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绽》。
8分。
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导演,安东尼·霍普金斯、瑞恩·高斯林、裴淳华主演作品。
这真是一部值得讨论的电影,它开放的结局给了观众太多的想象空间。
这种空间既是对故事对案件的复盘,也是对美国法律的讨论。
在美国,甚至在部分州,何为有罪?
如何定罪?
好莱坞很多电影都探讨过这个问题,这一部尤其好。
霍爷饰演的富商特德冷静谨慎,面对自己妻子的出轨,他悄悄掌握好了证据然后十分平静的完成了对妻子的射杀,制造绑架假象并通过监控看着园丁报警,然后销毁相关证据坐等谈判警察的到来。
但在法庭接受审判时,却突然爆料那个进房间和他谈判的警察跟他的妻子有染。
根据法律,特德被当庭无罪释放。
高司令饰演的公诉律师威利瞬间陷入巨大的漏洞旋涡中。
面对霍爷布下的深渊,威利该如何翻盘?
他找得出破绽吗?
霍爷在法庭上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很遗憾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被解读——即便是一个坏了的闹钟,它每天也有两次时间是准的。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当然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是人们对于法律和正义的美好愿望。
天下没有不漏鱼的网,能一手遮天的,不是天网,似乎只有锅盖。
正如这部电影的情节,尽管编剧的构思缜密精巧引人入胜,但也并非毫无破绽;更如美国自我标榜的法律体系,越是想要尽善尽美,越是自缚手脚,武功尽失。
实在爱死霍普金斯那一眨眼的风情(想过用智慧、深邃或是意味深长来代替风情这个词,却发现非风情不能表达爱死情绪的强烈)。
也许高智商罪犯都喜欢玩老鼠捉猫的游戏,当Ted屡次以蛋壳或是钟摆来提示年轻的Beachum,谁知道他不是也隐隐盼望着棋逢对手酒逢知音?
Beachum这个角色的类型与性格设置应该也很现实,各个城市里都充斥着这样一帆风顺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的年轻人,直到他们真正遇到命运的挑战。
大多数人会选择妥协,回避,绕上一个小小的弯然后继续锦绣前程;而只有少数无畏勇敢有坚定信念的人才愿背负前途命运放手一博,然后,不成功,便成仁。
有这么一种电影,明明你在开头就猜到了结局,却仍然对中间的过程充满好奇不能自已。
而事实上,它也会以巧妙的构思意料外的情节来回报你。
就象人生必然以出生与死亡作为始末,但谁又愿意放弃走上这么跌宕起伏充满意外的一段呢。
在我被别人推荐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这部电影是有很高的期待的,毕竟霍普金斯老爷子的汉尼拔形象过于经典,而在这部电影中他又再一次出演了高智商的罪犯,所以这很难让人不对这部电影满怀期待。
看完电影的时候,我是激动的,毕竟好久没有在银幕上看见这么精彩的罪犯形象了,我甚至想给出4星甚至以上的评分,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我发现,在影片的核心部分(或者说我认为的核心部分),这部影片并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影片中大量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ryan gosling 和 anthony hopkins在事件发生前后的地位与态度,给演员们留下了极大的表演空间,所以本篇影评也打算使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同类型题材电影之间的对比,来说一说这部电影的不足。
前几年曾有一部《消失的爱人》在观众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故事的大体结构和叙述方式上,二者大同小异,都是让观众以上帝视角开头,先了解了案件发生的始末,在通过抽丝剥茧去解释反映一些问题。
