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抄袭自我喜欢的李碧华一直喜欢香港人的直接不拐弯抹角,就像这部电影,无论是表演风格或是表现手法,包括频繁的裸露镜头,都自然而毫不做作。
除了题目的小小古滑:名为永久居留permanent residence,但从始至终讲的都是游走、失去和分离。
*关于最爱*我相信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爱的人,就像云海心中的林风。
可惜,通常这样的最爱,最后往往是要失去的。
或者是根本就不曾得到,或者更可悲的,是得到后发现所谓深爱,并不足以像想象中那样能够克服一切,最终,还是只有失去。
或者从悲观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告诉我们: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关于无奈*从广州到香港,到日本,到以色列,到澳大利亚,再回到香港,是一场场的游走。
从父亲,奶奶,林风的父母,林风,再到自己,是一幕幕的分离。
各个城市各片海的风景,美的让人屏息;而各种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死亡和失去,却是那样的平淡。
但也就是这种太过生活化的自然,让我们的心更痛:面对死亡,面对分离,面对失去,我们竟是毫无办法。
就像Siam里面Mew所说的,我们必须接受,无论我们在哪里,所爱的人不在身边了,这样吧。
Because, this is life.*关于生命*就像云海很小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一样,我从很久前就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
但每每都想不出结果。
于是在一段十分低谷的时期,这样问一个好朋友,他告诉我,你想得太多了,其实我们活着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活着,可能这句话用英文来说更为明了:we live because we are alive.如此归结下来,影片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样的一条定律:无论是怎样的最爱,在生命的面前,我们终将学会淡然处之。
爱的越深,伤的越痛。
所以,在一次次的深爱,一次次的伤痛之后,我们必将麻木,或者更华丽的称之为豁达。
但是,即使是生命的本性令我们不知不觉中遵从了这样的定律,但是,那些最初最深爱最伤痛的经历,恐怕却恰恰是我们最念念不忘的。
所以,麻木了以后再去回想,恐怕,还是情愿痛吧……
http://polarbear.ycool.com/post.3269164.html◎電影預告(有訪談的九分鐘版)難得會寫仍在首映的電影(笑)之前有香港網友向我推薦過此片,沒想到台灣引進了,遂趕快奔赴戲院。
看過雲翔導演的「無野之城」,印象不壞,而這一部導演預定拍攝的「死亡、藝術、愛情」三部曲中的「死亡」主題,比起「無野之城」,成熟很多。
請來邱禮濤(導過「人肉叉燒包」、「我不賣身,我賣子宮」和「等候董建華發落」等精彩社會題材)擔綱攝影,照例把男體拍得極美,更別說兩位男主角喜歡打拳、游泳,所擁有完美的身材曲線了。
其實本片根本沒有(╱極為含蓄的)性愛場面,在台灣被列為限制級,只因為大量裸體罷了。
想到丹麥名模 Freja 為 Political Fashion 拍過的短片,裸體如果當作一種物理性的自然存在、不帶過多異色眼光,如同藝術時常為美好而描繪保有,何需大驚小怪?
底下劇情介紹也很明白,這是一個男同志愛上直男的故事,雖然他們「能做到很多比其他情侶更親密的事,但情侶之間必定會做的事他們卻做不到」,所以雲海是處於情深、欲望卻無法得到滿足的狀態,雖說情終究大於欲,讓他一直無法放開視為此生至愛的林風。
另外,電影所呈現男性之間的遊戲打鬧,又帶著競爭、進步的愛情關係,很有意思;也想到男同志伴侶間多有彼此相愛、卻也無妨性關係的開放,很多時候,欲望更像是一種嘗試和生物性的滿足,浮濫當然不好,但過於嚴格的約束、禁制,也可能造成扭曲,雖說情、慾之間的把持和界線,又是另一道值得大書特書的難題。
最終,還是讓人能自由選擇、體驗所追求的、能承受的,是最好的吧。
整部片也貫串 著雲海對生死的疑問與恐懼,特別喜歡 Josh 和雲海在死海邊的談話,Josh 對祖母死去和林風離去後曾想自殺的雲海說,他為失去那些愛他的和他愛的而痛苦,但只要愛過了、明白真愛的滋味,就沒有所謂失去而會一直擁有。
如果這樣的人生,他要放棄的話,也沒什麼可惜的。
片末漂浮於死海之上的棺材海,很美。
此片是導演的半自傳,也算呼應劇中「人生比電影精彩」這句話,真實卻也美的讓人特別有感覺。
◎麥若愚的評介。
劇情介紹(官網)愛上一個註定不能愛你的男人,你願意耗用多少青春和氣力,去接受那些甜蜜與折磨,換一個很可能令你心碎的結果?
當一個同男與一名異男,發展出一段比情侶更親密的關係,他們最貼近的距離又是多近?
如果連相愛都不能夠,這世界還有什麼理由讓你繼續居留?
以色列、澳洲、日本、泰國、香港、中國,橫跨六地鉅資攝製;過去、現在、未來,揮之不去的濃情,撼動時空的密愛!
因為不相信自己能活過30歲,雲海(李家濠飾)很早就加倍努力於自己的人生,在事業上獲得了一般男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然而他邂逅了林風(洪智傑飾)-一位無論在外型、志趣、談吐都深深吸引他的男子。
如同熱戀中的情侶般,兩人熱切而大膽地探索著彼此,運動、拳擊、旅行、拚酒…在空無一人的海灘與深夜的泳池邊,他們恣意裸身享受親密,感受著那份無可替代的激盪與共鳴…但無論兩人多麼親密,林風仍無法給予任何性愛與承諾,兩人越行越遠。
雲海將愛化作永遠的守候,照顧著林風的家人,歷經自己祖母的過世、林風母親的過世,無數次的生離死別,讓他避居到世界的最偏端,原以為此生不會再見到林風,卻沒想到在那裡等待著他的,竟是一個永恆卻心碎的諾言…
看了这部电影终于明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不是生与死,不是平行线,不是你站在我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爱与不爱的落差。
很多朋友都说风爱云,只是他不肯承认自己是gay始终无法接受自己的性向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他会开着摩托车跳海的原因,真的吗?
