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是近几年来最好看的爱情片昨天求婚太激动忘记表达对电影的看法,本来对这部电影没有很大的期待,无非就是那些酸掉牙的老套路,但是从开场后就让人改变了看法,本来准备求婚很紧张,心里一直惦记着要说什么,但是看到后面我太感动了,以至于我放弃了我要准备说的话,只想当着大家的面勇敢的表达出爱,电影整体笑中带泪,很多场景能引起共鸣和反思,大部分剧情都是很美好的,只是最后没在一起是个遗憾,这更是让我们懂得珍惜和主动爱身边的人,这部电影一定会大卖的,绝对是这几年爱情片里最好的一部了,很看好女主,电信里面一直惊叹好漂亮,谁知道现场看到了更觉惊艳,最主要的是,第一次担任女主没想到演技会这样好,表演很自然真实,看好她,希望之后有更多这样优秀的作品,十分期待一个实力派演员的诞生。
电影透露着强烈荷尔蒙的味道,女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丽丽和阿香的结局倒是终成眷属,始终如一,青春爱情片嘛,剧情一贯传统老套,偶然穿插着的笑点,让人能感受到青春的直楞,这种偏离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还有待商榷。
都是新晋演员来演绎,演技还要继续提升,选用了比较高颜值的演员,但电影中间的观点并算不上是政治正确,从电影的受众来讲,会极端分化为两种,一种是处在暧昧下走向在一起,另一种则停留在了暧昧或者就彻底say拜拜,会变成许一的角色。
电影制片方、导演、监制还是非常诚恳的道出种种不足,难得的接地气的地方就是出镜的汽车站、绿皮火车,这些已经逐渐淡出了普通人的视野,随着经济的发展,故事逐渐展开。
而对于爱情的界定不光是在那一句半句的表白,当两个人的关系在外人,更似乎是旁观者清的理解。
最后故事结尾简直就是婚闹的雏形,作为艺术的加工,不在乎于当事人对于关系的了解,谁能容忍的了未婚妻的前男友出现在现场,而对于周围的见证人或者说是不明因果的人,产生极大的误导,这点是非常欠考虑的,电影的广泛宣传容易引起少部分观众的效仿,从而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
影片开头独白的时候,提到男主和女主的约定:如果四十岁还没有结婚,就一起搭伙儿养老。
我在电影院里不合时宜地笑了起来,脑海里闪过少年时代的一个朋友。
我们也曾做过类似的约定,只不过我们约定的是三十岁。
到了三十岁,如果都是单身,就摆酒结婚。
那时候以为三十岁是很遥远的年纪,以为结婚只是摆几桌酒的事情,以为彼此不会在人海中走散。
这个冒着傻气的约定,最后当然是无疾而终了。
像电影里一样,即便是许一在测速仪前挥出了51的数值,他也没能和高晓楠在一起。
毕竟测速仪的业务范围并不包括牵红线(微笑)。
没有一个甜蜜圆满的结局,对于故事里的人来说是遗憾的。
但这贯穿整个故事的遗憾也许才更接近我们真实的人生,更能让我们回忆起青春里那个傻气、别扭、热烈、真诚的自己。
01 谁能拒绝一个傻气但真心待你的人呢?
许一,一个留着蓬乱的长发,日常糊弄老师、流连网吧的编导系新生。
看他的样子,无法想象他会认真地喜欢上一个人,好像最多只会在学校的林荫底下拦住姑娘嬉皮笑脸地讨要微信。
但好巧不巧,他与幼时曾经亏欠过的女孩子重逢了,于是把傻气和真心通通交付了出来。
追她的男孩儿声名狼藉,他笨拙地提醒却意外遭到羞辱,自尊心受挫后只能同兄弟在小餐馆事后诸葛亮一番,惨兮兮又好好笑。
她看不惯他,说他流里流气,他就剪短了头发,一身清爽前来道歉;他有好看的风景,一定会邀她一起欣赏。
虽然在学校里爬树这件事儿多少有点粗野了,但并肩眺望风景、倾听心事的时刻是治愈的。
还有在顶楼天台等待日出的时候,她觉得没有人在意她,他脱口而出“我在意”。
那个接话的时机特别妙,早说一秒显得虚情假意,晚说一秒又差点意思,不早不晚,正正好打到了人的心里。
谁能拒绝一个傻气但真心待你的人呢?
