拍自一部千禧年初的同名韩国电影。看本片过程中,时不时想起《宇宙探索编辑部》,而孔大山营造的那种氛围还就是来自这部韩国片。杰西普莱蒙的表演基本掌控全片,石头姐再怎么表现都没办法把戏抢过来。像这种跨类型元素的影片,很容易就引起跨主题的效应,而本片就恰恰如此。兰斯莫斯估计也是对人类彻底失去希望,索性也就翻拍了类似表达的电影,但隐约就是觉得导演有些江郎才尽的感觉。从人类本身角度出发看本片,从结局倒推的话,其实会发现观看全片的立场就应该站在杰西普莱蒙一边,他的“牺牲与放弃”实在是太大了,其实还是会为这个角色动容的,反观石头姐这个角色,用她超脱人类视角看本片时,反而会失去很多乐趣了。化学阉割自己,断了七情六欲,真的会好专注,葵花宝典名不虚传。

46分钟前
  • 1984频道
  • 还行

出了电影院打开豆瓣一看演职员表,又又又是《可怜的东西》《圣鹿之死》的导演。我的观后感依然是“我看了个什么玩意儿”。

48分钟前
  • 北极游牧钉子户
  • 很差

最近都流行这么重口吗,拍可怜的东西上瘾了?

52分钟前
  • BK
  • 推荐

看完感觉Yorgos所说的暂停事业并非空穴来风,这部依旧节奏把控的很好,以外星人,造物者来审视当下人之情感的淡漠、极端、对生活的态度与消极的反思浪潮来体现人的存在到底带来了什么?有趣的是当观众游走在这两个主要角色之间,两种perspective皆体现了非常不同且令人不适的感觉。绑架兼阴谋论拯救者并非完全无辜,而被绑架者兼邪恶外星人也不是空穴来风。甚至可以说是善良的品格最消极版,人性自带着腐烂气味。自认代表真善美的高级阶层在实验剥削,而脆弱的反抗者以暴力回应英雄主义。

54分钟前
  • Salad Days
  • 还行

看的时候我甚至在想有没有可能Don是外星人- -?滚字幕的时候坐在电影院,只有大自然的声音了,风声雨声雷声,鸟鸣,树叶的沙沙声,结局还是很好的!

59分钟前
  • 江湖新骗子
  • 还行

两星全给石头演技,但是下一次能不能换个地方发挥?不要再跟兰胖合作了。看到好多夸马特达蒙贱替演技的,但是不觉得这个红脖loser有任何难演的地方。这个影片基本就是兰胖写给阴谋论者的一封情书了,感觉这些人看完真的会觉得他们的wildest dream come true了。

1小时前
  • Kangming Du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