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手机》 播放日期:5月10日-28日(北京卫视) 主演:王志文、陈道明、梅婷、刘蓓 读家:白小顶 推荐指数:★★★★★☆ 一句话评论:“王道组合”精彩演绎两个中年男人的友谊,两个人一直有话可说,让人寻味。
在《手机》里,严守一主持的《有一说一》某一期“朋友啊,朋友”特约嘉宾刘震云,一本正经地提出了判断朋友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是在你脑海中最先能想到毫无犹豫借钱的人,第二个是你愿意在凌晨一点还可以打电话骚扰的人,——前者是物质基础,后者是精神寄托,只有同时满足我们双重需求的人才是我们的朋友。
但是在他提出判断标准前,严守一已经在问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如果自己没有变,而朋友变了,那该怎么办?
这段内容和《非诚勿扰》中尤勇在跑马里哭着说,“钱赚的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竟然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见怪不怪的“婚外恋”话题,强烈对比的城乡差异和随处可见的讽刺现象,《手机》试图以小见大,折射出时代变迁对不同生活、不同人物的影响。
“中年危机”的复杂命题,相对于同期耳熟能详的《三国》群英传,对于八零后的我,还真的是一部有点距离的戏,结果却越看越喜欢。
最吸引我的是严守一和费墨的友情。
工作和生活的交织,让两个中年男人的友情,很有看头,究竟是惺惺相惜的交往还是利益互用的逢场作戏,其实是他们那个年龄的人最常遇到的问题,而发生上述这一幕之前,作为节目撰稿人的费墨,背着严守一参与了另一档节目《大家说给大家听》的录制,两个人正经历着一次对友谊最严峻的考验…… 严守一和费墨,表现上看起来相差很大,一个人前风光无比,有一说一,其实感情出轨,婚姻失败,满嘴都是谎言;另一个看似大智若愚,与世无争,其实虚伪无比,斤斤计较。
一个“假”,一个“装”,都被生活和工作折磨的体无完肤的人,还不能痛痛快快的说一句“男人真累”,只能藏着,掖着,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就是这个道理。
比起费墨知识分子式的迂腐,严守一则更显得老奸巨猾,八面玲珑。
关于他在于文娟,伍月和沈雪,三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经历暂且不提,他把自己形容成一只牧羊犬,既可以小心翼翼的与狼和平共处,又可以无所顾忌的得到羊的信任,在领导、朋友面前,保持中庸、平衡、保险的态度,而这也是他自己一贯的为人处世之道。
不仅仅是严守一和费墨这两个角色的身份和行为可以影射到很多,整部戏都充满了对现代社会、娱乐圈和文化界善意的嘲弄:第五代导演选演员、酷似芙蓉姐姐的表演、选秀的潜规则,这些让我们会心一笑心知肚明的内容,有点温柔一刀的感觉;而毒奶粉、套电话号码诈钱这些内容,无疑为电视剧增添了更多的现实成分,可以说,一部《手机》,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时代的怪现状,虽然看起来有的时候既好笑有气人,但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他们的影子,都可能经历过这些荒唐事。
于是,不管是严守一糟糕的婚姻和情感经历,还是费墨背着朋友上节目的行为,都不能简单的用对与错来形容,他们的善于伪装和自我保护,只是这个浮躁社会适者生存的哲学之道,正因如此,严守一和费墨历经了很多考验,结果依然是好朋友,——不管朋友变不变,重要的是自己依然把对方当朋友,像朋友那样对他,学会睁只眼闭只眼,正是朋友长期相处的关键。
不过我不满意关于农村戏的那部分,我虽然能明白要通过对比深化主题,但是为什么非要以一种夸张而戏谑的方式演绎呢,尤其是严守一的大哥承包了所有搞笑的内容,甚至除了知书达理的奶奶,每一个农村人物都有点神经质的疯癫,道貌岸然的城市和夸张到牙齿的农村,多多少少总会让我觉得有点莫名的炫耀和优越。
