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进出口

Import/Export,寂寞边界

主演:Ekateryna Rak,Lidiya Oleksandrivna Savka,Oksana Ivanivna Sklyarenko,Dmytro Andriyovich Gachkov,娜塔莉亚·巴拉诺娃,Miloslava Kubkova,Katka Ackermannová,Lucie Radlová,Zdenka Tothová,Natalja E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法国,德国语言:德语,俄语,斯洛伐克语,捷克语,英语年份:2007

《进出口》剧照

进出口 剧照 NO.1进出口 剧照 NO.2进出口 剧照 NO.3进出口 剧照 NO.4进出口 剧照 NO.5进出口 剧照 NO.6进出口 剧照 NO.13进出口 剧照 NO.14进出口 剧照 NO.15进出口 剧照 NO.16进出口 剧照 NO.17进出口 剧照 NO.18进出口 剧照 NO.19进出口 剧照 NO.20

《进出口》剧情介绍

进出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乌克兰的单亲妈妈奥尔加(Ekateryna Rak 饰)不满在医院的低薪工作,到了奥地利寻求更好的生活可能性,她做色情视频女郎,又到富人家当保姆,在清洁公司也工作过,生活始终颠沛,遭遇了各种波折。奥尔加去医院做清洁工,她所打扫的病房住的都是老人。在生命末端的老人和处于生活边缘的奥尔加都是孤独且绝望的。与此同时,奥地利的年轻人保罗(Paul Hofmann 饰)在国内活的十分辛苦,为了狗他和女朋友决裂,又被人追着索要欠债,保罗身无分文,遭人殴打和戏弄。走投无路的保罗前往乌克兰。在宾馆昏暗的房间里,保罗看着继父绕有兴趣的和妓女逗乐,对此他毫无兴趣,只想着钱的事...... 乌克兰与奥地利的两名年轻人奔赴彼此的国家,但都难以摆脱生存的逼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昨日的美食2020新年特别篇跨越时空的爱冰峰暴花木兰金帐汗国拜访小屋浪潮终止战火琴场高手之灵魂暴走锦绣前程格桑梅朵干将莫邪之雌雄双剑面朝大海储灵空间所罗门的伪证夺宝五福星美哉琉璃:巧匠大比拼第三季迈克尔·杰克逊的万圣节浴血黑帮第五季夺命魔瞳萨特本宇宙战队球连者VS宇宙小队养父白日之下刑房未来日记Redial黑狱风云2风云九州2英雄梦千年敬祈

《进出口》长篇影评

 1 ) 说说咱们这的养老

老年痴呆症 咱们这也不少了。

小时候在农村就听说“返童”这个词汇。

返童就是老了之后人的行为 意识行为能力下降到儿童水准了。

日常门诊对此也有所耳闻。

这些老人是什么生活状态??

多数情况是被关在家里 行为被限制。

想想也很可怜的。

虽然不缺吃喝 不缺暖被但操劳一辈子了 60岁 70岁小脑萎缩了 脑干萎缩了却被孩子们当孩子养了。

昔日威严的家长仿 佛被拔牙的老虎只能悉数 听凭晚辈使唤。

有配偶有老伴的还算幸福的--毕竟是由同龄人 昔日配偶看护。

那些失去配偶的就可怜多了--只能是被限制在狭小空间门内 如同宠物狗一样被圈养。。

跟西方人不同 长期以来中国人还不时兴社会养老---认为只有孤寡绝户才被寄养在社会养老机构。

好在时代也在变迁。

生活条件医疗保健的改善社会老龄化--- 老人只能越来越多。

眼下养老院也俨然成为朝阳产业。

及时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再过20 年 30年 我们老了 将是更加平常的事情。

 2 ) "万恶的奥地利"