许一像一束温暖的阳光,出现在高晓楠晦暗的生命里。
学生时代的情谊,是最赤诚的,只看投不投缘、喜不喜欢。
当我们渐渐成长,步入社会,会发现遇见的人身上都被贴上了标签,关于金钱、名誉、地位、学识……这些标签似乎让大家变得不再平等,也让我们丧失了很多交往时的真诚。
高晓楠早早地就被裹挟进社会赚钱还债,她怎么会不知许一的好呢?
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朋友。
02 都说他怂,可谁又能说他不勇敢?
很多人看完片子都说许一太怂啦,明明有几次宣之于口的机会,却别别扭扭地不肯说出来。
两个人坐在小小的沙发上,身体几乎没有距离。
阳光通过银行的墙面反射到出租屋里,给高晓楠的五官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色。
许一侧头看呆了,却也只敢在脑海里的小剧场亲吻她一回。
更别提那个停电的雨夜,高晓楠主动邀约许一出去住一晚上。
繁华的夜景映亮了房间的窗户,女孩子抹下脸面提出来的建议,却得到了许一最最窘迫的回答。
这样的人看上去确实太怂了,可谁又能说他不勇敢呢?
晓楠遇到难缠的大哥要号码时,他虽然害怕但依旧出头为晓楠圆场。
得知晓楠无辜被小三,立马冲到其他学校教室里找出罪魁祸首揍了一顿,受了伤,进了警察局也浑不在意。
追到火车上拦下心灰意冷想要回老家的晓楠,自愿放弃已经确定的offer,陪朋友们一起面试电视台。
以自己的前途为赌注,赌一份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情谊。
能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和未来的璀璨前途都豁出去的人,怎么不算勇敢呢?
常常被告诫,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心喜欢你,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
他所付诸的行动,有没有给你带来温暖,有没有为你牺牲自己的利益。
脑海里总是会响起许一在火车上说的那句“巧克力好吃吗?
”,这句话真的代表太多东西了,他为她牺牲的前程,他要和她同进退的决心,他对她的赞赏、信任与鼓励。
明明有那么多情绪最终这个男孩子说出来的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巧克力好吃吗?
”观众都体会到了,故事里的人肯定也体会到了。
03 如果他把喜欢宣之于口了,结局会怎样?
当然,上面不是在说沟通不重要。
很多人在爱情里都不善于表达。
哪怕心里的喜欢已经满溢到嗓子眼儿了,面上都风轻云淡,只是见面时剪了头发,画了睫毛,修了指甲。
相信不止我一个人会想——如果五人饭局的那一次,许一在小源的提问面前,坦诚开房事件是个误会,但他确实喜欢高晓楠。
如果沙发上那次,他真的吻了下去,然后说一句:做我女朋友,好吗?
如果楼道里那次激烈的争吵,面对高晓楠对于他们是什么关系的几近逼问,许一能抓住时机捅破窗户纸,回应一句:我不止想做你的好朋友。
如果这样,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可他一次都没有表达出来。
她看不到他在测速仪前面挥出的51,即便看到了也不知道这个普通的数字究竟代表了什么。
他也看不到她丢掉的跌打药,注意不到她变化的妆容。
什么会成为爱情的阻碍呢?
我们倾向于把爱情的失败归因于生活中的外在因素,门第、阶级、财富、工作、父母的压力、感情中的第三者等等,但其实我们更多缺乏的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坦诚彼此内心的那个时刻。
爱情的道理似乎谁都懂,可真正陷入爱情又会一叶障目、口是心非、患得患失。
不得不承认,爱情就是一道谁都做不好的题,但直接点,答题似乎更有效率。
这部电影以遗憾的结尾出现在七夕档,起到的作用大概是,看吧,许一错过了高晓楠,你有什么理由错过你的那个人呢?