闹腾了一圈,严守一去国外休养生活,梳理心情;费墨回校园老老实实地做学问,每个人最终都回归了生活的本质。
当看到两年后的一个夜晚,费墨从书桌前抬起头,拿出手机,写下“想念守一”发送出去,这一幕很感人,严守一和费墨依然坦诚相见,他们依然是朋友,而我也想起那些我可以深夜骚扰并想念的朋友们。
严守一有一,但他说二或三。
于文娟有一有二甚至有三,但她几也不说。
费墨有一,但他不敢说一,至多说到零点八。
李燕有一说一,没一的时候也能说出一。
伍月有一,但她总能让别人替她说出这个一。
刘丹有一,但偏要张扬地去说一。
沈雪有一,但要学着别人的样子去说一。
奶奶有一,就说一,且能让一后面多出很多零。
黑砖头有一,但会变着花儿地说一。
于文海有一,但总是自以为是的多说一。
吕桂花有一,关键时刻敢说一。
牛三斤有一,但倔着脾气不说一。
牛彩云有一,但总是觉得这不止是个一。
有一说一本来很简单,但在现如今却难上加难。
只是因为,谁都有一而就是不愿去说明白这个一。
这是人们互相惯出的坏毛病,要么改,要么继续在这个漩涡中兜圈圈。
不过如果能承担后果,也没什么不好。
毕竟有句名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而我们呢?
凡尘没几个圣人,大多数是相濡以沫的贱人。
——彭浩翔上周日早上没事的时候躺在床上看美国电影《金刚》,我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是2005年,当时第一次看就是觉得很震撼,只记得有一个大猩猩愿意为自己心爱的女孩打飞机,其他的什么感觉也没有。
时隔多年之后再一次看《金刚》的时候,仿佛能看到以前许多看不到的东西,是不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人看什么东西是不是比以前看的更透彻、能看到本质的一面呢还有以前一直忽略的东西呢?
我只是觉得这一次看《金刚》的时候,我看到了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和细节。
一、比如金刚为了保护自己爱的女孩,不顾一切为她打怪兽和飞机,并且每次在打败完怪兽之后,金刚仰天长吼和拍着自己的胸膛来证明自己的勇敢和强大,告诉她我可以保护你和守护你,不管打怪兽的时候金刚是多么的受伤,但是金刚从来没有畏惧过。
这是我以前没有观察到的。
二、在金刚打完怪兽之后,金刚让自己心爱的女孩躺在自己的手心里看夕阳、看日落给她一个睡觉的窝以及雪中戏耍,看到了金刚给人快乐的一面。
以及这个寂寞的猩猩和任何人一样都希望去“爱”和得到“爱”。
这是我以前没有观察到的。
三、电影中那位导演对电影的热爱所变现出来的欲望、疯狂、偏执、无所畏惧的面目表情真的让我觉得难道做大事的人都是这样吗?
当他最后在电影荧幕中出现的那一幕表情中,我没有看出来他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我只是在感慨这个导演的热情持续的时间真的很长,真让你羡慕。
这些我也没有观察到。
四、船上那位中年男人一直在教育自己亲手收养和带大的小伙子的时候,觉得那位中年男人真的很MAN,他说做的一切只是不希望这个小伙受伤害。
同样我也没有观察到。
看完之后我在想金刚对女孩的“爱”是爱吗?
电影导演对电影的“热爱”“那是爱吗?
那个中年男人对小伙子的”爱“是爱吗?
我觉得都是爱,只是爱的方式和爱的对象不同罢了。
爱真是让人觉得是难以理解的东西,总之我觉得金刚爱的方式很MAN,只是这一切的美好只是在电影中表现罢了,而且很短暂,现实生活我没遇见过,但是我不否定她不存在。
特别是看了一期很火的《非诚勿扰》之后,我没有看下去的心情。
倒是最近一直在东方卫视播出的的《手机》,我一直在看,越看到最后越是能理解剧中的所有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很少有共同的话题,谈恋爱的时候是那么的美好。
为什么到了婚姻的关口就完全变样了,为什么人每天都说谎,为什么不能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为什么就这么容易没有了激情,为什么很容易就变平淡了?