既然已经有了评论,还以为自己会是第一个的,的确没有想到会有人关注这部电影,不管上面这位通过什么渠道看到此片,还是很难得的.我是在上星期才弄到的片,Ulrich Seidl这片的确导的很尖锐刻薄,看过这片的外国人估计没有会再想到奥地利来了.通过片里几个主人公(外国人)的遭遇来说明奥地利的社会现状. 说真的,片里的故事在这里发生的可能性我是完全不排除的.这样的事在这里肯定是有的.再看看昨天(28.9.2008)奥地利的政党选举结果,排外党的选票从来没有过这样历史性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排外党的人进了parlament,外国人在后来的两年估计是越来越难留的,就更别说什么入国籍了.Das Wahlergebnis 2008:http://orf.at/wahl08/希望这片能尽快在orf或是3sat里播出.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万恶的奥地利".PS: Ulrich Seidl是个不错的奥地利导演,感谢他为我们奉献的此片.对了,网上应该可以找到片子bt和rapidshare的下载,不过应该都是德语(Wienerisch)原版的.

 3 ) 进出口

一部纪录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吸引观众的就是让观众看到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他周围环境的变化,与其他人和事之间关系的变化,在外界环境改变下他内心的变化,和由这内心变化引起的行为方式的变化。

这种对真实的捕捉,不论是以戏剧的方式,以纪录片的方式,还是以电影的方式似乎有着对观众永恒的吸引力。

《进出口》有意避开了剧作家眼中的戏剧性,而对事实产生的戏剧性,这种最本源的戏剧性进行了探索。

这表面上降低了电影的观赏性,没有做到3分钟一个小高潮,5分钟一个大高潮。

但实际上,影片是通过追求真实本身的力量并对戏剧性本身抱以更加严肃而非哗众取宠的态度而赢得赞美的。

 4 ) 乌克兰女工下海再就业;奥地利父亲带儿去嫖娼

进出口.Import/Export.2007_哔哩哔哩_bilibili 乏力、迷茫、哭泣、无所适从、欠债、愤怒、困惑、离奇、压抑、情色、暴力、歧视、冷峻、灰暗、残酷、羞辱、尊严、性剥削、拮据、辛苦、不堪、逼债、小城市、破旧、无业游民、困境、福利、就业、经济下行、经济危机、老龄化、乌克兰、色情行业、社会底层的职业、生存空间、社会认同、绝望、抗争、贫困、体面、穷人、东欧、财富、冷清、寂寞、无力、死亡、孤独、生活、压迫、冰冷、失业、贫穷、卖淫保罗出生在奥地利,他在一家安保公司工作,每天像是训狗一样接受着训练他喜欢拳脚功夫,喜欢养狗训狗,把狗当作忠诚的伙伴,他是个不解风情的直男,因为狗的事情气走了女朋友不过总体来说他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唯一的问题是他欠了一笔债务无力偿还债主找上门来脱光保罗的衣服羞辱了他为此保罗丢了安保的工作导致他失去收入来源更加还不上债务陷入了恶性循环保罗向他的继父求助继父却落井下石讨要以前借给保罗的钱还骂保罗是废物保罗到车站准备敲诈路人路人一眼识破了他拙劣的手法丢了一盒烟把保罗打发了债主又找上保罗威胁他保罗无奈又去找继父给他干活继父正在做一个走私的生意把破旧的游戏机倒卖到乌克兰对于乌克兰来说这些破旧游戏机算是高档货了所以生意很有的赚继父在奥地利属于底层人民到了乌克兰却俨然成了人上人因此继父到处和乌克兰女人调情保罗非常抵触继父的这种行为继父却训斥他不会享受所以才挣不到钱于是继父把保罗拉到贫民窟的一处暗娼门子唆使保罗进去享受一次里面的房间脏乱昏暗鸡头带着保罗见了一个又一个的女孩但是保罗都不感兴趣鸡头试图给他强买强卖保罗招架不住落荒而逃贫民窟里的小孩围着车子乞讨保罗撒了好几捧游戏币才得以离开他们卖掉了所有的游戏机继父决定晚上不睡在车上了他在一家破旧的高档酒店开了房间还带回了一个妓女用金钱诱惑她做着各种下流的动作不仅如此继父还招呼保罗加入一起搞个3人派对保罗觉得继父这样做对不起母亲太有失尊严和体面而且继父只顾自己挥霍却一直不帮他解决债务问题保罗对继父彻底失望了他离开酒店独自在乌克兰闯荡四处给人展示他的强壮和能干但是没有工作机会他只好继续游荡不知去往何方

 5 ) 我就是不明白.