我不这样觉得,无数的人都会说爱没有理由,爱上了就是爱上了,那么难道不爱就必须要理由了吗?
当然不须要,不爱就是不爱,我和你在一起可以是我一生中最美的时光,可是我不爱你!
我喜欢云和风,同时我也讨厌他们,喜欢是因为剧中的一切都那么自然毫不造作,我是gay所以我懂喜欢上一个直男是什么滋味,只是云没有那么幸运,他喜欢的那个直男太善良一直给云希望,这也是我为什么讨厌他们的原因。
希望就是失望的开始,不爱就不要给人以爱的错觉,不爱就不要超过那个最善良的底线。
当断不断自然害人害己。
许茹芸有一首歌叫《我绝对不说我爱你》,其中一段歌词写道:“我绝对不说我爱你 这是我们仅剩的默契 我相信那是人和人最善良的距离爱不了你又何苦为难你 ”我同情和怜惜云,可是我也知道,既然对方不爱你,可不可以还给对方以空间。
当你的爱变成了压力,能不能潇洒的手放开?
风爱不爱你我不知道,有人觉得爱,有人觉得不爱,我们都是旁观者,我们都看不清楚,那么你自己了,你觉得风爱不爱你呢?
爱或不爱也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是你们最后没有一个happy ending不是吗?
那么你有什么?
他又有了什么呢?
那单薄而快乐的六年是光吗?
那单薄的时光真的值得你和他付出全部吗?
我不知道也许你自己也不知道。
我有时候会讨厌风,我觉得你不该给云希望,让他为你付出这么多,当他说爱你的时候你总是回答他你是直的,你叫他情何以堪?
你又怎么在他面前自处?
但是有时候我又可怜你,你自己搞得清楚你到底爱不爱云吗?
当云说“信我,你是我这一生最爱的男人,不然我死都不会瞑目”的时候你有没有后悔,有没有难过?
也许你太善良不忍心去伤害一个爱你的人,也许你也爱云只是不肯承认或是不敢承认。
但是你这样真的不会伤害别人了吗?
不,你伤害了云,伤害了你自己,伤害了那个从未在电影中露面的大陆女友。
你觉得你的善良伤害他们有多深?
我知道这是一个悲剧般的结局,风没有错云也没有错。
那么为什么是悲剧呢?
问题出在哪呢?
也许哪儿都没有出问题,只是命,玄之又玄的命,还有那爱与不爱的落差!!!!!!!
片子很感人,我看完后久久沉浸其中。
其中有两部分印象最深刻。
第一是云翔去帮助winsdon的妈妈做医院治疗检查的途中,开车经过新光天地戏院,这时镜头定在一种从车座里仰视外面大楼的角度,看不见大街上的行人车辆,却听见耳边戏曲的声音突然出现,然后渐渐消失。
这种感觉,好像绘出了时间的痕迹,更是一种人生一去不复返的淡淡哀伤。
同时,winsdon的妈妈说她以前常来这里看戏,这是回忆。
戏如人生,戏院依旧,人却不复在...第二点,是云翔一生深爱着winsdon,他们在健身房里的相遇,是最美好的时刻。
那时候,年轻,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他们一起夜晚在海滩上裸泳,打拳,热吻。
然而由于winsdon天生生活简单快乐,懂得东西不是很多,当然这是他特有的一种气质,也是云翔对他一见钟情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性格会导致个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很困难。
当winsdon离开云翔后,事业的挫折,加上他家庭上遭遇的不幸,更加使他的社会地位与云翔差距变大,这样,两人的生存环境不同,目标不同,差距变大,沟通就越来越困难了...最终,一个不愿放手,一个不愿接受,便全是悲剧的结尾了...
偶然翻到这部电影。
这种感觉我很喜欢。
这种不期而遇的偶然。
像有的电影,一直在找,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
看完后却迅速地忘记。
这样的,开始不会有期待,看完后,如果很惊喜,这样,反而印象会更加深刻。
看看停停。
中间偶然打开了L的空间。
空间里有许多L的新照片。
他的女友,他的朋友,以及他新开的公司。
人都还是那些人,不一样的,只有我自己。
突然眼睛就湿润了,在嘈杂的网吧里面,突然觉得周围安静了下来。
18岁的我,拖着大包小包,到办公室里报道,接待我的是L。
从他的眼睛中,我读到了一些东西,我想,他也从我的眼睛读到了同样的东西。
他黝黑但细致的皮肤,宽阔的肩膀,粗壮的大腿,干燥而温暖的手掌。
我这是才知道什么叫原始的致命吸引力。
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夏天。
或者,我们其实从未开始过。
只是在那个夏天,试探过来试探过去。
就想个犯人一样,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
我们小心翼翼地在浴室里洗澡,我的动作很僵硬,不知道他怎么样,我一直没敢朝他的方向望过去。
我们小心翼翼地躺在一起聊天,中间始终隔着一线天那么窄的距离。
我怕碰到他的皮肤,他一直都那么滚烫而灼热。
我怕首先失去理智。
我们小心翼翼地在一起睡觉,他身上的味道,有时候能让我安然入睡,有时候却让我辗转难眠。
我们小心翼翼地一起散步,裸露的皮肤有意无意地摩擦着,一路上都寂静无声,突然,在无声之中,他拉起了我的手。
可是,这些无话不说,一起做梦,都最终成为我一个人所怀念的。
有时会想,我什么地方吸引他了。
他一个从头到尾直的那么彻底的人。
唯一的答案就是命,我们注定在我18岁那个炎热的夏末相遇,注定在我19岁的那个炎热的夏天分离。
在我20岁那个炎热的夏天,想到你,陪伴我的,只有孙燕姿的那首《我怀念的》。
都没有什么征兆,我们的联系,就这样彻彻底底地断了。
还是有次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我们现在就这样了?
