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之后
After Louie,失落时代(港),路易时代(台)
导演:Vincent Gagliostro
主演:艾伦·卡明,扎克瑞·布斯,萨莉塔·乔德霍里,帕特里克·布林,威尔逊·克鲁兹,大卫·德雷克,埃弗里特·昆顿,Anthony Johnston,贾斯汀·邦德,Joseph Arias,Lucas Caleb Ro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每个年代的同志,各自在平权道上留下过不同的足迹。世代交替,曾经为同志平权奋身力争过的同志,付出过的努力,又会否给新一代珍惜?森美曾是同志团体 ACT UP 的成员,走过爱滋病肆虐的年代,到今日仍被倖存者的内疚折腾。他不能明白年青一代对性别政治的漠不关心,以及无忧无虑的性爱生活。一次,他在一间酒吧邂逅年轻的白兰顿,..详细 >
走过就可以了
对于这种片子没什么太大的感觉。最后一个镜头山姆好孤独。是不是gay老了都这么孤独。
3+。以历史参与者的姿态和新生代谋求融合,又与同辈人发生龃龉,好在啤酒、x爱、party都有助他们沟通理解,继续同道。男二欧美版李心洁直视感,其positive男友圆圆的五官倒也立体得够帅,这样的关系令人捏把汗又有小感动。/D0306
那面墙还挺好看的
三观超正的Braeden,具备良好的内聚性自我
无病呻吟。
过于沉闷。又要缅怀过去因艾滋去世的好友,又在当下毫不珍惜感情的约来约去,自己的艺术又毫无长进,一个中年老弯男的矫情悲伤。
电影似乎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截面。一个人摆脱不掉过去,他口中的“一个朋友”似乎更接近于“一个爱人”。片中有一句话:“你们这一代年轻人不再愤怒了。”恰巧最近戴爷说:“今天的年轻人对权力有一种内在的体认与尊重。”似有同意。在这个时间点,过去与未来是否在达成某种妥协呢?人被权利驯服了吗?
导演虽然有过纪录片经验,但手法生疏得像习作。一群戏骨救场。坚持到片尾还是挺感动,与上世纪90年代众多LGBT题材电影相呼应,有挥手道别的姿势。AC这几年作品基本都在美国了。
毕生在平权、失去数不清的老gay在艺术创作和同志生活的双重瓶颈下的心灵之路,但不仅是一个人落后于时代却想站在时代至高点的挽歌,圈子里事总是说给圈子里人听,中间有段话看的头皮发麻完全是我的内心感受。而平权走到今日没有结束,可真正的平权到底是什么呢?有归于无,无中又生有,执着罢了。
吐
摄影有问题,剪辑差了点。其他也比较平庸。
不知道导演最终想表达什么,片中都借男二的口说了:觉得开心你就去做,不开心就不做。凭什么觉得朋友结婚就是背叛,自己想干嘛干嘛。只能说:有朋友真好!
把时代变化、新旧碰撞的话题通过几位普通人身份的角色娓娓道来,也是讲话挺多的一部片子,日常却不无聊。
最近重温了一下,男主和男友还是很有爱的
《路易之后》,晕,这个电影2018年就在下载了,下载三年多就差0.01%没下完,刚刚一看,就字幕不知道为什么没下卡住了……稍微搜了一下没搜到中文字幕,懒得找了,看有英文字幕,直接看了。一个被往事困住的故事。和现在和解。
盘。身材保持不错,中年感伤,偏持。
我觉得大概算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主题 但是没有什么实在的内容来支撑
一辈子都在迷茫
imdb豆瓣双双差评的lgbt+aids片,不知道是不是粉丝滤镜,这种题材我居然看下去了并且觉得还挺好的。。一个55岁愤世嫉俗老基,永远活在同性恋一边抗争一边一批批死掉的90年代,20年没做完视为人生最重要项目的纪念死去朋友的aids抗争主题电影,20年的住处仍然像个临时住所,仍然只对二三十岁的男孩感兴趣,不承认20年时光在自己身上的流逝,也看不到朋友们和社会的move on,自认平权斗士,固守20年前的性别理论,sm就是解放,意识不到bottom歧视体现对女性的贬损,看不到医学发展使得aids在当前的意义与20年前天差地别,认为现在年轻基佬们只知道享受生活。。这大概是我这辈子看过的唯一觉得年轻一代比较make sense的片。。有点强行HE,但HE爱好者还是感谢他们给这个unlik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