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
Pagten,The Pact
导演:比利·奥古斯特
主演:碧尔特·诺伊曼,西蒙·本尼杰格,安德斯·亨里奇森,Nanna Skaarup Voss,Asta Kamma August,Marie Mondrup,库尔特·德莱耶,Jytte Kvinesdal,Mikkel Kjærsgaard Stubkjær,Téo Lepetit,Susa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语言:丹麦语年份:2021
简介:63岁的凯伦·布里克森声誉正隆并有望获得下一届诺贝尔文学奖。17年前,她的生活濒临崩溃,于是她不得不放弃自己在非洲的知名农场,回到丹麦。感染梅毒、失去一生挚爱的凯伦改写人生,在文坛一炮而红。然而,她依然孑然一身,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30岁的天才诗人。她向他承诺,只要他不惜一切代价,无条件地服从她,她就会助他名利..详细 >
仍然是关乎个体的实现和挣脱,奥古斯特熨帖依旧
#2021 BIFF 第七部# 看过《走出非洲》的书和电影,再看《信誓》,拍的真好啊,光线、角度,家具的布置,都很舒服。“爱,是满足自己,还是成全他人?”,人的欲望啊真是一团火。生活了4年的国家,看到丹麦的海,草地,森林,庄园,自行车,打扮精致的老太太,浅黄色墙壁,病房门口的矮凳,听到God Morgen,Tak,要哭了。
7分,演员表现没得说,拍得也很有质感,看了才知道是传记片,除非是拍疯子的人生,不然故事也不可能很飞或者很奇情,就平平整整一故事,亮点不多,但性别置换的角度看,真的挺有意思的,男主人公在莫可名状的诱惑面前亦步亦趋,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差距不容小觑,搁现在,就凭阅历差距权势差距和手段差距,男主人公怕是早就被压制得尸骨无存。映后有观众问男主的扮演者如果他是年轻的诗人他会怎么选,他说我没那么纠结,直接搬去和女作家住。ps,女主l的扮演者的受访镜头状态真的好优雅20210921保利影城天安门店
丹麦电影的观念真的很超前,映后相差25岁的男女主演都表达出既然男比女大很多世俗早已接受,那么女比男大本就不是事儿的观点。爱情本身就有很多种形式,影片中的提问很好的诠释了导演的态度:到底爱情是相互拥有彼此的自私,还是为了对方可以牺牲自己的无私?爱情是信守誓言,还是为了对方可以打破誓言?到底是在爱情中成为更好的自己,还是为了成就对方可以放弃自己?
#BJIFF 11th 第五部 映后男主好可爱,有人问为什么把妻子拍的那么懦弱,导演解释说毕竟这根据上个世纪六十多年代的事情改编,又有人问关于女主对于男主的故事,女演员很巧妙的用第一个问题相关的内容来回答,说大家习惯了男性比女性大很多,为什么故事不可以是有钱年长女性与男性的故事。 回到电影,太长了,想要表达的很多感觉有头无尾,导演说这是关于爱情的故事,感觉更像关于人的控制欲的故事。
7。#11BJIFF
一位被疾病所困需要感情寄托的老年作家;一位被精神控制的年轻男主;还有一位看穿一切的豁达妻子
艺术家的确是一种不能进入婚姻的生物,让大家彼此都很痛苦。但这部电影好美,丹麦的风景太美了,配乐也很不错,服装也非常漂亮,大家是每天被美到没事干然后开始搞东搞西吗……
北影节,颐堤港。前30分钟看得一头雾水,对于所有人物的背景了解少之又少,只有全部基于自己理解。越到后面,如果接受了这个点,就能比较投入了。其他方面比较神奇的点:1、老女主和男主的关系2、男主老婆在医院读了老女主的书,了解了她的过去,提到很多痛苦3、老婆看得很明白:消化痛苦4、创作非得痛苦么之类的翻译有点渣,什么全篇“信誓”的,额……
没有表现出我期待的惊艳关系。灌溉并汲取,奉献并占有,这种熟悉的关键词并不因移植到一段强势女性占主导的关系中就焕发新生,我们看到的还是老一套——甚至最后男主以吻向女主启示人生真谛,让女主释怀的结局,都毫无惊喜。男爵夫人身上能看到的依旧是常见刻板的女性形象。情绪化易感动+不再性感却依旧危险(以功成名就和所谓“艺术”代替青春肉体引诱男方)的蛇蝎美人+控制欲强的母亲角色的叠加。想起戴锦华老师所说,女性视角里的两性关系并不应该只是男权社会下的颠倒复刻,而应该能有全新的语境。这部电影浪费了这个命题。戏都在男爵夫人身上了,男女主之间甚至没有博弈感,男主很帅但全无张力。男主妻子倒是一个更有意思的角色,可惜演员诠释得也一般。
#biff11 2.5 男主从头到尾面部空泛到像被下了蛊
不知是否是翻译原因,一个想写成《浮士德》的故事最终变成了无聊老太的无聊游戏,毫不高级且含金量低。电影通篇没有任何关于艺术提升的内容,只有自由牺牲等毫无深度的探讨,若是庸人去学习,这种追求只会是一地鸡毛。男主妻子真是艺术家的(癔念)理想型了。
老。
摄影不错 剧情狗血 前半段昏昏欲睡 女1好看 北欧风景确实好
虽然女主是一名大家,虽然她很善于启发艺术家的灵魂,善于激发艺术家内心对新奇和刺激的向往,但这不能否认她煽动男主婚外情且强占男主不让人回家的事实🤷🏻♀️感觉男主对女主是精神出轨,对已婚妇女是肉体出轨,感觉男女主还挺配的,可能艺术家的世界我不懂吧!
#11th BJIFF# 主竞赛。国际首映(放映事故:画幅错误,上下应该都被裁了,可能是16:9硬放成2.35:1了,字幕不完整)。可能题材和方法老旧一点,但比利·奥古斯特水准还是在线的(水平大致是个柏林的展映片)。这个三重PUA故事讲得准确,细腻,生动,而且讲究。视听语言虽然没啥特别值得一说的设计,但还是胜在准确。的确非常值得一看。应该不至于再给大奖了,目测至少编剧男女主都很有竞争力吧。
前期铺垫有点少了
20210925北影节。这部片子的人物关系真的很难以理解,尤其在对人物的文学成就和背景关系本身不熟悉的情况下,影片中又没有做足够的背景铺垫,导致看完整个故事觉得充斥着那种对艺术家刻板印象般的荒唐,又觉得哪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作为人来说行事不该如此,且某些复杂晦涩的感情明明可以刻画得更好。但总之成片这个样子,我也只能说对得起初衷买票是为了欣赏丹麦风光吧。(北影这破翻译让观众听了好久天书。能不能有点长进。
#BJIFF2021主竞赛单元#想压这部拿BP,不过奥古斯特前年才拿了天坛又感觉不会给。由社会地位的悬殊将性别倒置,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当今的女性问题,即向权力的附庸以及家庭的羁绊。可以看到即使男性在这些问题里同样会因此处于弱势,女性主义实质和殖民主义是相通的。影片没有停留在性别问题,而由家庭问题再引出爱情的道德问题与艺术作品的关系。男爵夫人将爱情作为手段,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只为艺术创作,这种现象的确是值得思考的。私以为这是情感的漠然,艺术应该是富有情感的。
传记电影,也就仅仅流于表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