有些东西真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比如说严守一和费墨从来没有有一说一,倒是很直白的牛彩云和吊儿郎当的于文海一直在有一说一,这一点让人觉得很真实。
砖头哥确实很有爱,很冷幽默,无论是和他的奶奶、他的老婆、严守一、以及路之信的沟通都处理的很好、很得当,而且觉得砖头哥很有趣。
当然严守一的奶奶不得不说真是一个明白人。
我大爱这个角色。
因为还没有看完别的也不多说。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手机》,或许电视剧的里面的画面和剧情有我们自身的影子,觉得那里面就是在说我们自己,为什么现代生活在都市的人很难快乐,很难去爱,很难去幸福,很难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为什么一直要伪装下去,许多时候觉得生活是那样的平淡和无趣。
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啊!
其实人归根到底在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的时候,说白了,说到底——其实我们就是一个俗人、俗人、俗人。
俗人吗!
当然有俗人的烦恼和忧愁,许多时候我们只是都不愿意我们是俗人这一点罢了,我现在我是承认我是俗人这一点了,俗人吗!
也要有俗人的追求和生活,活得真实点和潇洒些就行了。
至于其他,顺其自然吧!
有句话说的很好:有些人对“热情”持续的时间真长,这一点真让人羡慕,所以我希望我这个俗人能够对生活、爱情、工作、学习、沟通的方面的“热情”保持的长久一点和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这是我唯一所奢望的。
当你有了热情的时候,记住让她持续的时间长一些,就像金刚大猩猩无所畏惧那样去怪兽和飞机一样,拿出自己热情。
凡尘没几个圣人,大多数是相濡以沫的贱人。
——彭浩翔而我们呢?
本因为只是都市笑剧,却看得我有些沉重,顺便说一些闲言碎语,打发走这些沉重。
关于人物1、关于女人:于文娟:文娟同志大体上是个好老婆,孝顺,不乱发脾气,会操持家务,当然还有点洁癖。
但她性格有点阴郁,而且过于外圆内方,这样的老婆会让你有些压抑。
李燕:大大咧咧,快言快语,典型的小市民女人,与费墨这个搭档不容易。
沈雪:单纯,勤劳,欢快,可爱,有点没心没肺,是个好女人,但那一大家子人实在受不了。
伍月:美丽,温婉,只是这女人太有心计了。
吕桂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牛彩云: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无知者无谓了,很牛彩。
2、关于男人严守一: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总体来说是一个好男人,重情,善良,他与于文娟的矛盾,剧情很有些牵强。
费墨:这是某些文人的代表形象,初期的费墨,假清高,虚伪,好面子,并不讨人喜欢,后来文人式的反思,让他才显现出一些文人的光泽。
黑砖头:懒,馋,好面子,好大喜功,他似乎有很多缺点,但他又善良,充满娱乐主义,前半段他的光彩完全遮住了所谓主角。
于文海:曾经很不着调,但总会长大。
3、关于灵魂这部电视剧的灵魂其实是奶奶,他不禁是严守一的精神支柱,也是这部作品内部的支撑。
4、关于二这里面二很多,一对一对来说。
黑砖头与砖头嫂:他们的二充斥着懒、馋和娱乐精神。
于文海和牛彩云:他们的二充满着无知者无畏的大无畏精神。
