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话》/Acfun有资源台湾的译名可能更真实地反映这部电影吧,《她其实没那么坏》。
一个毒舌的老太太配上一个迷茫的女生和一个叛逆的女孩,彼此相爱相杀,这种套路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通常你最不喜欢的那个人说的话每一句都真理了。
毒舌老太关于人生的政治正确都让你哑口无言,忍不住三省吾身。
愈朝前走,我愈不敢随意轻判一个人,因为你不了解他的过去,不清楚他的现在,更不晓得他的将来,你又如何做出好坏的判断?
这是我此刻并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状态。
片中的老太太当然不是这样的人,她年轻的时候也不是,可能是因为她无人能敌的睿智吧。
她意识到犯错的时候是笑的最欢的时候,但她一生几乎没怎么笑过。
她自动请缨当了Disc Jockey ,她像《女王的教室》里面的班主任驯服问题小孩,她看到多年没联系的女儿活得很开心反而因为自己误判她会过的不开心而敞怀大笑……我喜欢她,我想暂停,因为我知道,电影的结局肯定是她的死亡。
看着她,我想起我喜欢的那个想去死的男人欧维(《一个叫做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他们都执拗地如此“怪异”,他们也都看上去那么“坏”。
可是我真的很喜欢他们啊,激烈又痛苦地热爱着生活的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天“拎得清”的他们。
毒舌老太的音乐审美真好(当然归功于导演的审美),电台情结也设计得很棒,喜欢。
2017半年已过,这是本观众年度最爱(暂定)。
下半年,勤勉地过。
家人也都过早地离她而去。
一次偶然的机缘,她找到了报社讣闻写手安妮·薛曼(阿曼达·塞弗里德饰),要求她给自己写讣闻,这件身后事她要亲自督军,这令安妮感到好奇,于是向对方展开调查。
结果哈莉叶却是一个令所有人都讨厌的人,安妮觉得无法完成这份讣告,哈莉叶决定做些什么改变这一生........家人也都过早地离她而去。
一次偶然的机缘,她找到了报社讣闻写手安妮·薛曼(阿曼达·塞弗里德饰),要求她给自己写讣闻,这件身后事她要亲自督军,这令安妮感到好奇,于是向对方展开调查。
结果哈莉叶却是一个令所有人都讨厌的人,安妮觉得无法完成这份讣告,哈莉叶决定做些什么改变这一生........家人也都过早地离她而去。
一次偶然的机缘,她找到了报社讣闻写手安妮·薛曼(阿曼达·塞弗里德饰),要求她给自己写讣闻,这件身后事她要亲自督军,这令安妮感到好奇,于是向对方展开调查。
结果哈莉叶却是一个令所有人都讨厌的人,安妮觉得无法完成这份讣告,哈莉叶决定做些什么改变这一生........家人也都过早地离她而去。
一次偶然的机缘,她找到了报社讣闻写手安妮·薛曼(阿曼达·塞弗里德饰),要求她给自己写讣闻,这件身后事她要亲自督军,这令安妮感到好奇,于是向对方展开调查。
结果哈莉叶却是一个令所有人都讨厌的人,安妮觉得无法完成这份讣告,哈莉叶决定做些什么改变这一生........家人也都过早地离她而去。
一次偶然的机缘,她找到了报社讣闻写手安妮·薛曼(阿曼达·塞弗里德饰),要求她给自己写讣闻,这件身后事她要亲自督军,这令安妮感到好奇,于是向对方展开调查。
结果哈莉叶却是一个令所有人都讨厌的人,安妮觉得无法完成这份讣告,哈莉叶决定做些什么改变这一生........