但在电影的主题上,二者则有本质上的区别,《消失的爱人》通过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深入反映了一种由婚姻关系为起始导致的一种病态的两性关系,甚至可以让人读出两分平权主义的味道,但是本片则是在法理上,探求了诸如“毒树果实理论”和“禁止双重危险”这样的英美法系原则的合理性,颇有点《十二怒汉》的味道,就我个人而言,这种与法理探讨相关的影片,是非常对我的胃口的,但是本片给人的感觉,就只是仅仅提到了这两个概念,从故事的结构上也看不出任何的深究的迹象,在剧情深度上出现了极大的空缺与不足,这让我觉得非常失望。
除了剧情深度,剧情本身也让我觉得非常突兀,在影片的前中期,导演对叙事节奏的把控可以说是完美,但是在结局部分,却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感觉导演因为过于追求情节上的转折与冲突,而使得人物通过一个多小时建立起来的合理性背一点点磨蚀掉,使得人物最终符号化,扁平化,最终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导演除了在刻意炫耀自己讲故事的技巧之外,并没有认真的对这个故事本身进行雕刻,因而使得这部影片的质量无法再上一个层次。
最后,本片ryan gosling 和 anthony hopkins的演技,尤其是后者,依然将这个高智商的罪犯演绎的栩栩如生,让人没有什么挑剔的空间,至于前者,由于本片是其早期的作品,略显青涩实属正常,但是对比同年龄段来说,已经非常优秀了,如果观众们想看到他更加纯熟与出色的演绎作品的话,《爱乐之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本部影片在剧情上可以说是勉强及格,而ryan gosling 和 anthony hopkins的出演,倒是阻止了本片口碑的断崖式下跌,如果各位有些许空闲时间,相比于其他垃圾电影,本片也还是值得一看的。
这又是一个百万富翁谋杀妻子的故事,《超完美谋杀案》是我看过的另一部丈夫谋杀妻子的电影,非常经典。
两个案件动机有一致的部分,那就是妻子出轨,对丈夫不忠。
这部片子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百万富翁克劳福德是绝对的主角,与此相反,瑞恩.高斯林扮演的控方律师威利则成为绿叶。
不得不佩服安东尼.霍普金斯出神入化的演技和强大的气场。
克劳福德是百万富翁,在航空公司工作,显然他是那个发号施令的人,可以精准找出问题所在,也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他有豪车、有豪宅,还有美丽的妻子,是人生赢家。
克劳福德应该不是一下子才发现妻子出轨的,他早有准备,从公司回家途中,他直接把车停在妻子和情夫纽奈利偷情的酒店旁。
克劳福德是个极其聪明之人,他给大都会部打电话找纽奈利部长,得知纽奈利部长今晚6点才来,确认眼前和妻子偷情的男人就是纽奈利。
克劳福德躲过摄像头,进入到妻子和纽奈利的酒店房间,把纽奈利的手枪和自己的手枪对换,这是整个谋杀案的关键,直到最后才被揭晓。
克劳福德一直等到老婆詹回家,他表达了对詹的爱意,然后点出妻子和别人出轨的事实。
“知识带来痛苦,我正在习惯它”,多么经典。
知识使得克劳福德比别人更聪明,也更强大。
克劳福德毫不犹豫地朝妻子的头开枪,詹立刻倒下,就连击中的位置都有极其精准的把控,克劳福德不希望妻子死,又想让她受到惩罚,结果把妻子变成了植物人。
克劳福德把子弹藏起,冷静地朝着传呼射击四枪,把自己的衣服烧掉,用热水洗澡,换了身干净衣服。
他故意让园丁报警,把警察引过来。
果然纽奈利过来了,他是洛杉矶警察局的人质调解员,克劳福德也算准了他会来。
克劳福德要求纽奈利一个人进来,两人放下枪,实际上克劳福德是在为换枪做准备。
他告诉纽奈利,他朝妻子开枪了,纽奈利看到家里的画知道了克劳福德的妻子正是他的情人,纽奈利愤怒不已,攻击克劳福德。
在此之前,克劳福德再次把纽奈利的枪和自己的枪对调。
当克劳福德被制服后,纽奈利拿着那把杀害詹的枪走了,他并不知情,所以警察无论怎么找也找不到那把枪。