段大可:他的二是对诗歌的侮辱。
刘百刚:这个二也同样无谓。
之前朋友问我最近在看什么电视剧,我回她《手机》。
想了想又说,这是一部讲中年危机的电视剧。
看前几集时,被电话诈骗啊、黑砖头的喂猪娘们啊逗得直乐。
特开心,夸奖这是一部有趣的电视剧。
而白石头在妻子面前的满口谎言,似乎暴露了男人共同的秘密。
本剧的忠实拥趸(一男生),得知我看了,强烈表示这剧不该给妹子看的啊。
心虚,我懂的。
男女差异造就了两性隔阂,同时也促成安全界限。
大家能够相安无事和平共处长久爱恋,少不了我们没有共享全部的经历和想法这一明智举措啊。
当然,白石头的婚姻失败,和他始终贯彻这种想法关系太大了。
说到底,他彻底失去了于文娟的信赖(出轨是另一个事实性的问题)。
严守一过分拉大了夫妻间的边界线,妻子知情权越少,参与对方生活的程度就越低。
一切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终严守一和于文娟,彻底无事了。
从严守一离婚开始,《手机》后半段急转直下,剧情压抑得不行。
对于当下娱乐环境、中年事业危机、金钱与良知的冲突等等思考接踵而至,镜头总是给王志文那张写满岁月的脸一个大特写。
我看着王志文下垂的眼皮,把一双眸子的神采都遮没了,郁郁不作声地一个人坐在小河边,我心里也沉重地说不出话来,想要评说也总是话说了一半改做叹气声。
真是婚姻、事业、人际全方位的中年危机,看得人心惊胆颤。
这是一个内心藏了无数事的严守一,一个进退两难迷茫无措的男人。
而严守一的眼睛,令我想起了许多我熟悉不过的眼睛。
那扛着生活重担走过,即使奔忙即使迷惘即使多少次怒喝社会不公领导压榨然而转身就是有我就没问题啊。
那时我不懂得他的举重若轻,现在想来,这个社会处处都有太多值得悲悯的人和事。
严守一习惯性地编织一个又一个谎言,对外是职场中的曲意逢迎,拍得一流的马屁,而这条件反射式的撒谎面对于文娟,其实是对婚姻的厌倦和逃避之后找一个欺瞒的说辞,以求维护他与于文娟的表面平和。
其实,这就是严守一的处事态度,他始终都不正面迎击来临的一切问题,他的宗旨是你好我也好打哈哈式的圆场,现实中的反应则是他不断说谎,结果就是问题拖过一阵算一阵。
他的唯一一次正面迎击,就是结尾的不再沉默,然而这却让严守一彻底丢了工作,形单影只前往海外。
想想真是一个太无奈的逻辑,严守一的诚实,竟然必须挑战社会的默认规则,从而不容于社会。
唯一能让他混得如鱼得水的,只有过去满嘴跑火车、对社会对所有人妥协的态度。
我想电视剧若说讲的是中年危机,还得加上一条,对处世规则反思后的危机。
严守一始终是个好人,虽然他不过是个普通男人。
有慷慨,有狡诈,不懂如何挽救女人心。
圆滑太久,坦诚就成了稀有资产。
面对自己的良心不断彷徨。
可是到最后,我多么希望他就随波逐流了吧。
这就是电视剧版的长处。
我知对错,然而我眼中所见的,只是那个无奈的生活。
电视剧比小说编得强太多,不知道刘震云看剧本的时候会不会这么想。
60后、70后这两代考上大学的人,可谓是功成名就,在北京是有车有房有户口,孩子大多留学欧 Mei80后算是抓住了时代的尾巴,在2010年房价raise前……至于90、95、00,啧啧啧……之前看了影版《手机》,但是剧一直没有动,因为是崔佬的粉丝,《手机》曾经给崔佬带来巨大痛苦,深陷抑郁症的泥沼至今不能走出我觉得这部剧最大的价值在于对60、70后中精英阶级的生活圈子以及工作圈子的刻画,让广大普通人得以一探究竟,原来他们是这样工作和生活的,严守一作为河南严家庄一个农民的儿子,但是身上有浓重的乡土情节,奶奶是全剧的灵魂,奶奶是他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寄托!