你有想过81岁的电台DJ为什么会去当DJ么,你有想过旁边桌子的老太太面对比她年轻很多有长得很像相像的姑娘为什么放声大笑么,你有想过雇佣拖车破坏广告公司大门的老太太和这家公司有什么过节么,你有想过带着一个黑人小孩和一个邋遢的年轻报社记者自拍的老太太为什么会停在路边的汽车旅店么,或者,你有想过读起来规规矩矩的讣闻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么。
这里,你跟着电影,跟着一个满足现状,不敢称自己作品的年轻姑娘一起去发现,一个敢于冒险的人生,需要什么,会发生什么,以及最重要的,为什么。
inspiring lines:1. so i hear you kids are risk. all kids are risk, you know. show me a kid who is no risk and i’d show you a kid who would be a nobody. taking risks is what life is all about. i took a risk, and i went to college. And in my day, no man want to marry woman who was educated, no man wanted to marry woman who worked, no man wanted a woman he worked for. but my favorite was no man wanted to marry a woman in bussiness. so those are the risk i am willing to take.why? why you take those risks?because there is no way i will NOT leave up my protential, so you have to ask your self these question———are you willing to take your risks to do something stupid, or are you willing to take your risks to do something great?2.you think Sunday my father may show up and trying to get food with me?i don’ t know, is that what you want? (pause) i get it, you want it, but you wish you didn’t.yeahi guess so.i get it. my mom left home when i was younger than you.have you seen her since?nope.i haven’t seen my dad either.sucks right?(thinking...)his lost, yeah, his lost. i am awesome.yeah, you ARE awesome.i know, you are awesome, too.you think so,you think i am awesome?you know what i think?what?FUCK THEM ALL.thoughts:shitty原生家庭给我们的通病,就是让我们有被抛弃感,并且认为家人抛弃是自己的问题,然后是无法抗拒的自毁倾向或是不断自我怀疑,无法建立应有的自信。
so you know what? his lost, i am awesome. FUCK them all.女孩,要自信,be something, live you life,别怕失败。
7.5。
治愈系,励志系。
又看哭了。
没错,纪念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或许就是照着ta的样子生活,照着ta的精神生活:“Please don't have a nice day. Have a day that matters. Have a day that's true. Have a day that's direct. Have a day that's honest. A nice day? Mm-mmm, you'll be miserable. Have a day that means something.”开场二三十分钟,笑坏了,什么样的bitch,什么样的恶魔老奶奶呀,掌控癖,完美派,连自己的讣告都要提前控制。
Harriet的妇科医生控诉她说:“她总是否定我的诊断,问题是她大多数时候还是对的,我还得还她医疗费。
”社区牧师对她气得无语:“我恨她,我恨她,我恨她,so much。
”还有人说她简直就是“human black cloud”,人形乌云,走到哪里,风暴就扫到哪里老奶奶是很讨人厌,但她reasonable,是个讲理的人,摊手,有什么办法呢,她总是对的,基本上就没有不对的时候。
看到后面,你会对老奶奶的一生肃然起敬,就像Anne说的,我的人生再怎样,都不会比她更有味道、更精彩那么问题来了,老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老奶奶这样的人,话糙理不糙,真话总会赢得真心的,盖棺论定的时候,大多数人(家人,同事,邻里)不可能不说她“好话”,这个就是片子先天人设出了问题——可以理解,不这么处理,也就没有开场二三十分钟那些的精彩表演和台词了老奶奶这种性格,哎,老实话,如果同她长期处在一片屋檐下,没有人能survive。
最好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就是字面意思,站得远远地尊敬她、学习她,靠近危险!