他说什么具体内容我也差不多忘了。
大概意思是他不好,不能给我个未来。
我还是相信这个是他的真心话,而不是托辞。
至少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内心单纯善良的大个子。
笨拙,但不会撒谎。
他我不能拥有,但至少,我能拥有对他的记忆,这个是我的东西,他抢不走。
电影的两个男主人公在分开后的6年,又在澳洲炎热的海滩上偶遇。
其实,我常常有时候会幻想,几年以后我们会不会在某个地方偶遇。
就像某天我经过某家酒楼,看到喜喜字牌上写的“新郎 L XX” 。
我要不要进去祝贺他,诸如此类的傻问题一个人可以想好久,好像真的要发生一样。
看着他这些照片,移动鼠标的小箭头,在他的照片上点来点点去。
突然就明白,我们的生活已经彻彻底底往不同方向越离越远。
我已经从他的生活中,彻彻底底退出。
18岁到22岁,花了4年,等待一个人。
或许,我也没有刻意等他,只是懒得去恋爱。
值不值得已经不重要,因为是我心甘情愿的。
因为他的那句话,在我把水龙头放的哗哗响的时候,他突然冒了一句,K,我真的好喜欢你。
他倒是划算,这么一句话,让他在我心中永远有了一个位置。
可是他呢?
他心中的我会不会已经日益模糊,再过4年,他还会不会偶然偶然地想起我,想起了我,他的脸上会浮现什么表情?
对他,终究是没有怨言的,毕竟,在18岁那个夏天,他让我知道了原来我喜欢的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男人。
我打三星。
肯定不是好电影。
不过却充满看点,让我舍不得放弃。
很少看过如此干净,如此激情,如此大量的全裸画面,简直把我看呆了。
关键关键的看点,是从头到尾没干过!
没有高超的借位,也不是干了没拍,是从头到尾真没干过。
我忍住不剧透哦,毕竟看点多多嘛。
可惜了。
我只想说云翔你太贪心了!
童年阴影,生死宿命,生活压力,异国风景,亲情,友情,爱情,第四类感情,全部都想装进一部电影里,你又怎么说的清?
陈奕讯唱《一天只做一件事》,CD说产品support点再多,利益点只得一个。
人世间没有主题的大概只有人生本身。
后来我google了一下,居然发现《永久居留》真的是云翔的自传片。
突然明白了他怎么会拍成这样。
人活着,唯一确定的主题便是死亡。
如果想不明白为何生,就想一想如何死吧。
我们该拿怎样的自己去迎接死亡呢?
我一直觉得,从来都不曾有过这么一部同影,能够像永久居留这样真实的反映同志生活;也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一部同影,能够像永久居留那样,走进我的心里面,深深地打动我.....看完这部影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们要是都能做到像Ivan那样,即使是在艰辛的生活中成长,也依旧能凭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撑起一片天地;即使我们所爱的人始终都没有爱上我们,我们也依然能够坚强而孑然的活着,该多好…
Ivan的成长轨迹,看似平淡,却充溢着迷茫和挥之不去的哀愁。
因为他一直相信自己活不过30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云翔导演内心的一种隐愿。
但或许,这对于男同来说,30岁以前都可以恣意的为自己而活吧,那是一个人人生中最青春美好的时光,没有包袱,没有顾虑。
但是三十而立,过了而立之年,面对父母社会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舍得放下呢?
我们还有什么力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呢?
或许,终究如同电影情节一样,天各一方,满是遗憾。
或许,我们应该面对于现实,埋头苦干让自己的物质生活过的更好,可是我们心里孤寂的空洞,又可以拿什么来填满呢?
即使是孤单一人独自闯天下,即使对外面表现的在勇敢,在自己的心里也总会有自己脆弱的一面。
我想Ivan何尝不想抛弃眼前的一切,跟着Windson过活——只要Windson愿意我总是觉得:我们就算有了真正的朋友,知己,我们还是会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只有半个灵魂,我们都需要寻找到在这世上的另一半灵魂,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不会孤单....
我最感动的情节,不是Ivan于Windson初识时的那种温馨而甜蜜过活的场面,而是Ivan与Windson在分离数年之后,相遇在澳大利亚一角的那一刻,以及他们在酒吧里对白的那一段。
一个北上三千多公里,一个南下六千多公里,原以为此生再也不会相遇的两个人居然毫无预备的相遇在了异国他乡——对于Ivan来说,这是多么充满希望的一件事,以为就此可以在一起了,但事与愿为在酒吧里,Ivan终于忍耐不住情感的流露,将头埋在Windson怀里痛哭。
Windson说:看你,像个小孩子一样。
一句:那么你又知不知道,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男人...将Ivan隐忍多年的酸辛,对Windson的爱恋,以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赤裸裸的释放出来。
即使知道最后还是没有结果,但是还是要说.....这——也许就是Ivan的无奈…又或者,恋上直男的无奈呢?
影片中Ivan对其奶奶的爱,以及Ivan在以色列与好友的对白,都深深地感动了我。
还有影片的结局部分:Ivan孤独终老在自己的“床上”....何曾想:自己是否也要过上那种生活,希望与无奈。
可是哪怕只有那么一个短暂的属于自己的幸福,就算孤独终老,又有什么可悲呢?
——我总这样想只不过,想要自己过得好只不过,想要好好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只不过,爱上的是一个直男但,就算爱上的是一个男同,又会不会有一个另一样的景象和结局呢....