刘震云亲自操刀编剧,节奏紧凑,台词金句频出,范明的男三演得太出彩了,感觉陈道明演啥都是康熙,反而不如范明的接地气和王志文的自然。
所有的一切都是旧有价值观的落幕和悲剧的不断重现。
《手机》这一电视剧从手机来切入故事的开端,围绕着手机主人公之间发生着不同的矛盾和冲突。
严守一与伍月其实是一类人,虽然是不同的身份但是都是在社会中被挟持的弱势人群。
严守一在和沈雪的宿舍对话讨论中说到其实社会中只有两类人,一是羊二是狼,有些羊想伪装成狼,为了不被狼吃。
有些狼伪装成羊,为了吃羊。
但是严守一说自己是牧羊犬。
这一点的本质上面其实严守一是代表着精英阶层(高级打工人)所谓之牧羊犬他和伍月的相同处在于他们都是被社会上层人群所挟持,但是内心却坚守着自己的本心。
伍月在剧中没有做出对任何人不好的事情,但是为了追逐严守一,两个人的结局只能是飞蛾扑火。
在价值认同中伍月和严守一是一种人,即不得罪任何人也不伤害任何人,即生存的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但是严守一在于他妻子生活的这些年里没有实现直到遇见伍月,伍月和严守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再相遇之前都是在社会中随波逐流,直到双方所遇见。
严守一和伍月的分离是社会价值观所不认同的结果。
严守一与妻子的婚姻结合从一开始就是搭伙过日子,严守一对于其妻子的感情也是在于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包括对于所有人,只有严守一与伍月相遇才是两个人体会到了惺惺相惜的感触。
电视剧里面讨论了新时代媒体,描述了城市与农村的不同面貌,以及娱乐化。
通过以严守一为主人公等不同社会人物面貌来描述社会的普遍矛盾。
通过严守一这么一个和稀泥的主人公来体现个人英雄主义,当然也不能单纯理解为个人英雄主义,探讨了现实社会中深层的矛盾,“皇帝的新衣”包括剧中对于伍月的描写。
手机是电视剧中的眼,电视剧对于伍月和刘桂花的描写才是这个电视剧中的魂。
伍月和刘桂花都是不同时期89年前后不同时期的一种精神上的纯真,是不同时代背后的相似场悲剧。
这种悲剧,在严守一上面也有体现。
另外电视剧里面对于严守一新任领导描述将中国人情社会领导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这个时代,沟通似乎方便了,却通常无话可说,或者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只好闭嘴。
电视剧戛然而止。
语言也随即到达尽头。
一开始闹哄哄,最后是寂寥。
又一个春节,窗外焰火繁华。
费墨无话,写下一条短信:想念守一。
沈雪放弃了严守一,嫁给了一位手语老师。
因为他们可以“用心交流”——这是对语言的讽刺。
老太太死了,最后留下一些话,谈论的是黄豆分配的问题。
老太太的死是结束一切的推手。
繁华过后,归于平静。
真正出走的,也只有严守一自己。
他去了爱沙尼亚。
为了这个奇特的名字,为了去看一看那里的夜幕如何来临。
再见了,语言。
这部电视剧,两条线,北京和严家庄,还是在强调乡土以及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脐带连接着。
但问题是,现在他们断掉了。
无论矿灯还是奶奶。
最终的情节点扣住了严守一的童年阴影。
小时候,白石头——严守一偷瓜,出卖了朋友张小柱,他心里留下疙瘩。
他是不是要道出真相呢?
真相到底对谁重要呢?
严守一一体两面:严守一是正面,白石头是反面,这也正好构成了一个人。
最后他要选择是不是要继续下去。
换句话说:严守一如何处置白石头与严守一之间的身份关系。
白石头与严守一,是城乡纠葛,也是心灵纠葛。
严守一从农村出来,练就了一套明哲保身的实用主义本事。
节目名字叫做有一说一,却根本无法实现。
他最后的决定,并不是为了揭示真相,也不是为了伍月,而更有可能出于自私的动机,为了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
他说:当了主持人之后只会主持节目,而不会主持自己。
必须承认,这是个坦诚的发现。
但媒体呢?