那把枪仿佛是凭空消失了。
至此,克劳福德制造了完美的凶杀案。
威利是个年轻有为的律师,野心勃勃,他接手了这个看似简单的谋杀妻子案件,结果却出乎意料。
克劳福德不需要律师,自己给自己辩护。
之前签署的认罪书,因为纽奈利和克劳福德妻子偷情而完全不可采信。
至此,克劳福德把证据聪明隐藏起来,而且检方简直拿他没办法。
纽奈利在法庭上失态,攻击克劳福德。
年轻的威利一次又一次查找真相,甚至不惜冒着前途被毁的危险。
他决心寻找真相。
事情直到纽奈利自杀,手枪被检验出是克劳福德谋杀妻子那把枪。
克劳福德犯得最致命的错误在于他把妻子的氧气管给拔掉,妻子死亡。
这样,警方就能取出克劳福德妻子脑部的子弹。
至此,克劳福德完美的犯罪露出了致命破绽。
案件真相得以还原。
奸夫和妻子都死掉了,我想,这是克劳福德最想要的结果,至于自己进不进监狱,好像意义也不是很大了。
克劳福德的故事给我的启示:启示一:做事要讲究证据,有逻辑,不要意气用事。
威利想尽一切办法也无法找到证据,还是没放弃,寻觅到蛛丝马迹,终于找出了克劳福德的破绽。
启示二:为人妻,为人夫,要忠于另一半。
好像谋杀事情总是发生在一方出轨另一方的故事中。
启示仨:克劳福德思维缜密,逻辑清晰,遇事冷静,源自于他的知识。
知识带给他强大的力量,这也是他成功的秘密。
男主角最高明的地方不是换枪,而是利用了“毒树之果”原理。
因为那个警察与被害人及嫌疑人有特殊关系,所以他不应该参加该案的调查和取证。
他取的证,在法律上均不能被用于对被告不利的认定。
所以只要是那个男警察进来处理,带不带枪,换不换枪都无所谓了——他取到的枪、子弹和口供都会被法官忽略男主角的目的并不是杀人然后脱责这么简单。
他的目的更主要的还是要让那个警察身败名裂。
这部电影里,男主角唯一失算的地方,就是最后这段和盘托出。
这是他的大意和过于自信。
如果没有这段对话(毫无疑问被监听,而且男主角也知道极有可能被监听),即使女主角死后取出了子弹又怎么样?
照样是根据“毒树之果”原理,不能认定他开了枪,也就不能认定他停掉呼吸机是犯罪。
但有这段对话在,一切都变了。
他停掉呼吸机的行为是为了杀人灭口——这是有合法的取证的(监听录音)
本片的长处主要是两点:一,一个不错的悬疑故事作为框架,一开头颇“希区柯克”,中间夹杂着几场精彩纷呈的法庭戏和一条苦苦寻求线索的侦破线,不紧不慢的节奏一直到到结局处的收尾,这个猫鼠游戏让人大呼痛快。
二,一老一少两大演技派斗法甚为精彩,可能不少人会说霍普金斯还是到死不变的“汉尼拔”款,可就是这个作派,加上一份老而弥坚的翩翩优雅,让人再次叫绝。
至于最后,到底是老廉颇尚能饭,还是周瑜意气风发?
唯一让我不满的是罗莎蒙德·派克Rosamund Pike那个角色,实在显得有些多余。
9分原贴链接:http://tintin76.blogcn.com/diary,4192823.shtml
不得不说,刚开始我给这部电影打的是五颗星。
当时刚看完,特别兴奋,有小帅哥的原因,有大叔的原因,也有众望所归的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的原因。
可是睡醒一觉,我还是觉得这电影充其量只有四星。
原因很简单,一部用严谨的推理和紧凑的情节来吸引观众的电影,如果有漏洞岂不是很要命。
所以这四颗星分别是给两位男主角,不错的点子,和看电影是内份激动的心情的。
我得说有些情节真的很奇怪,比如片头老头子的出场,然后老头子为什么会在谋杀之前对妻子说那么一翻话?
又为什么会对小帅哥做了那么多的调查?
小帅哥明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去医院,还去法官那里要了什么?
莫非这些情节纯粹是在渲染气氛?
那可真够矫情的。。。
更何况该交代的就要交代出来。
我开始想不明白老头怎么会知道nunally跟他有一样的枪,后来才反应过来。
应该是他先知道自己老婆给他头上抹绿了,然后他就调查是哪个男的那么cao dan,然后想,诶,我要是买一把跟他一样的枪,我就能怎么着怎么着了。
应该是这样,否则就解释不通了。。。
其实老头子就是太过执念,如果他不置妻子于死地,什么事都没有了。
小帅哥拿不到子弹,这案子也没办法再审,nunally已经死了,妻子植物人了还破了相了,何必呢?