同志电影对于主人公的其他社会关系总是闪闪躲躲。
这部也没能抬起头。
当然这个不是主题,我也就顺带提一下。
毕竟看了电影是要写东西的,这是硬性要求。
貌似这部电影试图要拓展一种可能性。
也就是所谓掰弯的可能性。
云海坚持不懈兢兢业业在做的就是试图掰弯一个号称是直男的人。
而林风却竭尽全力的保护住身上那张标记直男的标签。
戏剧冲突就由此产生。
就像掰手腕一样,没有平局,只有胜负,这也造就了悲剧的必然性。
当然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场悲剧。
相爱的人毕竟在一起过,我想这就足够了。
说到可能性,每个人都有无数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样的可能性。
云海想要跟林风结婚,林风想要做个直男,这是他们的选择,没有对或者错。
生命是场旅行的话,那应该是自由行而不是跟团的。
看了这电影我最想写的文章应该是:如何才能泡到高端货,毕竟像云海这样的高端货我还真没见过活的,林风如何能把住这样的高端货是很值得研究的。
虽说只是电影,但毕竟有些许参考价值,毕竟我也只是理论研究者。
首先,健身房是高端货中意的场合,也可能只有健身房才是高端货的活动区域与我的活动区域的交集。
其次,要直,直到你自己都相信最后,勇于献身,在该转身的时候义无反顾的转身,别跟东京爱情故事里的桥段一样,该转身的时候依然傻傻杵在那儿。
但凡同志电影都是孤独的,就像同性恋这件事儿一样,也像人生这件事儿一样,都是孤独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将要达到的终途。
我不害怕死亡,不是因为我觉得它遥远,实际上我知道自己一定会走的比别的人更早。
小时候祖母给我算过卦,说我只有三十岁的寿命。
我很容易就相信了这个预测,一是我当时意识不到死亡的含义,而是我一直都相信祖母说过的每一句话。
祖母把我从小带大,她最疼我这个孙子。
我也喜欢粘着她,喜欢看她的皱纹以及她迷信的时候神秘而虔诚的表情。
每当她把我拥入怀中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我就会有心酸的感觉,我能明显感觉到她的苍老。
我舍不得她离开,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女人,就是她。
当我相信了那个预测,认定自己的生命的期限会很少的时候,我反而活的很豁达。
生活里我从不与人争辩,永远做事笃定,永远在规定时间到达之前完成好目标,因为我心里没有很多的得失感。
我的生活很简单。
很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喜欢大的空间,喜欢无惧无束,喜欢做一些很傻气的事情。
一个人的空间里,没人会笑我。
我只会暗暗偷笑着自己,享受着孤单的乐趣。
但有的时候,觉得寂寞也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公司的女仔,很多都喜欢我,但是我对她们没有感觉。
我知道我这样的男人,是符合这个社会的价值观的,有人看上我,我不奇怪。
但我拒绝去参与到群体活动的世界。
我并非不屑,我只是想过好自己的生活,生命只有一次,我希望能够很充实的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得,但是就连起步,做到的人都很少。
我注定是不同于大众圈子的,我的心里一直有着叛逆的潜流。
虽然我觉得死亡会早点到达,但我并不是一个悲观的人,我喜欢主动去追求我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说,男人。
生命一开始,我的血管,就只为男人而热,而膨胀。
我生来就是一个同性恋。
若我真的喜欢上了一个人,我会为他付出我能做到的一切。
我从不跟人表露我的情绪。
我很沉默,因为我觉得交谈是一件概率性很小的事情,跟周围大多数的人谈话,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是在浪费掉时间。
我生命的时间有限,所以我想找准了可以倾吐的对象,再与之交流。
于是我遇见了一个同样话少的男人。
在健身房的蒸气室遇见的他。
蒸气室是个很gay的地方,但是我每次在那儿锻炼的时候,都是心无旁念。
那天我同样进入蒸汽房,看见一个男人坐着,一开始我没有很在意他,即使他的样子是我喜欢的类型。
但是他接下来的举动让我有点小小的吃惊。
他突然跃起,对着前方打拳。
我惊讶地望着他,他似乎心内很烦闷,动作幅度很大,好像这样才能宣泄心里的情绪。
打着打着他的浴巾突然掉到了我这边,我看见了他的下体。
我突然有点乱,于是低下头,捡起浴巾递给了他,他接过,轻声说了一句:谢谢。
就这样认识了他,很男人的方式。
因为这个自然的举动,我们的交往也慢慢地开始。
他在一家软件公司做技术顾问。
与他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我们话都不多,但是我们在一起有更重要更吸引我们的事情——拳击。
我们喜欢强壮的身体,无关于gay。
挥汗如雨的感觉,让我们觉得自己充满了能量。
但他不是gay。
在我对他有点表白的时候,他很郑重地告诉了我这点。
没有关系,我们还是经常在一起,他搬到了我的住处,我们一起锻炼,打沙袋,一起喝啤酒,一起洗澡,一起吃饭。
我们在一起,做着男人的事情。
搏击带给我们力量的钝感,我们很享受。
我是gay,但我不娘,我爱着身边这个跟我一般内敛的男人。
我们一起锻炼,一起在浮台上打拳。
直到累得喘气。
于是一起躺下看星空。
感受海水在周围飘荡的感觉。
这一切让我觉得很不真实,我没想过可以和一个喜欢的人一起做这么浪漫的事情。
他躺在我身边的时候,月光照着我们,身体的肤色与线条都异常清晰与凸显。
我笑说,我们一个是浪里白条,一个是黑旋风。
他笑我,说我皮肤白的像是浑身涂了蛋清。
我接着他的口吻说了个荤笑话,他再次鄙视的望着我。
在一起的时候,我总会说一些文邹邹的东西,他不太在行这些。
每次他都是笑笑,后来他就开始嘲笑我了,嘲笑我话里的那些词语。
不过我心里很高兴,他把我当做一个可以笑骂的知己了,而不是一个普通朋友。
友人之上,恋人未满。
我很满足。
我不是个急躁的人。
虽然我相信我生命的时间会比别人要短。