他们盯着的事情是,监控录像拍摄到了:严守一进入过一个人的房间。
媒体不不愿意相信什么都没发生。
剧情里,对探讨了一些问题,都体现在“有一说一”的选题上。
比如:人能不能撒谎;比如:朋友啊,朋友。
都是有趣的选题。
刘震云在电视剧里有一段出场,直抒胸臆阐述了一下“朋友”。
他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初听起来这是非常高兴的意思,再一想,这其实并不是一句高兴的话,证明这个人的身边没有朋友嘛!
朋友要面临四个变量:你变了,我变了,钱,遭遇困难。
这个表述,结合刘震云等人的生活,值得回味。
关于朋友的话题,精彩的是费墨和严守一的关系。
严守一说费墨几乎是自己唯一的朋友,除此之外就是童年的张小柱。
但是费墨怎么想呢?
一个知识分子,还是看他不起。
这其中的,都是欲说还休。
两个人坐在池塘边,都不知道如何交代。
但这是很真实的人与人状态,算难得了。
李燕这个角色非常庸俗,也反衬了费墨的生存状态。
她最关心的是伴侣的性能力,赚钱能力。
一开始要巴结严守一,费墨出名了,她又要嫌弃严守一。
严守一换媳妇,她调整策略,立刻结成同盟,至于对方是谁,并无所谓。
伍月在电视剧里更独立要强,随时都很理性克制。
跟骨子里的穷人思维斗争,最后却也只能一走了之。
关于手机呢?
手机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现象。
“一机在手,在劫难逃”,当然,精彩不止于此。
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揭示了人,也塑造了人。
它让人欢欣愉悦,也制造了危机。
手机让语言在空中飘荡,人心同样如此。
这个时代,沟通似乎更方便了,却通常无话可说,或者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只好闭嘴。
注:翻出来的旧笔记,几年前写的。
从一缸黄豆说起 最后两集点评一部充满了所有现代都市言情剧因素的电视剧,最后两集竟然演成这个样子,竟然被观众看成这个样子,竟然让人哭到这个样子 - 实在是没想到。
从两辆车在北京的夜色中无声地驶出,又无声地潜进严家庄的晨幕里的时候,泪腺已开始在酝酿。
为什么是两辆车呢为了奶奶。
他们一定是都回来了,他们都要回来看奶奶最后一眼。
奶奶最惦记的石头、砖头、严家最对不起的孙媳妇文娟、还带着奶奶从来没见过面的她老人家亲自给了名字的诚诚、文海、吕桂花和彩云母女、陆之信以及伙计兄弟、还有张小柱等在北京闯世界的严家庄一干人等 虽然镜头没有细述,但我相信他们都在;当然还有费墨,虽然他与奶奶非亲非故,虽然他与严家庄毫无瓜葛,虽然听到噩耗是半夜三更,但我相信,费老一定会在。
他一定会和严守一一起回来。
这个严守一最好的朋友,第一个讲出奶奶是严守一的精神家园的人。
奶奶也真的没有辜负这句话。
在她的遗言里,一句“白石头要多听费教授的话因为费老是好人”,说明了一切。
是的,如果严守一能早点多听费老的话,许多故事,本来不致如此。
奶奶的遗言,竟然从一缸黄豆说起。
我们该以怎样的感情、怎样的心境去读懂、去理解、去容纳这位临走前一天还在田里劳作的农村老人的精神呢?
