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这几个图,细节很好电影只交代了妈妈为女儿办生日party但爸爸晚回家二人起了争执,一夜的争吵后爸爸赶飞机去开会,妈妈选择自杀。
而小小的皮胡虽然由于妈妈心软没有狠心把她带走,却也在这一天走向了死亡。
妈妈自杀不是因为爸爸晚回家这一件事,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是日积月累的,比如妈妈抱怨当初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嫁给爸爸,爸爸却很少关心家庭,在家庭中很少投入。
剧中也有借邻居的口说他们一家很有钱,结合爸爸一大早就去出差等可以看出他忙于工作而忽视家庭。
以及妈妈怀疑爸爸出轨她的闺蜜。
闺蜜有打电话说妈妈误会了,到底爸爸有没有出轨电影中没有明确给出答案。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妈妈的死除爸爸之外的人来说并没有被及早发现,我个人猜测妈妈是一个家庭主妇的几率较大。
所以抛开是否出轨的问题,这部电影值得思考的是:兼顾家庭不单单只是一方的责任,另一方同样需要兼顾家庭;婚姻中,不管是哪一方都需要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此外,我个人觉得妈妈很大程度上患有抑郁影片向我们呈现的人物除皮胡外都是有声无脸或有脸无声的,无形之间给人一种恐慌感一个偌大的家中,令人时刻提心吊胆的是整个家中在平常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一切对于皮胡来说都是那么的危险。
有微波炉、有煤气、有冰箱等都在正常不过了,水漏了、插着的熨斗、放在架子的手机都是很平常也很好解决的事,但就是这些在正常不过、在很平常、在很好解决的事物一次次的给皮胡的生命带去威胁。
就连皮胡上下楼梯都生怕她一脚下去没踩好给滚下去……
电影开头就是皮胡在清晨醒来,皮胡看到妈妈还没醒,就自己乖乖的玩,她真的好可爱又乖乖的,声音还软软糯糯的,真的是十分讨人喜欢。
皮胡一个人玩了很久后,她的妈妈都一直没醒,她就在旁边一直叫妈妈,饿了还自己去找东西吃,这对一个两岁的小女孩来说,简直是太难了。
首先是微波炉,皮胡不会用,直接把饼烤焦也没有关上微波炉。
然后她想要在煤气灶上面热,就直接把饼扔到火上,看着皮胡这一系列危险操作,我不禁为她捏一把汗。
尤其是看到皮胡钻到冰箱里并且出不来后,还有小皮胡爬到栏杆上面去,甚至还有使用着的熨斗在皮胡的头顶上开着…我不想深究皮胡最后活下来了没有,我只想讨论皮胡的父母,皮胡的母亲因为忍受不了她丈夫的打骂和冷落,在与其大吵一顿后自杀了,她原本想带着皮胡一块,开始她不敢,但我认为把一个两岁的小女孩独自扔在家跟带着她一块走没什么两样。
皮胡的父亲还是十分爱皮胡的,从结局来看他也是喜欢他的妻子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打他的妻子并最终导致她对他死心。
这边电影应该是很有深意的,它想告诉我们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必要性,父母的不负责任对孩子来说是多大的灾难。
这部电影据说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结局是妻子和孩子都死了,希望世间少一些这类的悲剧吧。
2岁的小皮胡从梦中醒来,旁边是因被家暴而绝望吞药自杀的妈妈(当然,小皮胡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她天真的以为妈妈睡着了),爸爸已经出差去了加尔各答。
镜头记录下了一个2岁女孩在家一天的全过程,你会看到:长流的水龙头、一直点着火的煤气灶、钻进冰箱的小皮胡、还有忘了拔插头最终起火的电熨斗……普通的家庭,对小孩子来说,暗藏着多少的危险?
看得我分分钟想冲进屏幕去救人。
影片最悲惨的地方在于based on a ture story,虽说据说小女孩最后也如影片中一样被救了,但是这家庭的悲剧难免会成为她一生痛苦的回忆。
PS:我记得原来有人说过,拍电影最难是拍小孩和动物,因为你无法交流,也就无法控制。
真的很好奇,这个小皮胡是怎么演的,影片中那么多的危险场面是怎么控制的?