日子就这样慢慢的过,我在想,如果能这样跟他生活在一起,我也许会改变我对于宿命的相信;我要让自己多活一点,为了争得多些的跟他在一起的时光。
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很久,但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爱,即使是睡在一张床上的时候。
他说他不可能与男人做那种事情,我表面上平静的接受了他的解释。
坦率说,我为他做过很多事情,包括为他的家里,他家境很不好,我会经常去帮一点忙。
他的父母知道我是他最好的朋友,也很喜欢我,但是他们不知道我对于他真实的感受。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熟的人,有时候却觉得自己总是个男孩一般,什么都不懂。
我弟弟结婚那天,我笑着说,现在你比我大了,你是男人,我是男孩。
弟弟说不应该让他缠上我。
我没有说什么。
我总是这样,很多事情不去辩驳。
我知道弟弟有点偏激,但是我确实有点不懂他真实的想法。
我一直试着去理解他的选择,包括想跟他身体接触时他的犹豫。
他毕竟不是我,无法真正洒脱的去做他想要做的自己。
何况,跟我在一起,真是他想要的吗公司里面有个女孩曾经追过我,她的表达很直接,也很浓烈,但是跟她接触下来,让我明白,我是不会爱上女人,我尊重女人,也喜爱她们,但是除了祖母,我不可能再对其他女人付出比很深刻的感情。
我是gay,这是生来注定的,是天意。
很多事情就是天意,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抵抗天意。
比如祖母的逝世。
接到家里的电话后,我从国外赶了回来,在祖母的遗体边彻底的哭了一场。
祖母带走了我跟以前回忆的最后一线牵连。
我觉得我的生活,要起一些变化了。
回到香港后,低潮期的我第一次跟他吵了一架。
“你可以为了别人做你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为我就不行!
”“你不要逼我。
你明明知道我对你怎样。
除了那事,我为你死都可以。
”“原来你跟我在一起,比死还难受?
”他恼了,“你又横着来,比女人还麻烦!
”我不想跟他吵,但是为什么他要在我最难受的时候,尽给我一些客气的话语呢?
我爱他,在我最脆弱的时候,我需要的是他的怀抱,而不是他的宽慰。
他搬出了我的居所,我又开始了一个人的日子。
我想起了关于自己寿命的那个预言,有点苦笑。
生活若是像现在这样,那我最美好的时光已经结束了,对我来说,很多为之努力的事情,已经失去了意义。
当然,我不是一个会把悲观的情绪带入生活的人。
我依旧充实过着自己的生活。
静静的。
一个人上班,做饭,健身,打拳,一个人到处走走停停。
我以为我再也不会见到他了。
但是没有很久,我们再次聚在一起了。
不过原因却无关乎他。
我接到一张关于他母亲的病单。
匆匆赶去了他家。
见到了他。
他瘦了很多,望着我的眼神很复杂。
我知道他在担心什么。
我从他身边走过,没有睬他,直接扶起了伯母,带她去了医院。
之后的日子,我们一起照顾着他妈。
我们又一次在一起了。
但是我们更多的时候,谈论的都是伯母的病情。
我有时候觉得,我就像这个家的媳妇一样。
他们家人都在夸赞我,我不知道,当我说出我是他的爱人时,他们会不会接纳我。
我一直在把自己当做他家的第二个儿子,当做他的另外一半儿。
别说金钱买不回生命,我把我的积蓄拿出来给伯母治病,在那些特效药的作用下,伯母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见到伯母病情稳定后,我启程去了以色列,我的朋友佐斯在那儿等我。
我去那儿透风散心,也是想避开他一段时间。
我们两个不喜多说话的人,现在在一起除了谈论家中的情况,便只剩下尴尬的气氛了。
在佐斯那儿就很好。
我跟他从没有尴尬的时候,无论我们是说话还是沉默。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们聊天,逛街,看电影,去gay吧,甚至做爱。
我们之间是最丰富的友谊,兼容了男人的舒坦与女人的细腻,男人的直接与女人的粘缠。
这种舒服的关系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没有几个人会拥有这样的密友的。
在死海的沙滩上,佐斯嬉笑我对于他的痴情,我愉悦地接受着佐斯的调侃。
在佐斯面前,一切语言都充满合理,都让我感到轻松与闲适。
到了以色列,才觉得自己真的有点疲倦了。
每天见到的都是无际的景色,蓝天碧浪,一眼澄明,让我暂且忘记世界另一端的日子。
日子又过的慢下来了,在这安静的地方,没有回忆,没有过往,只有舒心的去想着同一个明天的到来。
某天从佐斯那儿回来时,很意外的,我接到了他的电话。
伯母的病情加重了。
没有丝毫的犹豫,我迅速的回到了香港。
在断断续续的检查,化疗,手术之后,伯母还是走了。
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心情一直很低落。
我现在才发现,以前对于死亡的看法是很幼稚的。
死亡不是自己的事情,它关系到周围人的生活的感念,尤其是爱着你的人。
我的生活不是没有压力,只是我从来不跟别人说,尤其是他。
我知道他一直为不能偿还我给他母亲治疗的那笔费用而内疚,我理解他的这份感觉,所以我也没有刻意去找他了。
伯母去世后的那个周末,我开车在城市里穿梭,阳光很大,很强烈,感觉可以照入心底。
这个城市是那么辉煌,掩盖住了一切微小的过往,太多的东西在角落里被遗忘,偶尔想起,已不知处于何方。
心里很堵,一度说不出话来。
开车经过一间伯母生前最喜欢的戏院时,那儿已经拆迁了,只有楼牌还悬在那儿,阳光依旧刺眼的打在上面。
剧院的名字看的我眼泪留了下来。
生活就像这个已拆迁的戏院,千场戏节,都兜转在其中,演绎着,悲欢着,离合着。
我见着那一堆废墟,第一次觉得自己无力来导演好自己的生活。
伏着方向盘,我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几年之后,他爸爸也走了。
他现在跟我一样了,没有了父母可以去尽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
实际上,自从伯母走后,我几乎没去过他家里了。
这次去看他的时候,他很平静,眼睛里呈现着悲伤,但是没有了恐慌。