高级货是消费者是谁呢?

高级货的消费者大抵是高端人士,当然对于电影这种艺术产品而言,所谓的高端人士一般指的是具有较高电影欣赏趣味的人。

个案上而言这往往可以和物质和社会地位脱节,但是在趋势而言大抵还是呈正相关的。

《三块广告牌》是拍给谁看的呢,是学院派的评委,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

而这决定了这部电影需要一定雅俗共赏的“文学性”、“社会批判性”。

以上这段话摘自豆瓣影评,当然不是本片的。

我很想让这位“高端人士”看看这部电影,想听听在他的口里,这部电影是“几级货”。

因为:我就是不明白,现在的观众是怎么了,一看到严肃表现现实生活的电影就扭过头去。

宁可看胡编乱造地打打杀杀两小时,也不想了解我们世界的真实样貌。

我就是不明白,有的朋友看完后说难以理解,这个片子难以理解吗,我们每天为自己的生活工作烦闷苦恼,看到他人的烦闷苦恼难道不能感同身受吗。

我就是不明白,一个就算到今天贫困人口也仍处世界前列的国家,一个自称代表大多数低层人民利益的领导者,为什么只拍粉饰与歌颂型的作品。

为什么不能表达人们真实的生存之苦和低端人群的艰难世事。

我就是不明白,低端一词真的很可怕吗。

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不能以得体的方式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人们,不就是低端人群吗?

电影中当保安的、倒卖游戏机的、色情网络直播的、到有钱人家当阿姨的、为了留在富裕地区而与老头结婚的.....他们是多么的低端,但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啊。

贫困是不分种族和地域的瘟疫。

我就是不明白,这样的故事,不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吗,看到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少女走在白雪覆盖的肮脏城市里,背后是破旧的住宅房,冒着浓烟.的烟囱....我立即想起了我国东北,贫困可以识别出贫困。

绝望是绝望的邻居。

此星球不仅有纽约曼哈顿或者非洲大草原,这也是现实之一种。

我就是不明白,无产阶级左翼文化的优秀传统:关注大众,关注现实,现在都跑到哪里去了?

都由什么人继承着?

我们有《神女》,有《万家灯火》,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但现在呢,为什么再没有人拍这样的电影了?

反而是英国拍出了《我是布莱克》,伊朗拍出了《一次别离》、《小鞋子》,东欧拍出了《毕业汇考》、《进出口》......我们有什么?

我就是不明白,粗糙的画面质感,手持摄影机的晃动感,全片无配乐画外音,对白日常化无设计,没有灯光、道具的真实现场,为什么就那么不招观众的待见,大家反正得看点假的东西是吗?

电影越真,就越没得看?

我们已经有了好莱坞、宝莱坞,如果再来个华莱坞,世纪电影梦就真的实现了吧?

大家一梦不醒,到真是轻松自在啊。

我就是不明白,我们这些“中端”的、“高端”的人士,真的可以站在生存以及道德的至高点上俾倪命如蝼蚁的“低端民众”吗?

他们只是社会前进车轮下无足轻重的牺牲品吗?

当穷乡僻壤的姑娘为了想留在维也纳而犹豫着要不要嫁给孤独的老人,当她带着老人去保洁员休息室找个乐子陪他跳个舞。

你们真的觉得她是可以被鄙视和嘲笑的吗?

她比那些为了名利而以身体进阶的名星们有什么不同吗?

就算是片中老男人当着儿子折磨妓女的恶趣味,难道就因为他是个穷人而更显其猥琐下做吗?

片名《进出口》,其实不是在告诉我们人类生存的真相吗——这不过是东欧贫困版的《饮食男女》。

我就是不明白,片中对老年院中垂死老人们的自然主义表现难道不令人深思?

人类是没有灵魂的生物个体这一事实在哪部电影里有过如此令人触目惊心的呈现?