Harriet Lauler的扮演者Shirley MacLaine,1934年生人,老演员了,IMDb有篇评论说得好,这个片子也可以看作雪莉•麦克雷恩本人“shape the legacy”的一部分也许我们都该想想自己的墓志铭怎么写,不要陶渊明那种超然脱俗的,要现实主义,认真过每一天,想想自己能够留下什么样的legacy
某个工作日的早上,朋友圈开始疯转新世相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免费给你一张预先不知目的地的飞机票,只要你能在三个小时内到达北京机场。
大家表达了羡慕与向往,却又纷纷表示惋惜。
有的不在帝都,有的放不下手头的工作,有的即便无所事事却也没有独自一人面对未知的勇气。
人们常说,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当这个机会摆在面前时,却很少有人愿意从庸常的世俗中跳脱出来,迎接一份未知的浪漫与惊喜。
这就是我们中的大多数。
显然,哈莉叶不是这样的人。
她刻薄、傲慢、狂妄,像一朵行走的人体乌云。
但同时,她睿智、勇敢、独立,一辈子活的潇洒而有意义。
特立独行的人总是引人侧目,特立独行又充满控制欲的人更是令人生厌了,所以她这一生没有收获人们的喜爱,只因她总是毫不留情地戳破软弱与幻想的泡沫,一针见血地道出生活的真相。
但是这一生她亦没有委屈自己,她读了大学,不冠夫姓,创立公司,81岁的时候当了电台DJ。
似乎没有她做不到的事情,即使失败,也同样让人敬畏。
安则是我们中的大多数,想要成为作家却写了七年的讣告,想要去西班牙却只能在地图上想象,想要不孤单却一直不勇敢。
哈莉叶说,失败不可怕,因为你能从失败中学习如何变得强大。
安却畏惧失败,以至于不敢开始。
许多时候,不是事情真的有那么难,只是因为自己不相信自己。
当然,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影片最后,安为自己写了一封讣告,埋葬了那个懦弱的鸵鸟般的自己。
她终于飞向了阳光遍地的安达卢西亚,代替现实中的我们完成了出走与解脱。
于是观众被治愈。
这就是电影,本质就是一场梦。
只是我们不知道,当远方从幻想变成脚下的土地,想象中的美感还剩下多少。
当银幕上的光影消散,现实中的纷扰再次袭来,只要一场连绵的夜雨与一班拥挤的地铁,就能让被电影鼓舞的心情轻易消散,继续写着没有主题的生活。
励志故事的背后是我们不愿承认的颓丧现实,毕竟我们并不像电影中的人物那样片段地活着,甚至不像朋友圈那样光鲜亮丽。
如果以一个长镜头对准一个人的生活,不用两小时,就会庸长的可怕。
而这冗长、无趣、凌乱却又温暖的生活,大概就是生命的常态吧。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你有没有想过——遥远的某一天,在你的葬礼上,人们会如何描述你这一生?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话题不可思议,但仔细思考一下,每个人都会过世,都会被世人盖棺定论。
不同的只是,我们不会去纠结身后事,而这部电影里的老奶奶会:《最后的话》I 2017豆瓣:7.4
影片围绕着一个退休的老奶奶,试图控制她身边的一切,包括她自己的讣闻。
(讣闻指向亲朋好友报丧的通知,附有死者生平事迹)然而帮她写讣闻的Anne却发现,这个老奶奶名声很臭,她的亲朋好友都不愿意说她一句好话。
无奈之下,Anne只能被迫与老奶奶相处,也逐渐发现了老奶奶不为人知的一面……
影片开场展现的老奶奶,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不待见的那种:毒舌刻薄,
狂妄自大,
还乱丢东西,
被人比作一朵行走的乌云。
在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控制欲极强的她,决定亲自找人给自己写讣闻。
于是她找到了Anne——Anne有多年写讣闻的经验,能把死的写成活的,把臭的写成香的。
然鹅,再牛逼的写手,也不能将这个臭名昭著老奶奶美化——所有人对她,都是抱怨和厌恶。
她的妇科医生说:没见过这么易怒的女人。
一个大爷满眼委屈+愠怒地说:她是个极其讨厌的女人,我恨她,恨死她了!
以及被要求说她一句好话的时候,这位女士回答道:如果她死了就天下太平了,这句好吗?
Wow这老奶奶能做到人人得而谩骂之,也是一种能力呢!