不知为什么导演选择了从“喂猪娘们”的嘴里来说出奶奶的遗言,而不是表现奶奶临终前的亲身口述。
从来没觉得“喂猪娘们”的演技如何,但在这里,当木头娘貌似镇定地开始从一缸黄豆的处理说起,到逐渐泣不成声,一直到最后以纯粹河南方言边说边哭,以至于放声大哭,哭到让人动容,我不得不随之泪下,和院子里的每个人一起。
奶奶要用一缸黄豆招待乡亲。
奶奶要石头别哭。
奶奶要砖头别在城里受人欺负。
奶奶最喜欢的孙媳妇于文娟。
奶奶要诚诚晚一年上学。
奶奶要陆之信喊丧。
奶奶把瓦房留给了木头。
奶奶说费老是个好人。。。。。。
奶奶啊,严家庄的奶奶,步履蹒跚地走在严家庄的土路上、田地里的奶奶,我们终于明白了费墨说的奶奶是严守一的精神家园的含义。
河南农村严家庄走出来的严守一,经历了低龄入学受人欺负、田里偷瓜被抓做了叛徒、和吕桂花第一次去打电话而童年懵懂的严守一,成年后圆滑、世故、谎话连篇如家常便饭的严守一,实际上在上一集里举起伍月的5号号码牌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他的精神救赎。
离开严家庄的多年,不在奶奶身边的多年,白石头真的就是那个离开了大地的安泰。
好在,他还有朋友。
如费墨所言,在关键时刻,他还是找回了自己。
在看到陆之信出现在奶奶葬礼上之前我就相信,老陆会再一次喊起来的,不管他的嗓子好了没有,老陆都会为奶奶再喊一次的。
他真的喊了,虽然嗓子仍然哑着。
他喊了文娟,喊了文海。
他喊到砖头石头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他喊到严家庄的父老乡亲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他喊到奶奶是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然后嘶哑的嗓子以近乎撕裂的声音喊出“起---丧 ”。
紧接着撕天的一声叫“奶奶”竟然是来自于文娟,一身黑衣的于文娟,静静站在严守一旁边已哭红了眼睛的于文娟。
树静风止。
大地无声。
白花满天。
送别这样一位老人。
我愿意相信奶奶的精神和她的身体一起长眠于这片大地。
而回归了大地的安泰则重新获得了力量。
用费墨的话说,严守一从来不是个懦夫,但却也不再满足于做个普通人,他要做英雄。
也许只有英雄的角色对他来说才是极致的、彻底的救赎吧。
从举起5号牌的那一刻起,他已不再仅仅是同事口中外号叫的那个“不撒谎”了;而走出记者招待会的严守一,则完全找回了那个多年前和小伙伴一起用矿灯在天上写字的自己,那个属于严家庄的严守一,那个奶奶身边的白石头。
严守一回来了。
于文娟回来了。
费墨回来了。
费正回来了。
刘丹回来了。
他们都回到了真正的自己。
其实沈雪又何尝不是呢?
表面上看起来和她天造地设的一对儿的严守一,实际上内心并不属于她。
严是属于严家庄的,是奶奶的;而同样属于严家庄的,奶奶的,是于文娟。
这也是为什么奶奶的棺木起丧的一刹那,喊出撕心裂肺的一声“奶奶”的是于文娟。
于文海和牛彩云回到了原点,那应该是他们本来的世界的本来的样子。
刘百刚也回来了,不再是他原来的位置,而是他梦中的位置。
连骗子竟然也回来了,虽然是被抓回来的。
我相信导演和大家都希望这是一个暗示,暗示着更好的生活,对文海,对黑砖头也许他会听奶奶的话回严家庄种地吧,也对老陆和所有来自那片土地的人们。
也许还包括严守一。
回到了大地的安泰最好不要再离开了,就像费老回到学校一样。
娱乐圈已经不再适合白石头。
一个能够真的做到有一说一的人,是无法真的做好《有一说一》的主持人的。
所有人都回来了。
那吕桂花呢?
《手机》的一切故事都由她而始的那个吕桂花呢?