衰老和死亡,不分血统,不分贫富,世间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奔忙的人们,祝你们健康,总有一天精神竭尽、形容枯槁、丑得让人不忍多看一眼的时候,你们就得一无所恋地默默离去了......真相如水,一望可清;刀锋无情,直指人心。

做为一个成年人,宜于观看此片。

 6 ) 犀利的孤独

立足当代年轻人的无奈生存问题,想做简单的自己不随波逐流不陷进低趣俗欲。

其实也是一种无趣的抗争。

老人院的设置并把更多镜头给一些瘫痪老人的日常记录有种人生终章的意味,无力且无奈的人生。

即使年轻人也是在现实中挤压瘫痪的活着,瘫痪老人即使精神向往的人生也被衰老挤压。

影片于各种平常视角展现了无力之感。

 7 ) 列文与安娜不相遇

是的。

这部电影一度让人想到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我一直在等,想看保罗的线与奥尔加的线在何时会汇聚到一起。

但是,直到片尾,他们的线都没能汇聚。

或者,当她从乌克兰前往维也纳、当他从维也纳前往乌克兰的时候,两条线已经有了交集:他和她,映照出另一个自己。

经济的拮据更像是整个时代的病症。

她从白天的护士变成夜晚的护士。

你甚至看不到一丝情绪上的波动,这自然而然地发生。

人们接受来自另一块大陆的性剥削,因为比起被拖延一次又一次工资的体面工作,这份工作尚能养活自己。

最后,她背离怀抱中的孩子,前往他乡。

维也纳或许并不欢迎她。

她能做的只是社会最底层的清洁工作。

哪怕是与雇主的孩子亲密些,便会有解雇发生;哪怕是与老人亲密些,都会受到护士的责难。

在养老院里,她一度有了获得维也纳公民身份的机会。

但她的神再次背弃了她:以罗伊,以罗伊,拉玛撒巴各大尼?

他是他所崇拜的的牺牲品。

他崇拜力量,却被力量折服。

他的力量训练就像一个可悲的笑话。

他夜巡,他被啤酒倒满全身、被扒光。

他的父亲,更是一次又一次地侮辱他:要他还钱、要他为他充当皮条客、要他当他的面干一个十九岁的乌克兰女人。

他背着行囊离开,以为自己有一副精壮的身体,便不至于沦落街头。

但是这个世界没人需要他。

奥尔加离开乌克兰,前往维也纳,尤其是抵达养老院后,她的世界变得更小了——只剩下密闭空间内的世界。

乌克兰户外即便突兀,即便烟囱林立,但仍旧属于外部的世界,在此却消失不见了。

人被可悲地关到了室内。

保罗则像是被一个看不见的东西追赶着,他一直在逃,没有片刻安歇。

但是那个可悲的世界还在告诉所有人:如果你要寻找到一份工作,你需要保持体面,永远体面地等待。

关键是体面的等待作为这个拮据时代的另一个证明,保罗的妈妈在她生日快到时,曾对保罗说,请转告他的父亲,她需要的礼物是一件上衣,价值27块9——否则他又会买没有用的东西。

礼物不再是礼物了,而是被分为两类,有用的跟没用的。

 8 ) 《寂寞边界》

这样的电影,默默的看完,会不太想说话。

有些华美的电影,让我激动的想立刻与人分享,音乐,片段,色彩,故事.....当然,一样的是,都会想打上很高的分,或者说应该给很高的分。

有时,我是那么主观,对于我看的电影,觉得完全应该基于自我的视角,躲在自我的角落,而有时,我又知道有些是自己无法感受的,说不出所以然的,却能慢慢感染了我。

每部电影只为喜欢它的而存在。

价值也会被颠覆,反省,肯定,时间会证明一切,而不是简单的因为看不懂而骂娘,也不必装的很文艺,言必称大师。

适合你的总在角落等着你。

这个电影在这个冬日格外有点冷,两个平行的故事又有点关联的交叉着进行,对于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些停留的镜头,就像是截取的片段,断续的,而不是故事。