有着接轨平凡生活的真实与亲切,也有着略高于生活的隐喻和思考;有将细碎摒弃、将杂乱归并、将主次安排得当的优点,也有视而不见、迟疑不决生出拖沓的缺点;但……这部影成功地让不擅记人名的我记住了许一,记住了高晓楠,记住了阿香……记住了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值得记忆的华点…导演和摄影似乎很喜欢光,喜欢各种各样场景里温暖的光:大树上并坐的两人身上与面庞的阳光有温暖到我、雨夜里粉面摊折角的灯光有温暖到我,出租屋里许一想象出来的“幸福之光”也温暖到我,就连天台上略有些假假的“朝阳之光”也莫名有些温度弥散……
《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6.5/10 清新不油腻,值得一看。
国产青春爱情电影这次迎来了一些新面孔,女主角是凭借颜值转行的网红七七,男主角是《五个扑水的少年》里追公交车跑掉拖鞋的冷酷男孩李孝谦。
两人在合适的年龄,用恰当的气质完成了对角色的诠释。
爱情故事无非就是那几种开场,这部选择了久别重逢,改了名字丢掉过往的霸气学姐,和灰头土脸复读一年的怂蛋学弟,嗯,这个组合挺少见。
在普通爱情故事里,那个最终娶了女主角的前男友才是男主,我们的许一只能是个苦情男配。
两个成年人之间还不就是像影片开头主角们重逢时那样,平行奔跑在各自人生轨迹上,追逐各自的目标,很难有相交的一天。
编导系男主角为了拍“情绪人像”的作业,选择追赶这个飞奔在街头的陌生女孩,这才产生了交集。
她追他,他追她。
他永远在奔跑,有时是追赶,有时是奔赴,也有时是逃避。
惊喜地看到爱情电影里这样真正女强男弱的组合,女生到哪里都是闪闪发光,优秀毕业生、后劲十足的职场新人,就是情感上犯了难。
男主角交不出房租的时候她可以毫不犹豫地拿出钱,甚至靠着自己租下了两人梦想的“能看到真正阳光”的出租屋。
钱倒是可以自己挣,但谈恋爱不能只跟自己谈。
雨夜从旧的出租屋跑到新家那场戏最为精彩,突然的停电把两人困在当下,霓虹灯从窗外照进来,她一开口几乎要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为零。
可惜这个男生兜里的280全用来买红酒了,连去酒店开一间房过夜的钱也掏不出来。
电力恢复的一刹那,白炽灯把他的窘迫照得干干净净。
创作者们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观众不一定非要看甜甜的恋爱,我们更愿意看动人的故事,和真实的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已经是超越及格线的作品。
与生俱来的稚嫩青涩成就了角色,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年轻演员的短板。
两位氛围感演员是绝对撑不起那场楼道吵架戏的,白墙、死亡顶光、有限的活动空间,加上角色们没来由的怒火、立不住脚的行为动机、尴尬庸俗的台词,先前的那一点灵气消失全无。
在这样的外部条件制约下,可能再有演技的演员也都会被限制住发挥空间。
这场重头戏原本是绝佳的记忆点,如今只成了扣分项。
强行文艺加进来的木心、香椿和毛姆,多少有些累赘;煽情卖惨的康师傅泡面也大可不必,这些豆瓣上找来的痛疼文学完全可以能省则省。
不是所有故事都以幸福收尾,生活里也没那么多童话。
青春是淋不完的大雨,和那个错过的人;现实是兜兜转转回到最初的选择,一路同行过一段时间的人只能是有缘无份。
从来没有哪部电影让我这么气愤过。
高晓楠的生活经历带给了她巨大的不安全感,她害怕她所珍惜的事物都会离她而去,包括你啊,许一。
你有很多机会可以迈出那一步,在她想要得到你一个拥抱的时候。
一个坚定的拥抱比什么都重要,请抱紧她吧,许一。
喜欢就搞对象,不喜欢就不搞!
不断试探、犹豫不决、来回比较、啥都想要,就是渣,就是不愿意负责任!
