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搬家
Demain on déménage,同阿妈搬大屋,Tomorrow We Move
导演:香特尔·阿克曼
主演:西尔维·泰斯蒂,奥萝尔·克莱芒,让-皮埃尔·马里埃尔,娜塔莎·雷尼埃,卢卡斯·贝尔沃克斯,多米尼克·雷蒙,艾尔莎·泽贝斯坦,Gilles Privat,安妮·考森斯,克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04
简介:讲述一名母亲在丈夫死后带着钢琴、行李和家具搬来与女儿同住。正埋首写色情小说的女儿因宁静生活不再而没有了创作灵感。居住环境变得挤逼,决定卖房子搬大屋。因而出现一连串来看房子的人,他们都是梦想搬家的人,亦各有自己的趣事。轻松有趣的情节由始展开。详细 >
所有人很忙但不知在忙什么,也不管你周围正发生什么事对面什么人,永远自顾自地说话。我以为我能从中看出点什么门道,却在找寻意义途中昏睡三次。
像我小时候无聊时说的胡话
包含阿克曼的各种主题:集中营记忆、女性、情欲…片中的母女仿佛就是《安娜的旅程》中的母女的温馨翻版,而情色与家务的交叉出现几乎就是《让娜·迪尔曼》的喜剧形式了。整个片子很满很嘈杂,调动了文字话语音乐气味各种媒介。对所有人物都轻轻调侃又带着温情,最后给了一个每个人都找到归属的愉快结局。片中人物时常进入一种不受理性控制的状态:看房女士随着音乐不自觉就自己跳起舞来、母亲半睡半醒中念叨起情话…阿克曼让这些潜意识的发挥始终展现在众人面前,多少算是女性自我表达的宣言吧——片中借母亲朗读的祖母日记文字明确说出了这一点。另外,这个女儿的认真倔强、她的一些小机灵小虚伪都给人一种女版Antoine Doinel的感觉,再加上片中不断大声喊脏字的行为,仿佛是50多岁的阿克曼过了一把叛逆瘾。
如果阿克曼是二十年后的现在拍的,孩子也可以换成猫了
我看走神啦!
讨厌舞台剧。人们会随时随地开始跳舞。
sylvie testud是瑟夏罗南的法国妈妈吧!
没get到这部
boring
很努力的一部电影
(3)即使有时候人物拥有随时舞蹈的自由,轻盈的步伐,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收到约束
#BFI 长评-家族影像,社会图景。讽刺性极强的“喜剧片”,轻松愉快的风格但内容也如影片的叙述者所讲述的并不那么轻松,母女两位角色被投射的极强的情感,内容上讽刺非常的直白,那一对对看房的情侣都是她“观察”过的对象,他们集中在房间内帮助完成对于现实的构建,让电影不光是她的故事,也是集体的故事,同样被“快乐与热烈”这种不现实情绪包裹的母亲更像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回避,空间的侵入像是民族创伤的某种映射,男性角色设计的是非常讽刺,强化了现实部分的美好看起来就如同她写的“情色故事”亦或者这部电影一样,看似喜剧却是非常悲伤。电影中的运动镜头相对缓慢,固定镜头的构图也很不错,尤其是室内的镜头正反打。大量讽刺性的台词,配乐大部分“现场”呈现,最夸张的还是母亲两次面对钢琴吊在空中时,台词声调和喘息都极具情色意味。
但更轻盈表面更美丽:音乐和舞步,话语在流动着,时间不再能分辨,世界的时间,知觉的世界。但感受到的不再是边界模糊后主客体消弭的欢欣
欣赏不太来。舞台感有点强,叙事有点割裂,有点癫狂但个人而言谈不上有趣,笑点完全没法同步。人均德彪西真的是有点魔幻的。
可能是文化差异,很多喜剧的点感觉没get到。。感觉妈妈很有风韵魅力,女儿很单纯善良。
不有趣的阿克曼。
以传统中国人的眼光去看,一个平平无奇、涉世未深、没有任何生活经验的小丫头要写一本性爱小说?最终写成一部搞笑小说已经蛮好了。以当今的审美来看,她居然有点像甜茶?!一旦有了这样的设定,这部电影就变奇怪了,甚至索然无味。
三星半。卖掉城里的房子,搬去乡下生活———这是很多向往诗和远方的国人的梦想。整部电影更像是几幕舞台剧的改编,来看城里房子的潜在买家络绎不绝,但几乎都没让观众看到什么窗外的风景,更多的都在浴室厨房和底楼转悠,虽然交谈里也都听得出来看房的客人的故事,但大多也就是浮光掠影,并没有什么深究的空间。
悬吊在空中的三角琴,混乱中沉醉弹琴的安静妈妈,骚动中痴迷写作的跳脱女儿,一个生了女儿只玩耍的妈妈,一个养女儿即工作又照顾有加妈妈,真是热热闹闹。
阿克曼的喜剧太可爱了,每个人都say everything out loud @2024-07-03 22: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