她离开时小孩可爱又可怜的样子;裸聊的色情场面,那曾经让人兴奋的呻吟声那刻是多么冰冷和绝望;东欧的贫穷,又可以联想到新闻里不知什么时候经常能听到的北约东扩的问题;她拖着沉重的行李在飘雪的时候被赶出别墅连个清洁工的工作都没有,人生而平等,可是历史,人种,地域已经造就了不平等,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又让这种不平等凸现出来,政治看似遥远,却停顿在每个镜头里,在每个场景中延伸开来。

影像,文字的一个功能,有时并不应该是纯粹的艺术表达,而是记录表达我们各个阶层自身局限而无法关注关怀到的一些东西,女性,移民,老龄化......这样的电影并不会太好看,人太想看美的东西,来充实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但人不得不正视自己的生活,周围的生活,才能理解生活是什么。

梦想给人信心,反省使人深刻,有时反省往往又是绝望的。

这样的电影是我放入书架收藏的一类,但我无法确定能带给我什么,我也没有因此去改变什么,去做什么,有时生活展现的,感受的,理解的,行动的,就是那么平行的发生,没有交点,那么自问,我又与那些并不关注喜欢这种电影的人有什么区别?

2009-1-15

 9 ) 他们作为人,必有动人的地方

就像在《爱》中那样,影片最大的悬念就是主人公未知的命运,他们的命运吸引着观众坐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两个半小时,甚至更久。

这让我觉得电影和纪录片原本就是在这个地方分开的。

一部纪录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唯一能够吸引观众的就是让观众看到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他周围环境的变化,与其他人和事之间关系的变化,在外界环境改变下他内心的变化,和由这内心变化引起的行为方式的变化。

这种对真实的捕捉,不论是以戏剧的方式,以纪录片的方式,还是以电影的方式似乎有着对观众永恒的吸引力。

《进出口》有意避开了剧作家眼中的戏剧性,而对事实产生的戏剧性,这种最本源的戏剧性进行了探索。

这表面上降低了电影的观赏性,没有做到3分钟一个小高潮,5分钟一个大高潮。

但实际上,影片是通过追求真实本身的力量并对戏剧性本身抱以更加严肃而非哗众取宠的态度而赢得赞美的。

沉下来,沉下来,不着急,慢慢讲。

他们作为人,必有动人的地方。

 10 ) 《Import Export[寂寞边界]》惨白,没有一丝温暖

http://axinlove.com/2009/03/import-export/《Import Export[寂寞边界]》惨白,没有一丝温暖by @xinl.ve 090327是幸运还是悲哀,已经把自己裹起来,避免进入电影之中。

若是稍微温暖的的结局,无论有没有陷入之中的我,为电影中的人物(也为自己),心情可能会好受一些。

惴惴不安中看完《Import Export[寂寞边界]》,先小心翼翼地庆幸自己,游离于电影之外是对的,因为导演Ulrich Seidl[尤里西·塞德尔]在整个电影的惨白气氛中,不给一丝温暖。

不给镜头里的人物,也不给观看电影的人。

对那些想从本片或者本片人物中寻找振奋的理由的人而言,恐惧更加低落的情绪,不去放任感情随着情节发展,暂先靠裹紧自己的身体保温,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做法。

无论是《Chop Shop》、《Under the Same Moon》,还是《La Graine Et Le Mulet[谷子和鲻鱼]》,当世界变得萧条的时候,草民真和蝼蚁并无二样。

平头老百姓中,幸运的人暂时拥有一份可以温饱的工作,不幸的人或许真只能象本片里的Olga和Pauli一样,从一地迁徙到另外一地,继续茫然的开始与结束。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用社会优胜劣汰和道德的眼光来评判电影中的人物,卖弄身体和谎话连篇都已经可以把他们盯在耻辱的十字架上。

高尚的人,凭借稳定的工作,不菲的薪酬和良好的衣食住行,从上往下地去打量他们,具有无限的道德和身份的优越感,如同人看待正在在河水中挣扎的蚂蚁,看它们少部分爬上漂在水面的树叶继续等待未知,而其它的都被河水吞没。