电影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展示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危险,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同时,影片也反映了家庭关系、父母责任等深刻的社会问题。
《琵胡》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心理惊悚片。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出色的表演和精细的制作设计,成功地传达了深刻的主题和情感。
虽然影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整体上仍然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对于喜欢紧张刺激剧情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观。
小女孩皮胡爸妈前一天吵架,说了重话.皮胡爸爸第二天一早出去工作,而皮胡妈妈气不过,留下遗言吃安眠药自杀.小皮胡醒来后,在不知道妈妈已死的情况下,在一天时间内,经历了多次生死交关的时刻......小女孩皮胡爸妈前一天吵架,说了重话.皮胡爸爸第二天一早出去工作,而皮胡妈妈气不过,留下遗言吃安眠药自杀.小皮胡醒来后,在不知道妈妈已死的情况下,在一天时间内,经历了多次生死交关的时刻......小女孩皮胡爸妈前一天吵架,说了重话.皮胡爸爸第二天一早出去工作,而皮胡妈妈气不过,留下遗言吃安眠药自杀.小皮胡醒来后,在不知道妈妈已死的情况下,在一天时间内,经历了多次生死交关的时刻......
我翻遍外网,由于英文不好只找到了三个出处第一个是电影采访相关,说到故事的真实事件是一名小女孩与死去的父母被留在家中。
采访新闻
第二个是一个美国纽约的新闻,发生在2017年,一名三岁小女孩与死去的37岁的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天(a few days),靠着麦片活了下来。
纽约新闻
但由于与电影立项时间不符(2016年),拍摄时间不符(导演用了三年拍摄)所以也就被否定了
2016年的电影备案号最后一个是印度本地新闻,发生在印度瓜廖尔,说的是三岁小女孩与死去的父母一起呆了一整天,父亲先是用枪杀了母亲然后自己自杀了,最后通过爷爷打过来的电话才获救。
印度当地新闻
所以综合一、三来看,的确是有这么一件事的。
不过看完更令我沉默了,现实远比电影更残酷,小女孩是亲眼见到了父亲杀了母亲然后自杀,然后自己一人与父母呆了一天。
不过好在两个新闻的结尾都是小女孩获救了,这就非常不错了。
所以在豆瓣中的疑问,到底小女孩最后有没有死也就有了定论,小女孩是活下来了的。
但这另一方面也就证明了电影的后半段是比较拉胯的,吃了几片安眠药,还有火灾,小女孩还是活了下来是不符合逻辑的。
不过,也不需要对不对?
小女孩活下来就好。
剧情设计上,新颖独特,编剧在写剧本时大胆突破常态叙事法,而导演用镜头表现时也是很到位,多机位拍摄,各角落机位拍摄。
片子主题是夫妻间的矛盾问题,是一个很常见很普通的主体,但在导演的静心编排下,这个常规普遍的夫妻关系问题上升到了不一样的高度。
剪辑技巧上,片子的剪辑是一大亮点,交叉蒙太奇的大量使用,不仅加快了片子节奏,而且不断激起受众的注意力,无意识中将受众置身于片子中,让受众的思绪随着片子的跌宕起伏不断浮动。
难道就我一个人很想知道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怎么拍的这个电影吗?
一个两岁的孩子再牛能有多高的演技?
孩子连活着都不懂是什么概念,当然不会懂死亡是什么意思,在她一步步独立去做的这件惊险的事件其实看来,完全真的像是一个孩子顺着逻辑能一步步做出来的行为。
最想提问的是现场没有拍摄人员吗?
孩子会演技好到真的看不到任何人吗?
注意力不会被吸引到?
孩子演技好到会懂怎么拍最自然吗?
我的天呢?
想想她一次次独自面对危险时的画面,导演会说什么 摄像师会怎么做才能让皮胡把现场的人员示视为空气,怎么能把架起来的摄像机视若无睹,满脑子都在想这个事儿。
搜了半天也不知道孩子怎么拍。
幻想中难道家里有个跟踪摄像头 如果有 孩子可能不被镜头吸引吗?