人家nunally也说了,一共才约过两次会,你至于吗?
而且我不喜欢内结局,干吗非得又把开庭演出来。。。
真是戛然而止啊,好像导演有一种【终于完了啊。。。
赶快拍完了结束了】的感觉。。。
而且小帅哥没和美上司在一起,尽管我不喜欢姐弟恋,美上司这个人物也很多余,但还是有点遗憾。
不得不说我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
总体感觉就是情节拖沓,让人看着昏昏欲睡。
最后的结局也不是很让人满意。
老霍出场看出核磁共振都无法看出的问题,肯定是个科学大拿,开着跑车,思维严密。
直到枪杀妻子以及警官进入房间,达到了情节的第一次小高潮。
可惜,而后是无尽的过场。
先说情节:我一直不明白律师的新律师事务所的意义何在?
我一直不太理解律师的女上司在情节推动上有啥作用?
那一场庭审其实也没太多的意义。
砍掉过场戏,就是描述的小律师寻枪最后骗了老头子的过程。
老头子既没有使用其深厚的背景难为小律师,进而体现其卓绝的意志。
老头子也没有使用精湛的科学技术隐藏犯罪过程。
再说细节:老头子杀妻子后穆然向摄像头望去的那一眼,以及家里那复杂的“滚动珠子的仪器”都让我对犯罪圈套浮想联翩.....可是,可是,可是谜团并没有一层层拨开,就是小律师看到两个一样的手机,一拍脑袋,我明白了!
最后老头子就是换了把枪!
就像美女穿着制服诱惑你半天,在你面前大秀钢管舞,而后又是脱衣舞,然后,然后突然美女就走了........ 就走了.........走了.......看完之后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看完《超完美谋杀案》过来的,本次是3刷,每次看的时候都能看到新的细节,都有不同的感受。
1.和《超完美谋杀案》相比,还是有一定可比性的,同样的杀妻动机,甚至同样都是以浪女出轨滚床单开场,当然犯罪设计完全不同。
《超完美谋杀》翻拍自希区柯克。
2.又一部关于“一罪不能二审”的片子。
美国很喜欢拿“一罪不能二审”的制度设计说事儿,不过我也看得乐此不疲。
印象中迈克尔·道格拉斯(又是你)的 《高度怀疑》玩的也是这个,回头再刷一遍了。
3.在本片里我第一次见裴淳华,当时被她的颜值惊艳到了,那时候裴淳华女士还叫罗莎曼德·派克 ,片中扮演的精英律师绝对是她的颜值巅峰,远超后来让她名声大噪的《消失的爱人》。
美人终有迟暮时啊。
4.高司令饰演的公诉律师中规中矩,正义,原则,思维跳脱并不循规蹈矩,只是在被凶手玩的团团转时的挫败感感觉并不到位。
5.《沉默的羔羊》给安东尼·霍普金斯划定了一个脸谱,只要有狡黠的,阴谋的,老奸巨猾的变态都找他,老爷子也演的乐此不疲。
6.学了一招用挠脚心判定是否脑死亡的方法,挠脚心的时候,如果脚趾向下弯曲,代表还活着,脚趾如果向上弯曲,则可以考虑结束生命了。
7.在阴谋片里,顶着光环的主角通常会通过一件小事儿灵光一闪,继而拨开重重迷雾找到真相,但是感觉高司令通过拿错手机的方式醍醐灌顶,有点儿low,私以为可以设计的更巧妙一些。
以上。
开始10分钟就猜到到底怎么回事了所以看起来也就没意思了结尾不好,人物都不丰满,不知道导演着重刻画的是哪位?
看的不舒服
平淡的故事,因为影像的表达变得超有冲击力。像李佳琦卖货的时候不断按铃铛。对的,就是这种感觉。一个彩色的油画铃铛。
Yorgos Lanthimos我对你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Ari Aster你也一样
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演员好,镜头好,配乐好,故事更好,结尾上大分,值得二刷的电影。
?