整部电影取景、拍摄、服道化都没问题,就是三观不太正。
细节处理不太好,逻辑上很奇怪,感觉男女主情感上是断掉的,同租的生活细节都没有体现。
导演影后见面会说了两句话,我都不太赞同。
一句是“爱是伸出去又缩回来的手”,但爱不是一直等着对方伸手。
一句是“青春做什么选择都会留下遗憾”,这句话我觉得大约等同于“人无论怎么活都得死”。
三观不太正,感觉俩编剧太自恋了。
这种“放弃了香港的工作,为了给女生找工作”,“成就的女生的工作机会甚至是结婚机会,自己却灰头土脸”……真的让人觉得不适!
2星。
电影摄影、剪辑、配乐等各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这剧情真的是非常无语。
情趣房开房到第2天,许一说两人是好兄弟,只是为了跟同学辩解一下绯闻,高晓楠就当真了?
许一在公交车站问高晓楠是不是后悔做朋友,高晓楠没有回答,然后许一就默认是了?
这个剧情也太搞了。
都已经彼此喜欢、心照不宣了,都已经同居一室了,还不曾推进彼此的关系,许一是不是傻?
高晓楠不想再在孤独的城市奋斗了,要返回自己的家乡。
是他追上火车,把她挽留下来的。
高晓楠应聘电视台遇到阻力,是他跟领导说,这是自己的未婚妻。
之后就不行动了,难道等着她主动向他表白?
影片里最做作的,就是男孩一直向别人,向女孩强调,他们是朋友。
为了什么,为了这个片名?
“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
”硬往友情上靠?
本来以为是一个友情太满,却又未达恋情的故事。
没想到是彼此心照,却不明确关系的情节。
又缺乏可信的理由,到底为了什么。
又不是一方有伴侣,需要暧昧。
又不是一方单相思,需要掩饰。
又不是父母不允许,有客观阻碍。
完全不符合逻辑啊。
就因为男主人公怂?
这部影片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期望值,是因为故事不够合理,在现实世界里不会这样。
或许一个人会怂一两次,但是不会一直怂下去。
在影片里,男主角至少怂了四次,所以观众们一直在吐槽他不够勇敢。
如果在他怂了两次以后,创作者让女主角消失在他的生活里。
然后通过一些情节,让他无比想念女主角。
最后终于有勇气跟女主角表白,或许这样的情节会更加合理,更贴近现实。
因为人总会成长,不会一直犯错,所以影片不需要为了展示青春的遗憾而去刻意展示遗憾。
故事老套,现在所有的青春爱情故事的套路都给局限化了,你看没看过都知道结尾就是男主看着女主跟别人结婚跟《同桌的你》《你的婚礼》有什么区别吗,套路一样内容一样连结尾都一样,我建议这些喜欢吃烂钱的导演干脆去搬砖得了,所有这种题材的电影确实看不到一点心意,把中国电影拉低到一种境界,别人看完这几部电影发现,诶,这几部电影怎么一摸一样啊,连结尾都一样,吃女高中生的烂钱确实挺丢人的作为中国电影人
2022年看的最后一个电影,一个充满了遗憾的电影。
男主总想等自己变的更好之后在表白,在给对方一个确定的未来,所以他犹豫,他退缩。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犹豫与退缩是对女主最大的伤害,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心灰意冷。
印象比较深的片段是女主在电梯间问男主,“我们是什么关系?
““你有什么立场来管我“,女主当时一定很想要一个肯定的答案,但男主还是没有回答,不知道男主在那一刻是爱的不够深不够确定,还是对自己依旧不自信呢?
最后女主嫁给其他人,他会不会有过后悔呢?