一万个问号❓在脑子里打转。
看的时候全程开着弹幕,全是骂孩子妈不负责任,家里脏乱的话。
事实上她脸上的淤青证明了她有被家暴。
她手机来电里的“bitch”,也就是老公的小三儿,叫嚣着今天就要见面弹劾她。
丈夫在电话里说:你没给我装行李、没给我熨衣服,去死吧。
你们女人是我们男人人生中最烂的存在。
她就这么死了,也不收拾好卫生再死,也不安顿好孩子再死,真是坏妈妈……
所以女人,你要么睁大眼睛找个好男人结婚。
要么经营好感情再谈生娃。
要么男人出轨家暴你,你就潇洒反抗。
要么想死就死,但是死之前,把卫生搞好,把孩子安顿给可靠的人。
不然你就那么死了,谁关心你为什么要死。
只会骂你是个邋遢任性的妇女、骂你是个糟糕透顶的母亲。
死也死不消停。
这个片子讽刺的很全面,包括了女人、男人,还有一堆拎不清的看客。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七色花=_=(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794834/小皮胡应该是已经死了、一切只是爸爸回来后发现惨剧后精神崩溃的幻想、吃安眠药、到最后火灾发生后家里的浓烟就预示了皮胡没有生存下来的可能
Sacred Deer以来的生涯最佳,但又完全不像他。近两年关于当下的电影里最切中要害的一部。DiCaprio靠边站了Jesse Plemons需要拿奖
Venezia 20250829# 精彩!(兰斯莫斯终于邪到了我的点上
#Venezia82 石头姐是不是有在电影里受虐的癖好
#威尼斯2025 press和industry提前点映 结局荒诞又喜剧的升华了整个电影 当人类生命停止 动物们仍然鲜活的活着 对我们现在来说重要的一切还重要吗?到底是这个世界荒谬还是相信外星人更荒谬?讽刺满级。地缘政治,阶级对立,资本剥削和被剥削。和这个世界比起来 似乎外星人也没那么荒诞 对于被剥削且无力的人来说 唯一的解法是离开地球去外星 悲剧的内核 政治社会隐喻 刺耳的音乐 令人不适的画面兰斯莫斯一贯的风格 画面音乐 政治语言 刺痛了观众。一定要在影院里看!艾玛斯通和杰西飙戏。艾玛再提奥斯卡?
美国平民与上层阶级的矛盾已不是党派斗争、阶级立场、贫富差距可以解释的了,她或他各活各的,可当矛盾引爆时的行事动机和心理曲线变化却如出一辙。你疯魔,我成活。兰斯莫斯的改编完全融入怪奇细胞,凭一个韩国科幻故事的蓝本直捣欧美的政治心脏,相较其近年几部作品更加诡异惊悚、血腥暴力。Cult级别的科幻变奏,令人捧腹又不寒而栗。艾玛·斯通、杰西·普莱蒙两个活脱脱的戏疯子,与兰斯莫斯的视听体系日渐完美适配。
兰西莫斯又随手甩出了一部世界观层面大爆炸的前卫概念电影。《拯救地球》讲的是劝说的艺术:信念、说服,以及那古怪拉扯的逻辑内核。他标志性的冷调子混上那种他独有的扭曲幽默,让整个过程既冰冷变态又好玩。我没看过原版的韩国电影,所以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很新鲜惊喜。我听说剧情几乎和韩国版一模一样,而且韩版更变态更折磨,但这个概念和兰西莫斯的导演风格契合得太完美了,所以情节虽缺少新意,还是一部各方面成熟的好电影。
4.5, 绝对是兰斯莫斯迄今最佳,格局与风度兼备,张力与荒诞齐飞。作为当今风格化最鲜明的作者导演这家伙真的一直在进步,对峙戏每一场的内部递进和结构叠加都非常可信,功力太强了。
#Venezia82#没看过原版,但这部翻拍给人的感觉还挺浑然天成的兰斯莫斯风格的。两位主演的演技十分突出,和强烈的艺术风格共同撑起了本片。石头的角色情绪比较单一,不觉得三封有戏,但这是一个相当有趣和精彩、演了就很值的角色; 杰西的角色更有层次一点,胜在既有脱离现实的偏执和喜感但也有落到实处流露出人性的一面,是第一主角。看两人的对手戏真是过瘾。成片质量也足够好,看好有奖。
兰大师终于在继龙虾和宠儿过后,又拍了一部普通人也能看懂的电影,这对我来说很重要。石头在这一部里面终于不用过度装疯卖傻了,演技反而更有说服力。但我私心觉得这戏里面最好的演员是演Don的Aidan Delbis。另外很多人在评价一战再战的时候,说保大师在戏里面无差别地平等攻击了左派和右派,但那部戏里面政治隐喻更像是风格精美的背景板。兰大师这部作品才是精准地同时攻击了左派跟右派。
比《可怜的东西》差了点,但是邪在了我的爽点上:血腥加阴谋论加alpha话术加外星人。不用力的幽默和越发魅力的Emma 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