恻隐或同情,坚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没有在他们的字典里储存。

参评2007年5月戛纳电影节的影片,导演也并不会预料到电影展现萧条景象,会这样应了世界经济危机的景。

正是这个与《Stuck[车祸惊魂]》一样的“未曾预料”,表明即使正常的年份,也会有人要靠出卖身体,来弥补无法全额发放的工资。

现在形势更差之后,是否会有更多的“交易”发生,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祥和温暖的世界—-坐上电脑前悠闲上网,灌水,或者XX网上东家田里拿个黄瓜,西家地里摸个青椒,社会的底层在和谐之后是看不到的。

表面上看起来,人世还不至于到饿殍遍野,易子相食的地步,但萧条和寒冷其实已经吞噬了Olga、Pauli和其它不幸人的世界。

渴求一份正常的工作,等于全部的需要。

(在无法独善其身更无法兼济天下的时候,无谓的牢骚和感概如此之多,拿着道德的杀威棒不过是掩饰自己的色厉内荏罢了)一贯把焦点对准“特殊人群”的导演,时时刻刻不忘提醒世界,有一群人是以某一种方式在生存。

白茫茫的冰雪罩住颓败的楼房,女人贩卖身体,男人坑蒙拐骗,在乌克兰和奥利地之间的迁徙没能和飞鸟的越冬一样获得温暖,没有希望的寒冷落在清扫女工的制服和大拇指朝上的拳头,轻轻感叹于两人依然坚守的底线。

稍微提醒下,本片不宜镜头很多(海报示意),请不要在公共场合观看。

Import.Export.2007.SUBBED.DVDRip.XviD-AEN

《进出口》短评

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SCB Jungs

3分钟前
  • 艳火

瑞士家园

5分钟前
  • 黄小晓
  • 还行

城市发展与现代文明的副作用与焦虑感在无形的笼罩之下终将以某种方式爆发……

8分钟前
  • 7-11
  • 推荐

3.8收尾乏力,女警的片段非常扯淡,片子从一个小时以后有些失控,但整体来说,它描绘的是欧洲高度发达后必须面对的荒凉和无以为继。欧洲片虽然颓唐,这种描绘末世的死的沉默和混乱却很少有。开头风景、性爱戏、出租车对话的拼贴非常精彩,结尾的演讲与人们删除自己暴行的混剪,让人着实感觉心里荒凉。

13分钟前
  • 🫀Psyche
  • 推荐

摇摆中立的瑞士也许的未来。

16分钟前
  • l音难
  • 还行

自然景色、交配、夜間計程車。瑞士。多線敘事。難民議題,集結且逐漸變大的暴風團。集體恐慌、仇外、狂歡。不太能當災難片看,可能更像是政治寓言。十個青年導演聯合工作完成的影片,有點難想像幕後的工作方法,但結果應該是失敗的,零散而無趣。

21分钟前
  • 花椒滷豆腐
  • 较差

从精神层面的多向度分裂。几天之内从瑞士这个弹丸之地酝酿出的风暴实为内爆的前兆,是社会规模的,综合性的,断层的,于秩序性切割的崩坍。实际上,我们无法稳定真正的纷争,而是在不断延缓的其衰减的速度而已。为何能在虚构中隐藏着真实的写意性与隐喻性,值得深思。

22分钟前
  • 节操之王
  • 推荐

3.5,我比较认可本片制作团队采取集体意识的创作模式,形式上就有约10个导演和编剧

27分钟前
  • 重归混沌
  • 推荐

欧洲/难民/“为什么南斯拉夫人能进去?”/饮弹自尽的女警

29分钟前
  • 绿胡豆
  • 较差

其实没有说的那么糟 非常有趣的是影片把瑞士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反转 最后南斯拉夫一家进入欧盟边境 而瑞士有钱男不能非常有讽刺意味 looting/moral degeneration/xenophobia/PTSD的女警刻画的也非常仔细 在2020年是真实上演的事情

30分钟前
  • Weili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