他已经坚强到可以承受很多的变故了;而且,其实老人都走得很安详,很圆满,除了没有一偿见到他结婚的心愿,两位老人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不知道他是否会为自己内疚。
他是直男,但是他一直没有结婚。
这次见面之后,我们就真的没有什么联系了,他北上三千公里,去了哈尔冰一家电脑公司做IT咨询主管,而我,南下七千公里,去了澳大利亚。
在这个与北半球冬夏相反的国家,我也很彻底的转换了自己的身份,我做了一名导演。
如果我的生命真的那么短暂,我要抓紧时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想起以前,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去日本,在一间美术馆的大厅里,我跟他说了很多关于电影的事情。
他笑我:你现在讲电影的次数比讲电脑要多得多了。
我说我从来没有喜欢过电脑,他撇撇嘴:我知道,你只喜欢我啦。
那时候我只会推他一把,懒得去骂他。
他嘲笑我的日子,已经过去六年了。
我没想到还能邂逅他。
这一次,什么预兆都没有,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就像散步一般随意地,我在海滩上遇见了他。
他坐在沙堆上,模样很浑。
长发蓬乱,眼神颓废了许多。
我都快看不清他的面庞。
他似乎注定会变成这个样子… 没有多想,我兴奋地向他跑去,重重拍了拍他然后挨着坐下。
六年了,我没有时时刻刻想念他,他的面容不需要想念。
不需要我去回忆,他一直在那儿,一直在着,无需怀念与牵挂。
我开口问他的近况。
我尽量掩着我的情绪。
我不是一个轻易外露的男人。
他是来澳洲参加一个IT博览会的,我笑着说还在做老本行啊。
他没正面接我,斜着嘴用一种熟悉的语调说道:我哪像你啊,做什么都行。
我笑了,他还是那个德行。
我接着说,没转行,那你已经结婚了吧?
他回头用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下,说:你还是很在意这件事情。
我不见他很久了,也不知道他的情况。
看他的表情,猜测他是不是离婚了,不想多谈?
但我还是问他:你老婆到底是谁啊?
我认不认得?
他不耐烦:你当然认得,还跟他很熟。
只是我跟他已经离婚了我追着问:到底谁啊他转过头来,狠狠地甩了两个字你啊!。。。。。
他对我还是那么直接。
喜,怒,哀,乐。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种感觉。
我什么都没有说。
他一直不信我会看上他,他说我好高骛远,又怎会有眼光看上他。
我一直没有辩驳,他真是个直男,就连对于感情的态度,也是这么直来直往。
我们一起在在餐厅吃饭。
饭前又一次扳了手腕,还是势均力敌。
我似乎回到了以前的时光,但是这一回,我不会让这感觉再从我的身边溜走了。
我突然对他呐喊起来:我们结婚吧喊完我笑了。
这个不懂浪漫的男人。
没想到我会来这么一手吧。
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手摸摸我的头发,“看你,像个小孩子一样。
”我垂下头,扑在他的怀里。
“你是我一生最爱的男人,你若不信,我死都不瞑目。
”他的眼神终于不再犀利,他温柔地看着我,然后俯下来,吻了我的额头。
其实他一直都明白,其实我们都很明白,我们这辈子,不可能再会把心,交给其他人了。
我以为这是我们新生活的开始了。
晚上我们静静的躺在了一起,我们抓着彼此的手,什么都没说。
一直这样躺着。
我渐渐要睡着了,但是我依旧感觉得到他在我身边的举动。
感觉到他把手从我的掌中抽开,感觉得到他俯下身来,在我的手中塞了一张东西。
我以为那是他为我准备的礼物,便没有回应。
我似乎是真的睡着了,模模糊糊的,我想,第二天我要问他,为什么要给我这个东西。
但是第二天我没有见到他。
那天晚上他走出我的居所后,驾着他的摩托,驶往了海里…他生于1968年。
比我小两岁。
他的生命终止在2007,距离我们初次见面,整整十三年。
我一直觉得他不懂浪漫。
但是他留给我的张东西,上面是一封很美丽的图画:两个赤着身子的男人,相望对方,一起扳着手腕。
那是我和他的照片。
我一直想问他,你到底爱我吗?
从他在我的身边的时候,从他离开我的时候,我都想问他这个问题。
因为他说过,他不会爱上男人,但是他没有直接回答过我,他到底爱不爱我。
我没想到,他会要用生命来回复我这一个问题。
他走了,而我却活过了三十岁,我活了很多年,我跟别人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死,我们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爱的人而活。
我渐渐成为了一个衰老的男人,我没有再次爱上别人。
我的爱人已经走了,他叫做林风。
我叫云海。
我爱林风。
生命给你一些,不给一些,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只有在我们都达到终点的时候,生命才会平等。
唯有爱情,可以在生命里面永久居留。
这不是一部最感动我的同志电影,但这绝对是一部最触动我的同志电影。
如果说大家在这部电影感受到的是云海求而不得的爱的心酸和痛苦的话,那么,我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林风无处可诉的痛苦。
这部电影一直以来的宣传就是:这是一个gay爱上一个直男的故事。
所以这个故事注定是悲剧的。
因此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林风是个直男,或者林风是个伪直男。
其实,从本质上来看,林风爱云海吗?
在我看来那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云海对林风的感情从一开始的放弃到后来的一辈子的执着,没有他从林风身上感受到的爱的回应,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在见佐斯的时候,他才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哪一种拒绝最痛苦?
一个不爱你的gay,还是一个爱你的直男?
