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简介,我有点担心,这片子到底是披着政治讽刺色彩外衣的枪战或者动作片,还是为了更多人进入电影院而故弄玄虚把激烈场面做噱头,看完我发现多虑了。
政讽意味十足,但是人物的设定,太过于矫情,为了26年前的屠杀,居然要考虑用同样残酷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当年的暴力归咎于决策层的利益罔顾法律,但是而今的复仇何尝不是游离于道德和法律之外?
26年的固执需要又一次用血肉的代价来唤醒大众的意识吗?
值得吗?
不自由,毋宁死这样的悲壮用到现在似乎更多的是迎合经济不景气下的民粹主义。
我相信原作者肯定是将争取和反省注入到原漫画中去,但是现在貌似缺少在大众根植的土壤,难免有宣扬min粹,矫枉过正的嫌疑。
当然如果导演想法和我一样,也就没有这部片子了如果我是编剧,我会拍成喜剧。
我会用另一种简单诙谐的方式,介绍各位主人公的身世,让长大后的各个主人公各司其职,从社会的顶层到底层分布。
把an杀彻底变成一部闹剧,那位当年的幕后主使早已死亡,但是有小道消息其实他并没有死。
而几位主人公正好在生活上不如意遇到瓶颈,都希望找到发泄的手段,这条消息正好是个突破口。
或枪击,比如那位小美女,或制造交通事故,比如那位交警,或走投无路顺手牵羊公私俱抱,比如那位小混混,或利用安保手段制造混乱趁机下手,比如会长一行走多线剧情,最后功亏一篑,阴差阳错,大家原本平行线被打破,交织到一起,可以通过各自吐槽生活遭遇,jie层的差距,min主权li之不存等等,来揭示主题,反思当年min主yun动的成效及影响。
喜剧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完全可以避免这种大无畏牺牲式的带来的过强的历史印记代入感,又可以在领略大笑背后的辛酸苦楚。
大家看如何?
呵呵最后,还得说一点,我们自己的电影。
韩国人在类型片种类上,比我们丰富的多,这类片子我们除了对wenge,对知青,对san年自然calamity蜻蜓点水之外,再无其他,而且都是小成本,国内院线根本看不到,票房极低,这是谁的问题?
这篇影评可谓命运多舛,说了些让某网难为的话,要么被禁,要么不许出现在公共评论,让大家品析。
我只能尽量去改变某些内容,希望大家能看到,也希望豆瓣能手下留情
《26年》韩2012--看着片子,我一本正经的哭了好几回,是掉眼泪的那种哭。
在无力改变现状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忘记,不信你就问问老北京。
但情况稍有好转,记忆就会瞬间恢复,清算、结帐以及各种方式的宣泄,如同洪水。
这就是那一小撮所谓“人物”的终极梦魇。
SO各种限制、审查、删除就应运而生。
就好似豆瓣的过滤,不动些脑筋你还真发不了这评论!!!
对于我来说,一部好电影的关键点有三个,一是讲故事的能力,二是调动观众情绪的影响力,三是题材以及角度的选择是否会使观众对该题材做更深的了解。
首先说下这部片子的故事叙述吧。
我没有学过电影相关的专业知识,但凭借自己在工作中做宣传片的经验,以及对公众演讲和写作的热爱,我认为《26年》很清晰地展现了storytelling 里,"SCQA”的模型,即Situation (背景)——光州历史背景+三个家庭的故事背景,Conflict (冲突)——三个家庭的孩子各自都过得不好,Question (问题)——出来一位曾经的光州士兵向他们提出了“暗杀行动”,Action (行动)——三位最终决定加入,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每一部分都设置得非常流畅和到位,这为我想说的第二点——调动观众情绪垫实了基础。
说到调动观众情绪,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电影的魅力最好的诠释之一,也是该电影不被遗忘的首要条件。
说到调动情绪,不得不说说“用户体验”这个概念。
一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其实就是一幅“用户体验流程图”。
开头的体验必须是中或上,过程中必须有高潮点(至于高潮点得设几个?
设在哪里?
如何能让观众不产生疲惫?
这就要考验导演和编剧功底了),而结尾,结尾必须完美。
《26年》的开头便直奔主题,不仅呈现了历史背景,也沿用了原版漫画生动地表现了光州事件,以及三个家庭甚至是士兵的故事,每个片段都预告了接下来要上场的主角们。
过程中的高潮点就不必赘述了,描述三位主角各自采取行动的片段以及最后的混战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该片的结尾,是我认为最漂亮的地方。
最后那声枪响后,转到第二天平静的早晨,两帧画面正是道出了该片拍摄的真正意义。
“为什么那个女生开枪那么慢?
为什么那个女生开枪就多了那一秒?
““为什么那个警察那么傻叉地去告密?
”“为什么就差那一点点,他们就成功了?
