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博爱的人,看过的电影从不吝惜给5星,这次我给christian bale打5星。
就故事本身而言并无多少出彩之处,开头就可以看到结果,但我对演员充满了敬意。
christian bale出场是个标准的美国大兵,高大帅气,被营救出时已经是皮包骨头,纵使化妆技术再出色,演员的减肥过程抑或是增肥过程是可以预见的。
一直以为演员是个没什么大不了的职业,一副漂亮脸蛋,一个高大威猛体型,其中也是充满了艰辛的。
想起了成龙,大大小小的伤无数,成为了中国标签。
我写的很烂,但我要对演员致敬。
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的战士被敌人俘虏了,回来以后是什么样的待遇你们知道吗?
知道的回答我,看了这个电影以后我感觉他付出的都是值得的,至少得到了回报,你们说是不是,受了那么多的苦,这可不是一般人吃得消呀,最遗憾的就是他没有带一个人出来,那简直就是完美了,我希望我们国家以后也会这样去对待自己国家的战士,这是我第一次写电影评价,第一次
再多残忍苦难的越战电影都不能描绘这场战争的千分之一的伤痛吧。
而且,这伤痛不是两方共享,而是疼痛的叠加。
要拥有多豁达勇敢坚毅的心才能自救于如此水火劫难,简直不能想象。
看得心纠得疼。
还是感恩编剧导演在折磨了我将近两个小时后,给了一个如同Dwyane想象中的大餐般丰盛又暖心的结局。
贝尔的神演技和敬业精神自然不需要用这部片来检验了,给满分不过分。
外加本片写实内敛的风格,略阴郁的BGM,以及丛林绝望的色调氛围,也都是我喜欢的。
因此,两小时我并不嫌长,毕竟是电影,且是反映如此残酷惨烈战争内情的电影,对于一个战乱零体验的旁观者,出于好奇窥探也好,闲来找虐也罢,都是一场惊心难忘的体验。
看这部电影很容易联想到另一部致郁长片,《生于七月四日》,褪去战时的鸡血与荣光,拖着残缺的躯体与灵魂,寥寥余生,不致死又不能活,那是另一种绝望,另一种炼狱。
War, war never changes.
不管从哪方面认识,我会觉得技巧支撑信念制造了伟大的结果。
我不太喜欢看那些很差的影评,虽然影片中有过分夸张的嫌疑,但总得说来是完美的,总有一句活着真好在你耳边回响吧!
我看到爱、团结、希望、技巧、策划...让希望照耀未来!
但一定有策略有步骤的进行计划着!
非常非常优秀的一部片子,可惜一直放在电脑里,两年后才开始看!
虽然不是好莱坞的影片不过仍然是相当的个人英雄主义虽然说是真事改编但仍然觉得里面的人物太单一化我觉得那种状态下只有神才会毫无动摇像是一部励志片对东南亚的刻画很少就像是一个完全反而的背景一样不过据说所有的都是实拍蛆蛇蚂蟥这个还真服了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的敬业真可怕
Christian Bale永远不会让我失望。
除了结尾落了俗套,其它部分都不错。
在丛林里面逃生那一段看得我很揪心,蚂蝗和蛇两段已经看不下去了……热带雨林很美,要不是以主人公被囚和逃生的角度欣赏,还是很漂亮的。
改编自真人真事,刻画一位美军俘虏九死一生逃出战俘营的故事。
虽然是讲越战的,但不同于以往那几部著名的越战片《Apocalypse Now》《Platoon》《The Deer Hunter》的视角,用大量的战争场面或是人物的异常心理行为刻画来反映战争对人身体和精神的巨大迫害,反战的主题明显。
而本片重点似乎是在说坚持信念的力量,但仔细咀嚼,片子还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战争的暴行。
非常写实的一部影片,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最好别看,片中虽然没有炮弹横飞,血肉四溅的场面,但主角所遭受的非人虐待,雨淋水冲,生吃蛆,生啃蛇,蚂蝗吸血的画面都活生生的展现眼前,不忍卒睹,也让人不得不佩服演员为表演做出的巨大牺牲。
片中逃生的希望一次次的出现在前面,但一次次希望破灭,屈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但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主角逃出生天。
当看到结尾主角被欢呼的人群簇拥时,我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When something is empty, fill it. When something is full, empty it. When you have an itch, scratch it. Dieter Dengler
好莱坞就是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种爱国烂片真的看20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刻意丑化越南人,美化对越战争,把侵略战争轻描淡写,好像越南人没有受到战争的苦难,把美国战俘包装成英雄,把双手占血死不认罪的美国兵说成英雄。
真的恶心的片子。
可以说从演技到剧本都超烂。
演员敷衍了事的演技,和剧本简单可笑的对白。
几个好莱坞演员拼凑出一个滑稽的画面。
虽然是越战的背景和逃生的主题,影片却并没有想象中那种“苦大仇深”或“沉重反思”的感觉,反而隐隐透出几丝幽默轻松的气息,甚至在某些时候你会觉得正在观看的是一部热带雨林和奇风异俗的风光片。
越南人仿佛一群未进化完全的猴子,呆滞、弱智、野蛮而滑稽,连虐囚和一镰刀砍下人头这样残忍的行为放到他们身上好像也不过是狮子老虎吃人那样的天经地义。
被囚禁在茅屋中的战俘们个个奇形怪状,一言一行都有些神经质的搞笑。
大伙儿每天一块儿放风、咶噪、想像美食、被脚镣手铐拴成一排睡觉、埋怨同伴把屎拉到自己身上,似乎也过得心安理得、其乐融融。
主人公迪特仿佛拥有着世界上最乐观的性格、最粗条的神经和最灵活的头脑,外加最好的运气,以致于你可以颇为安心地欣赏他这一路不寻常的历险。
但是,当你看完之后再去回想影片中的情景和人物的经历,不禁会倒吸一口凉气:所有的一切都太可怕了!
从而不禁深深钦佩主角强大的求生意志。
导演就是用这样一种举重若轻、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手法让我们体验了一回惊心动魄的生存大战。
起这个的名字,并非因为jack london的名作《一块牛排》。
而是因为男主角被营救后,回到航空母舰,主持人煽情地问“是我们的信仰和国家精神支撑你到最后吗?
”男主角木讷道“一块牛排”,全场笑翻。
难得的实话和难得的讽刺,因此我把评价上升半颗星。
无他,类型片的模板,观众很快就把自己和主人公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Bale再次在其电影里展示了其骨感的身材。
一般般,弱智情节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