但自己的讣闻,绝对不能写这些有损名誉的话啊——于是她决定临时抱佛脚,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做出贡献,并将此放在讣闻内容中歌颂自己……
她到儿童边缘服务项目中,找自己想要“救赎”的儿童,并“看上”了一个叛逆的黑人女孩——不要想多了,她只是希望用自己的“伟大”来感化小女孩……
老奶奶甚至一大把年纪,去应聘DJ职位——不仅代替了别人的位置,
还带着小女孩,做早间DJ,在播音室听着音乐high起来了……这大概就是真正的“睡你MB起来嗨”吧。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她想要做DJ,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试问有多少人,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呢?
影片最后刻画出的老奶奶, 是因为睿智、勇于做自己,才特立独行不容于世的。
与她相处最久的Anne和小女孩, 都渐渐发现了她的可爱与智慧……
这不禁让君君思考其了自己的人生——每天朝九晚五,游走在两点一线间,似乎每天都很忙,却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样的生活,到死去的那一天,又有什么值得总结呢?
也许人生并没有那么多可以畏惧或留恋的——不想要什么,便去放下;想要什么,就去追寻;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值得去遵守吧。
君君也不希望,在自己的葬礼上,他们描述的是我28岁结婚,30岁生子,65岁退休,如今因病去世,享年xx岁……什么也没有。
既然如此,何不在入棺材前尝一尝危险的好滋味呢?
《最后的话》是1968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杰弗里·哈雷导演。
薇诺娜·瑞德,雷·罗马诺等人主演。
《最后的话》讲述男主人公平日里主要靠帮助想要自杀的人写遗书来养活自己。
最近他刚刚接待了一个客户,工作还没有完成,就与客户妹妹陷拆入了爱河。
中文名最后的话制片地区美国导演杰弗里·哈雷类型爱情片长13 分钟
哈莉叶是一位控制欲极强的前广告女强人。
年轻时,她上大学,投身广告界,不冠夫姓,随着自己的心意生活,同男子一样,打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年轻时的哈莉叶是她那个年代的先锋级人物!
我的人生和我的生活都由我作主!
哈莉叶终身信守着自己的人生信仰,但梗直的脾气和毒舌则让她在晚年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
没有家人:与丈夫离婚,因为干涉太多遭到女儿怨恨;没有朋友:同事们对她恨之入骨,脾气好地不愿提起她,直率地则诅咒她死了才万事大吉,甚至连忠厚的牧师都直言:恨死她了!
恨死她了!
甚至哈莉叶自己的家庭医生、御用美发师、家中佣人们也对她颇有怨言:她会自己体检,让家庭医生靠边站,还让家庭医生付给她检查的钱!
雇用美发师,却觉得自己理的发型才最棒!
对花匠的工作指手画脚;
暖心的小故事,控制狂老太太、混沌中二讣告写手和毒舌小太妹的组合,为写讣告而探寻老太太的人生历史,何尝不是一次探索自我的冒险旅程。
从来不会留意报纸小小一角的讣告,人生长河岂是几句话能容得下,可是归于尘土了也只能高度浓缩。
女主说得对,“我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可别人在我死后才写讣告就不合理了”。
Now i gonna shape my life 🌞
@LV 4星半好喜欢,在影院看cult 片确实很爽;很欣赏这个结尾和配乐,在“一惊一乍”和“颇有新意”中找到一个不错的平衡。石头姐太强了不愧是外星人!!