就如同过去的2022年,肯定都会留有遗憾,或是没做的事情,或是没说出的话。
如果还来得急的话,在2023年去完成它吧,不要将遗憾变到最后不可挽回,不要让自己后悔,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真的过去了。
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多一些勇敢,2023年,去做,去表达。
这个片子我不知道怎么打分,三星少了,四星多了。中间有一场,看得心跳加速,如坐针毡,让人非常不舒服。但是好在让人有想继续看下去的冲动。黑色幽默,好笑又悲伤,但是以悲为主
2025.10.29. M+戏院,香港上映优先场。石头姐和兰斯莫斯合作第四部长片(算上一部短片是第五次合作),是我看后觉得仅次于《宠儿》第二好的一次,也是石头姐作为绝对女主看得最舒服、我认为发挥的最好的一次。没看过韩国原版(但估计不会像兰斯莫斯这个如此癫狂),光看这个下来感觉就是个“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故事嘛,蛮有趣的。最后临近结尾有个让不少影院观众直接大喊WTF、惊掉人下巴的一个反转,在此不剧透。本片的18禁全给了兰斯莫斯血腥暴力的恶趣味,但这次已经比《善良的种类》《可怜的东西》《狗牙》等等收敛太多。摄影非常出色,原声音乐也不那么古怪了。同时剧本上还有大量的室内空间单纯正反打的两人对话戏、张力全靠演员的精湛表演来实现,石头姐与杰西·普莱蒙势均力敌的炸裂飙戏无疑是最大的看点。
为啥翻译成拯救地球??虽然Bugonia也挺莫名其妙的……今年第二好看,第一是Weapons凶器。前面剧情紧凑悬疑,后面还是有点拖拉,结尾有点恶搞了。虽然是万圣节档期的,但是算不上恐怖片,惊悚片都算不上,悬疑有一点,主要还是荒诞幽默讽刺吧。
有趣
石头姐是男版小李子。剧本很有趣,虽然是翻拍。我居然在这种血腥暴力场面中获得一丝爽感。极限讽刺加翻转。悔恨没有字幕加持导致我的理解能力下降,但是一部爽片无疑。
#2025BIFF B+
兰斯莫斯为了结尾这碟醋包了整盆饺子。
无论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你都必须承认emma stone的表演一直在进化。
3.5
被结尾爽到了
七分,观感介于善良的种类和可怜的东西之间。最后的revelation和展开不太喜欢,如果是人斗人或许讽刺意味和现实性都会更强一些。有点类似Conclave,结局荒诞到底反而让观众出戏。
一开始差点睡着 后面好一些但整体挺可笑的 和poorthings没法比吧
I knew this is always a deceiving game between the director and the audience, the ending was written on the wall all along, just cheesy and cheap, you can’t fool me with this shit
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演员好,镜头好,配乐好,故事更好,结尾上大分,值得二刷的电影。
也许是我没看懂英文版吧 蒽 迷迷糊糊不知道在说个啥 我的错
韩语片拯救地球(2003)重制版 极端的类型混合片 几个连跳为你值回票价 难看的要命 概念大于完成度 兰斯莫斯石头姐你俩真是在自己世界里一醉不休了 昏昏欲睡地时候给我一枪然后jump to沙丘反派一样的科幻世界 一群外星人穿粗编制高领毛衣帽子在一个鲸鱼内脏一样的地方给全人类安眠 3:2画幅你们自己在大荧幕看得累不 我真是太不懂你们美国艺术家
两星全给石头演技,但是下一次能不能换个地方发挥?不要再跟兰胖合作了。看到好多夸马特达蒙贱替演技的,但是不觉得这个红脖loser有任何难演的地方。这个影片基本就是兰胖写给阴谋论者的一封情书了,感觉这些人看完真的会觉得他们的wildest dream come true了。
喜剧标签是错误的,这片跟喜剧压根不沾边。领的英皇海报挺好看。
#BIFF2025 釜山最期待的一部,Cinematheque厅满人,我在二楼最后一排,声音效果不错,这是我的第一印象,Jerskin Fendrix配乐惊艳,几次起了鸡皮疙瘩,这是Yorgos Lanthimos和Emma Stone的又一次合作(第五次?),后者在片中剃光头出演,Lanthimos延续他的黑色幽默和古怪的表达,但对于熟悉的观众来说这次显得过于保守,结局轻易预测,可能很大原因是这部电影是改编剧本,Emma Stone在最后有一段类似Al Pacino在《魔鬼代言人》中的独白,应该是点睛之笔,却被表演地毫无能量,这俩人的组合是不是该歇逼了,另外由于没有英文字幕,只能靠听力,后面还有几分钟的外星语言内容我不得知,我的观后感并不是电影真实的水平,等发行后我会再看一遍
脑子都是看完编号17浪费一晚上生命的记忆 于是又这样浪费一晚上生命 连愚蠢的点都一模一样 马勒风bgm硬凹那些尴尬的极左阴谋论情节我真是笑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