所以,真正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介乎同性恋与直人之间,它的名字叫做双性恋。
绝大部分的双性恋都不知道自己是,直到他遇到了一个让他意识到的人,云海对于林风就是这一个人。
林风依恋这云海,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就算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他们可以彼此分享。
对于林风而言,云海的意义早就超出了他对于朋友的定义。
没有一个纯粹的直男,可以跟一个同性恋赤裸相对,十指交缠,更加不会有一个朋友允许自己的同性恋友人和自己赤裸沐浴让这个友人在自己身上发泄欲望。
林风对云海,无疑是有着他自己的珍惜与呵护的。
而这一种感情远远高于林风自己口口声声的友情。
所以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同性恋与双性恋之间最大的不同:情与欲。
云海是一个真正的gay,他渴望男人的肉体,渴望同性之间的激情,所以片中也不断出现云海在外面寻求身体上的慰藉的情节,甚至是SM。
他渴望一种肉欲上的放纵与融合。
这是理所当然的,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爱情从来就是情与欲的高度统一。
林风又何尝不明白,所以他坚称自己是个直的,因为他做不到林风所需要的。
他离不开林风,可是又给不出身体,所以他知道林风睡在他身边自慰,也只能侧身咬牙忍耐。
他可以和云海双手紧握在观望台看星星,他可以和云海赤裸相对畅谈对饮,但是他做不到真正的make love。
就在那一晚,云海终于无法自控在海滩的栏栅边和林风热吻,脱下林风的裤子,林风如果没有想着真正在一起,他不会回拥云海,只是到了最后,也只能够给云海一句:对不起。
他努力了,只是做不到。
如果说林风和云海还有什么最大的差别,那就是在于彼此的社会背景。
云海无时无刻都在流露出他的潇洒脱俗,那是因为他有着他骄傲的资本。
他与家庭的关系不算亲密,所以他没有了家庭的压力。
除了佐斯,他没有过任何的感情关系,所以他没有情感上的负担。
他能力卓越,身家丰厚,所以他没有经济上的窘迫。
这一点是与林风截然相反的。
患有肺癌的母亲,工作的不如意,委屈跟了自己多年的女友,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仅是经济上也是道德上的枷锁。
更何况他一直以直男的身份来看待自己,所以他才会做出结婚这样的决定。
这一晚无疑是最让人心酸的。
如果说林风和云海曾经怎样明确地表示出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伤害,那么就是这一晚。
云海刚刚失去最爱的祖母,林风又要结婚。
结婚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明白。
林风不想结婚,碍于种种却不能不结婚。
他知道云海不会明白,因为彼此的处境相差太远,更何况他坚持自己是一个纯直男。
云海彻底崩溃:你可以和别人做你不愿意的事情,只有和我不可以。
这一句话也是刺中了林风的心,林风不是不愿意,他只是做不到,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明白他为什么做不到,所以他说出来的那一句话其实是多么的心酸:你知道我对你怎么样的,除了那件事情,我为你死都可以!
这其实是对云海的告白。
既然可以为对方死,那又怎么不是爱?
精神上已经没有办法承受再大伤害的云海只对林风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原来和我在一起,比死还难受。
如果说本片唯一的比较强烈地表现出两者之间隐藏着的矛盾的话,那么就是这一晚。
很多人都说,观望台看星星,以及澳洲海滩的重逢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和亮点,那么对于我来说就是这一个争执的晚上。
这是林风第一次表示出他对这份爱情的重视和痛苦,感情上而言,云海对于他已经是一个高于生命的意义。
可是他却不能够去捉住这一分爱情,因为他知道他不能够给予。
没有人可以清楚地体会那一种痛苦,明明可以为对方舍弃生命,却不能够实现对方的期待,是怎样的一种无奈。
更可悲的是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不能够,连自己都不明白。
这是双性恋最深刻的一种痛楚,爱情的依赖不能伴着身体的迎合,是双性恋最无奈的悲哀。
六年后澳洲的重逢,很明显林风是特意去找云海的。
那是本片的高潮。
“你老婆呢?
没陪你来吗?
”“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有老婆?
”“别玩啦,到底跟谁呢?
可以讲吧?
”“可以,为什么不可以。
你和他很熟呢,不过我们离婚了。
”“谁啊?
”吃惊。
“你啊!
”愤慨。
这短短的几句对白,是林风的表白,也打破了云海伪装的潇洒。
对于林风而言,六年前的一段是不可抹去的,也是意义非凡的。
云海对于他,从来就是一个爱人。
如果说他结婚了,那对象也是云海,他从心底里承认了云海。
也是这一句告白,让云海借酒壮胆求婚,然后又到回了那一个怪圈。
云海是个纯gay,林风却是个双。
他不能够给予身体,而仅仅只是爱对于云海而言却是不够的。
他只能够宣称:你是弯,我是直,我们所走的路不一样。
我不想再伤害你。
云海最后也只能够哭着表白:你是我这辈子最爱的男人。
如果你不相信,我死也不会瞑目!
林风在云海熟睡的时候把云海六年前寄给他的照片放在他的手中。
那是他们两人年轻时赤身裸体比手腕的照片,背后曾经有着云海的留言:那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从前。
从这里我看出来林风无奈的爱情,如果不爱,怎么会把这样的一张照片在身边珍而重之保管这么多年。
又怎么会在这种时候给回云海。
最后林风死了。
任谁看了都以为是自杀,但是导演却说是意外。
那就真的意外到了观众了。
那样的设计和镜头,无论怎么看来都是自杀。
我也以为是自杀,那样痛苦的活着,也许死亡才可以留住最美好的一刻。
或许是因为这是导演半自传性的电影,所以有了这样的设计,真正的林风还在世界上活着。
或许有人会奇怪,我为什么会得出林风是双性恋的结论,其实大家都明白,真正的纯gay不会爱上异性,就跟真正的纯直人不会爱上同性一样的道理。
无论身边有多么感动或者美好的同性或异性,那也绝对只能够发展成朋友,不会产生爱情。
只有双性恋才会有这样一个基础。
林风就是一个典型的后天型的双性恋。
而这一种双性恋比任何同性恋或者异性恋都痛苦,因为他们的爱情与他们的身体没有办法达到统一,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从来就没有答案。
我有时候也很想弄明白,既然可以这么深爱,为什么就是不可以跨越身体的那一条界限?