#2025HKAFF 兰斯莫斯看多几部有点审美疲劳,可能是我的问题没有太爱这种视觉强烈的怪诞主义风格,比较敏感情绪化的石头姐在他的电影里依旧释放得很肆意很自在,但下次是否可以换个导演换种方式演。
那个……你们三个把日子过好比啥都强
据说韩版弱在资金短缺所以完成度并不如导演所愿,看剧本来说也算是个好看的故事,轻描一下关照一下现实,冒着劲冲到结尾。ps,石头姐是不是要做第二个于佩尔抢掉疯女演员的赛道
的确没到前几部类型片的程度,但也够刺激,结尾可预测却依然让我笑出声,石头姐真的拼
4.5, 绝对是兰斯莫斯迄今最佳,格局与风度兼备,张力与荒诞齐飞。作为当今风格化最鲜明的作者导演这家伙真的一直在进步,对峙戏每一场的内部递进和结构叠加都非常可信,功力太强了。
对话太多了。如果不是在电影院,我真的一刻也看不下去。到最后,她竟然真的是外星人。👽
2025.10.29. M+戏院,香港上映优先场。石头姐和兰斯莫斯合作第四部长片(算上一部短片是第五次合作),是我看后觉得仅次于《宠儿》第二好的一次,也是石头姐作为绝对女主看得最舒服、我认为发挥的最好的一次。没看过韩国原版(但估计不会像兰斯莫斯这个如此癫狂),光看这个下来感觉就是个“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故事嘛,蛮有趣的。最后临近结尾有个让不少影院观众直接大喊WTF、惊掉人下巴的一个反转,在此不剧透。本片的18禁全给了兰斯莫斯血腥暴力的恶趣味,但这次已经比《善良的种类》《可怜的东西》《狗牙》等等收敛太多。摄影非常出色,原声音乐也不那么古怪了。同时剧本上还有大量的室内空间单纯正反打的两人对话戏、张力全靠演员的精湛表演来实现,石头姐与杰西·普莱蒙势均力敌的炸裂飙戏无疑是最大的看点。
Emma和Jesse演得都挺好,但片子本身太乏善可陈。最后一段没台词的sequence反而更有力量。在The Grove QA倒是轻松愉快。
这片子有点意思,但观影过程也有点犯困。男的真是造孽啊,甭管虐的是不是外星人,他们这变态和残暴的基因确实是改变不了。反倒是最后人类灭绝了,一片祥和的感觉😂另外俩人的对话就如同网络对线,认知不同,完全不同频率,讲多了也挺无聊的。
平淡的故事,因为影像的表达变得超有冲击力。像李佳琦卖货的时候不断按铃铛。对的,就是这种感觉。一个彩色的油画铃铛。
还挺喜欢的,兰西莫还是拍这种在行,石头这次的表演比我预期要好不少,她把角色这种模糊的身份把握得很好,对于角色心理的表达也准确,没有过度表演。
精彩炸裂
Yorgos Lanthimos我对你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Ari Aster你也一样
导演风格依旧显著到让人瞠目结舌,被导演调教的石头姐也非常夺目。话题度完全是满分的,风格完全是独特出彩的。但是,一些本真的东西在这一系列里越来越缺少,作为观众来说其实是越来越需要的。如果还有下一部,希望没有。
主题先行的大话唠片,不过这个结尾有拯救到这个片子,不至于太难看。
I knew this is always a deceiving game between the director and the audience, the ending was written on the wall all along, just cheesy and cheap, you can’t fool me with this shit
最后15分钟太妙了啊呀喜欢就是很好的戏弄观众的writing
在除了片名、导演和女主演的名字之外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去看了这部电影 观影体验五星
两星半。本片可以看作兰斯莫斯风格的总和 —— 极端电影的多元素组合加上寓言图景的奇诡设定。只想说杰西普莱蒙的表演太杰出了!在如此单薄的文本和滑稽的概念之下竟然能够完全把握住这般复杂的表演基调和性格色彩,更惊人的是他的表演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几乎可以说是在处处试险。在内敛与外放之间、平淡与过火之间、压抑与狂躁之间以及清醒与迷失之间,表演难度恰恰在于多重微妙的平衡状态,不仅要在其中平滑地调动技术,且时常要在语言与肢体的错位中保留它们的自然特征,这在表演上有着极高的要求。他通过创造演员的分体(可控的人格)与角色的远景(瓦解的轨迹)来实现主角这种畸形的坚持、真切的信念。这是寻常与异常并存的卓越表演,内在的合理与外在的荒谬同频,足以确认杰西普莱蒙是一位顶级的技巧派演员。年度最佳男演员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