”……这些问题在我看的时候也同样出现在我脑子里,但也就那么几秒过后我就不再去纠结这些问题了。
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所谓“存在即合理”,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去通过问“what if”而试图逃避呢?
至于那个大家都会疑问的问题——“究竟那该死的前总统被打死了没?
”,也并不是重点。
在我看来,金斗焕即使活着(好吧,事实上他也的确还活着),他一定无时不刻地在接受惩罚。
我一直相信“性本善”,相信轮回和因果报应,即使他死不承认自己在光州事件中所犯下的罪行,但从民众对他的厌恶和敌意,以及影片中,他即使在家里周围也要时刻保持戒严的生活状态,试问,这不是另一种坐牢吗?
一位独裁者,最终也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便是报应。
(现实生活中,他已经89岁了,还在不断地接受审判,甚至还拿“高烧不退”这种理由来逃避出庭,如果是我,这种日子真的让我一头撞死算了。
)最后,说下这部片子给我带来的收获。
基于之前对光州事件的了解,受害者以及他们的后代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再一次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但同样触动我的,是当年在光州事件中被思想奴役的士兵们。
每次看这些历史上的侵略行为,内心的悲悯不仅是对于无辜的民众,对于不得不听从命令的士兵们,我也会心生怜悯。
这份怜悯的来源仍是我对“性本善”的坚信,当时的他们在不得不服从上级命令的同时,也注定将拥有充满悔恨和良心拷问的余生。
写到这里,我眼前浮现的正是影片最后平静日出的画面。
我们不能改变历史,更不能忘记历史,但也许我们可以在保持坚定是非观的同时,试图放下仇恨和情绪,带着同理心去看,去感受。
这是2012年的片子,似乎是文化阵地的宣传品,13年全斗焕被抄家。
“韩国前总统全斗焕曾劝告朴槿惠放弃竞选总统。
韩联社30日引用《全斗焕回忆录》报道称,2002年2月,当时身为国会议员的前总统朴槿惠试图挑战竞选总统,派人带话给全斗焕,望能得起相助。
但全斗焕委婉劝告朴槿惠放弃这个想法。
全斗焕在回忆录中写道:“以朴(槿惠)议员的条件和能力来看,(竞选总统)是超出她能力的野心。
虽然不知道朴议员以后是不是能当上总统,但我认为她很难成功履行总统的职责,如果失败,只会让她的父亲(朴正熙)被骂。
””全斗焕似乎不支持朴槿惠竞选总统,说她能力配不上野心,后来朴槿惠2013年上任总统,公私兼顾抄了全斗焕的家产,但果然虎头蛇尾,在总统任期内爆出亲信门丑闻,锒铛入狱。
超级烂破片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烂破片
妈的,三个人,啥也没干成,这狙击手不是一般的窝囊,浪费三锁子弹一个人没打到,还有个窝囊废,没出息的警察…妈的,越看越气…浪费这么好的题材,辣鸡……………………………………………………………………吗的……………………………………………………………吗的……………………………………………………………吗的
题材非常好,敢于拍摄本国的如此题材可以说是绝对满分,影片资金募集的方式也很奇特,利用尖锐的题材和原作漫画作者的超高人气吸引了网民们的资金集合而来,可作为影片本身,制作水准真的不高。
如此好的社会题材,可影片在反映社会问题上只是泛泛而谈,很表面,坏蛋总是坏的那么附于面上,对深层社会问题避而不谈,又或者说谈不出来,在影片节奏上控制也不行,该快的不快,该慢的不慢,尾段的抒情让人很是脱戏。。。
演员表演也缺乏亮点,夸张煽情由于,平实特色缺乏,台词一般,部分情节缺乏合理性,好几处显得有点乱,真是浪费了一个绝好的题材。。。
转自百度百科——全斗焕(韩语:전두환,英语:Chun Doo-hwan,1931年3月6日—2021年11月23日),号日海,韩国军人、政治人物,大韩民国第5任(第11、12届)总统。
全斗焕出生于日治朝鲜庆尚南道陕川郡的一个农民家庭。
1952年入读韩国陆军士官学校,1955年毕业后成为一名军人。
1961年因组织支持5·16军事政变的陆军士官学校学生游行而得到朴正熙的青睐,从此平步青云,至1979年已官至韩国国军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军衔陆军少将。
1979年10月26日,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遇刺。
全斗焕利用心腹军官组成的“一心会”于同年12月12日发动双十二政变,攫取军权。
1980年通过5·17紧急戒严事件控制政权,并镇压了光州市民反对戒严的运动(光州事件)。
同年8月以陆军大将退役,并当选韩国第11届总统。
此后修改宪法,并依新宪法于1981年2月当选韩国第12届总统,开创第五共和国。
1987年迫于六月民主抗争的压力,接受卢泰愚提出的6·29宣言,承诺实行总统直选制。
1988年2月卸任,实现了大韩民国首次和平的政权交接。
1996年因“内乱及叛乱首魁”和秘密资金等罪行而被判处死刑,二审改判无期徒刑,追缴罚款2205亿韩元。
1997年12月被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特赦。
2020年11月因涉嫌损害死者名誉而被光州地方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2年。
[1]2021年11月23日,全斗焕去世,终年90岁。
故事底子不错,前期铺垫、煽情也不错,动画处理方式的光州惨案、家属的伤痛、全斗焕的无耻,都用力很猛,情绪铺垫的很充分,但是,问题也就出来了。
一是导演情绪化和批评立场严重,反而弱化了故事基础。
光州事件经过、全斗焕后来的起起伏伏,韩国经济增长、汉城奥运会、都是真实历史,也广为世人熟知。
媒体有个原则:真实就是力量,这些真实历史,不用黑化,不用立场,就客观梳理,甚至用一些真实影像资料、全斗焕为自己辩护的口述,就能够展示光州的惨烈和全斗焕的无耻,而且更有力量。
受害家属的伤痛和愤怒情绪展示没问题,但是动机还应当表述的更合理,为何几千人的家属中,就这几位行动了?