平淡的故事,因为影像的表达变得超有冲击力。像李佳琦卖货的时候不断按铃铛。对的,就是这种感觉。一个彩色的油画铃铛。
这片子有点意思,但观影过程也有点犯困。男的真是造孽啊,甭管虐的是不是外星人,他们这变态和残暴的基因确实是改变不了。反倒是最后人类灭绝了,一片祥和的感觉😂另外俩人的对话就如同网络对线,认知不同,完全不同频率,讲多了也挺无聊的。
35mm Chineses Theater A Perfect film for Halloween!
我这被兰斯莫斯骗进电影院的毛病到底啥时候能改了。各种层面上一无所有且毫无价值的电影,结尾的gotcha姿态更是让人无语到发笑——因为真的零人在意。一星给两位演员,在如此空无一物的情境里努力表演的样子让人心疼。
最疯癫的剧本,最悲伤的内核。当“拯救地球”成为一个疯子的呓语,其所照见的现实反而无比真切。一场笑到流泪的悲剧,震撼人心。
美国平民与上层阶级的矛盾已不是党派斗争、阶级立场、贫富差距可以解释的了,她或他各活各的,可当矛盾引爆时的行事动机和心理曲线变化却如出一辙。你疯魔,我成活。兰斯莫斯的改编完全融入怪奇细胞,凭一个韩国科幻故事的蓝本直捣欧美的政治心脏,相较其近年几部作品更加诡异惊悚、血腥暴力。Cult级别的科幻变奏,令人捧腹又不寒而栗。艾玛·斯通、杰西·普莱蒙两个活脱脱的戏疯子,与兰斯莫斯的视听体系日渐完美适配。
最近都流行这么重口吗,拍可怜的东西上瘾了?
导演风格依旧显著到让人瞠目结舌,被导演调教的石头姐也非常夺目。话题度完全是满分的,风格完全是独特出彩的。但是,一些本真的东西在这一系列里越来越缺少,作为观众来说其实是越来越需要的。如果还有下一部,希望没有。
音乐很好,结尾的奇观很精彩,中间真的够疯,以及拍的美国乡下太真实了吧!看得我太代入了!Plemons长得太像疯子了。emma感觉很享受在电影里被虐。感觉没事就需要一场这样的mindfuck
看多了高概念感觉没什么惊喜了
我觉得比poorthings好看;emma姐你真走火入魔了
兰西莫斯又随手甩出了一部世界观层面大爆炸的前卫概念电影。《拯救地球》讲的是劝说的艺术:信念、说服,以及那古怪拉扯的逻辑内核。他标志性的冷调子混上那种他独有的扭曲幽默,让整个过程既冰冷变态又好玩。我没看过原版的韩国电影,所以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很新鲜惊喜。我听说剧情几乎和韩国版一模一样,而且韩版更变态更折磨,但这个概念和兰西莫斯的导演风格契合得太完美了,所以情节虽缺少新意,还是一部各方面成熟的好电影。
#Venezia82#没看过原版,但这部翻拍给人的感觉还挺浑然天成的兰斯莫斯风格的。两位主演的演技十分突出,和强烈的艺术风格共同撑起了本片。石头的角色情绪比较单一,不觉得三封有戏,但这是一个相当有趣和精彩、演了就很值的角色; 杰西的角色更有层次一点,胜在既有脱离现实的偏执和喜感但也有落到实处流露出人性的一面,是第一主角。看两人的对手戏真是过瘾。成片质量也足够好,看好有奖。
#2025HKAFF 兰斯莫斯看多几部有点审美疲劳,可能是我的问题没有太爱这种视觉强烈的怪诞主义风格,比较敏感情绪化的石头姐在他的电影里依旧释放得很肆意很自在,但下次是否可以换个导演换种方式演。
#ven82记者会有两位演员佩戴了🇵🇸的徽章。(多一星)普莱蒙的演技很出色让我忽略了他的长相,细节处理很好。石头姐比善良的种类表演要收敛,但是如果为了自虐而冲奖的话估计是没戏的,更像是艺术行为想冲破演员这个职业称谓艺术家(no),只希望石头姐能清醒点别再和兰斯莫斯合作了。。。。。(说自己的造型其实还不够大胆也是。。。好吧)
脑子都是看完编号17浪费一晚上生命的记忆 于是又这样浪费一晚上生命 连愚蠢的点都一模一样 马勒风bgm硬凹那些尴尬的极左阴谋论情节我真是笑哭了
比预想的好很多,其实较长一部分都觉得只值两星,但从艾玛斯通的那段话开始内容极度舒适,片尾字幕的环境声胜过一切的片尾音乐,很巧妙的运用。兰斯莫斯用他的影像风格成功地使其情节的可讨论性不再存在,聪明人、蠢人、有钱人、穷人、好人、坏人,这些都不重要,反转不再有意义,而他,或者说我们,期待的是结局的必然。比较遗憾的点是美术风格丧失了一些特点。这才是比poorthing更值得最佳女主角的存在。
无论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你都必须承认emma stone的表演一直在进化。
兰斯莫斯为了结尾这碟醋包了整盆饺子。
能猜到反转结局的 mindfuck 片,石头和普莱蒙在囚禁空间中演话剧,后者把阴谋论入脑入心入魂的状态演得很到位。只是过程着实是有些烦躁了,结尾又透着自作聪明,难以喜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