这个结尾让我感觉被导演嘲弄了
没有Cloverfield lane好看,但说实话看完下来没啥惊喜也没啥很反感的地方…演技还是看着过瘾的,有些地方小幽默也抓得不错吧结局里那群人的造型让人一言难尽……但最后那一段的死相还是很有意思的
比预想的好很多,其实较长一部分都觉得只值两星,但从艾玛斯通的那段话开始内容极度舒适,片尾字幕的环境声胜过一切的片尾音乐,很巧妙的运用。兰斯莫斯用他的影像风格成功地使其情节的可讨论性不再存在,聪明人、蠢人、有钱人、穷人、好人、坏人,这些都不重要,反转不再有意义,而他,或者说我们,期待的是结局的必然。比较遗憾的点是美术风格丧失了一些特点。这才是比poorthing更值得最佳女主角的存在。
两星半。本片可以看作兰斯莫斯风格的总和 —— 极端电影的多元素组合加上寓言图景的奇诡设定。只想说杰西普莱蒙的表演太杰出了!在如此单薄的文本和滑稽的概念之下竟然能够完全把握住这般复杂的表演基调和性格色彩,更惊人的是他的表演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几乎可以说是在处处试险。在内敛与外放之间、平淡与过火之间、压抑与狂躁之间以及清醒与迷失之间,表演难度恰恰在于多重微妙的平衡状态,不仅要在其中平滑地调动技术,且时常要在语言与肢体的错位中保留它们的自然特征,这在表演上有着极高的要求。他通过创造演员的分体(可控的人格)与角色的远景(瓦解的轨迹)来实现主角这种畸形的坚持、真切的信念。这是寻常与异常并存的卓越表演,内在的合理与外在的荒谬同频,足以确认杰西普莱蒙是一位顶级的技巧派演员。年度最佳男演员候选。
好看… 非常典型的兰斯莫斯风格,在影院看他的电影冲击力翻倍
有趣
石头姐继Poor Thing后,又到了next level!演技大爆发不说,为电影直接剃光头也牺牲太大。电影荒诞之余不会让人觉得无聊,最后的大反转直接让一步绑匪类型片上升为科幻伦理片!
出了电影院打开豆瓣一看演职员表,又又又是《可怜的东西》《圣鹿之死》的导演。我的观后感依然是“我看了个什么玩意儿”。
美国平民与上层阶级的矛盾已不是党派斗争、阶级立场、贫富差距可以解释的了,她或他各活各的,可当矛盾引爆时的行事动机和心理曲线变化却如出一辙。你疯魔,我成活。兰斯莫斯的改编完全融入怪奇细胞,凭一个韩国科幻故事的蓝本直捣欧美的政治心脏,相较其近年几部作品更加诡异惊悚、血腥暴力。Cult级别的科幻变奏,令人捧腹又不寒而栗。艾玛·斯通、杰西·普莱蒙两个活脱脱的戏疯子,与兰斯莫斯的视听体系日渐完美适配。
为啥翻译成拯救地球??虽然Bugonia也挺莫名其妙的……今年第二好看,第一是Weapons凶器。前面剧情紧凑悬疑,后面还是有点拖拉,结尾有点恶搞了。虽然是万圣节档期的,但是算不上恐怖片,惊悚片都算不上,悬疑有一点,主要还是荒诞幽默讽刺吧。
的确没到前几部类型片的程度,但也够刺激,结尾可预测却依然让我笑出声,石头姐真的拼
这个结尾反转和寓意还是很好猜的,不管底层可怜还是上层可恨,人类都已经没救了,猫猫狗狗留在这个世界就好啦。(石头和兰斯莫斯已经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中无法自拔了,求石头姐拍点别的吧
七分,观感介于善良的种类和可怜的东西之间。最后的revelation和展开不太喜欢,如果是人斗人或许讽刺意味和现实性都会更强一些。有点类似Conclave,结局荒诞到底反而让观众出戏。
被结尾爽到了
最疯癫的剧本,最悲伤的内核。当“拯救地球”成为一个疯子的呓语,其所照见的现实反而无比真切。一场笑到流泪的悲剧,震撼人心。
I knew this is always a deceiving game between the director and the audience, the ending was written on the wall all along, just cheesy and cheap, you can’t fool me with this 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