其它人在干什么?
他们如何面对现实的?
如果几位勇士的动机弄扎实了,史实少点煽情,可能就成经典了。
二是导演的剧情戏能力很强,动作戏能力不足。
与本片成鲜明对比的就是94年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又叫《杀手里昂》,两片节奏类似,前半段煽情,结尾进入动作戏高潮,突围失败,主角光荣牺牲,影片戛然而止。
《杀手里昂》的细腻情感戏饱满,动作戏干脆利落,节奏张弛有度,人性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展示的淋漓尽致,让人震撼和动容,尽显大师风范。
比较之下,本片就差远了,本片的动作戏拖沓冗长,煽情过度,废话连篇,昏招尽出,反而弱化了几位勇士的英雄形象。
做为写实风格的影片,观众都知道全斗焕还活得好好的,都知道几个平民的行动是飞蛾扑火,正如《杀手里昂》中,观众也都知道主角逃离特警的大举围攻基本没有可能,但是一个注定失败的行为,吕克贝松愣是把里昂的铁汉柔情和机智勇敢展示的让观众心痛不已,而本片的刺杀行动过度煽情,却让观众开始怀疑几位勇士的智商了。
这种敏感的题材,我们国家是别想了。
整个电影通篇故事杂乱,情节前后不搭。
金申世父子找到这些遗孤到底是为了什么?
应该是一起谋划如何刺杀吧。
可最后呢?
是各干各的,那既然这样,当初干嘛还召集这些人呢!
搞得还被一个安于现状的小子泄了密。
最牛逼的就是那个女的,无坐力气枪射击运动员,能随身带着自己的枪,这东西用完不是该归库吗?
而且让一个用这种枪的女人最后站在制高点上用狙击枪(确切的说还不是,是一个改装的自动步枪),呼吸、风俗全忽略,单单后坐力就够适应一段时间的了。
而且,姐姐你是狙击手,任务还没结束坐下来哭是怎么回事?
最后的磨磨唧唧又是怎么回事,只能说明导演故意为之!
不错的剧!跟太空堡垒有那么一点。星际入的第一个坑!
除了在一艘飞船上,其余和一部滥俗攻心剧没啥区别,和前面两个系列也没太多关系
太多感情伦理泡沫在其中,看了真不爽。
这除了RUSH,其他人都是傻逼么?????
已经脱离了SG系列的正统风格,如果剧情真的要dark为什么不选择看BSG?
for cliff from UB~just him~~纯科幻还是蛮SB的~~~必须要加上童话呀~~
星门加星船,我觉得可以做成类似集体鲁滨逊漂流记的那种,收集资源建立船上生活,但是剧情拍得又不像是这个味儿。这个就可以拍成每集一个 探险,小船停靠一个小岛拿了东西就跑的味道,可能更有趣,所谓流行元素反而乏味
孙子竟然停播了。我觉得拍的很好啊。起码对人性的描写很细腻~
看到scott和那女人在亲热,对讲机都关了,我就上火,直接改A片得了,白瞎了这好题材
说是星际之门,基本上门就没转过几次。慢慢变成宇宙论理片了。一代的探索精神去哪了啊!
颠覆了该系列原有的轻松诙谐奇幻的风格,却没有成功地建立起新的特色,莫名其妙的政变,毫无逻辑的复仇,无休止的内斗令人厌烦,编剧努力创新的结果却是对太空堡垒一次失败的模仿,两季便被迫终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9.16
好看
到目前为止依然另人失望,希望下半部分能够好起来。
看了7集 被自己砍掉
神棍过头,放弃
不好看
可以在无聊点吗
看来半集...无聊死了....
凑合 剧情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