我至今都宁愿相信,这部电视剧真正的灵魂是奶奶,而真正的女主角,是吕桂花。
所有人的拧巴,所有人的故事,都抵不过那一首歌,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四句歌词,“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吕桂花让问问你,最近你还回来吗……” 到底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修辞才能表达人类最美好的爱情和最真挚的情感呢?
在这首简单的歌曲面前,似乎一切的表达都是脆弱的。
不管晚年的吕桂花怎么纠结于离婚这个话题,我相信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们会真的分开。
即使当最后一集里吕桂花衣装整齐的走进严家庄那个院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相信。
虽然我们知道她是回来离婚的。
当屏幕上虚化的近景里牛三斤因中风而颤抖的手吃力地挑着面条,而清晰的远景中吕桂花在碗里翻出两个荷包蛋的时候,做为观众的我再次忍不住泪水。
是的,我们都知道了,我们的女主角回来了!
这场大戏也真的该落幕了。
而感慨未尽,末了末了,天杀的费墨竟然在剧终人散之际那是某年的除夕夜吧独坐书斋,在手机上默默写下了四个字,“想念守一”。
倏地想起一个朋友的评论“两个男人,摒除事业工作上那些污浊的东西,会有双肩扛下来的友情”!
不由地,再次湿润了眼眶。
这两年很少看全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则没有耐心和大块时间分配给动辄几十集的大部头,二则充斥荧屏的无聊剧情和拙劣表演极大打击了本已脆弱的观影冲动。
特别是最近的两部新版名著,对我一息尚存的好奇心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虐杀。
就在我不无悲情地宣布和电视连续剧彻底绝缘的时候,《手机》适时出现了,不管是妙手回春还是借尸还魂,总之把我看全大部头的耐心给救活了。
暂且不说故事讲得好不好,情节吸不吸引人,有无高度、深度和广度等非我辈可置评的问题。
作为普通观众,最直观的引起我好感的是演员的表演水平和台词设计,每个演员都在认真表演,努力把他所演的人物演活,在我们这个已经习惯港台腔、装B犯和演谁都像演自己的观影现实中,已经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台词很出彩,这可能跟作家编剧有关,作家毕竟是作家,不是初中生,遣词造句的水平当然也非初中生可比。
所以衷心地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由作家编剧的影视作品,而不是由初中生或者伪作家杜撰的天方夜谈(和那部阿拉伯经典作品无关)。
表演到位,台词精准对影视作品或许不是很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基本要求,但在一个劣币逐良币的市场上,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幸的是《手机》让我看到了希望!
作为河南农业户口拥有者,我不得不说砖头、老路、张小柱们的表演非常真实,让我想起十年前的自己和当时的朋友们,简单、朴实、热情、真诚以及小算盘……
还可以,还是喜欢以前的老剧
非常好看
这么少人关注的剧被我看到,真他妈啰嗦
挺好看的,刘蓓在里面也挺好看的,以前都是看她的喜剧,这次对她的演技有了新的认识,可惜现在不怎么能看到她演戏了。
看过
情节比较磨叽,但是,还是坚持看完了。最后一集比较感慨!
我妈最近几天看的劲儿劲儿的,周末两天偶尔陪看,还行吧。12年估计非常流行这种。
难看死了!
平民生活,剧情确实狗血了点,不过刘蓓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错。
最喜欢爱看喜羊羊的顺子
刘蓓太好看了,不舍得打低分,感觉潘娇娇身上有一部分蓓的影子,仗义热情充满人格魅力,看到最后发现身边的幸福指的是在潘姐帮助下他人找到了幸福,而潘姐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婆婆,失去了爱情,好惨一个圣母,又觉得这种匪夷所思的善良是蓓能做出来的事(。
一顆星給曇華林,一顆星給湖美,一顆星給嚴帥哥,一顆星給光穀,一顆星給熱乾麵。本來以為是武漢愛情故事,最後發現尼瑪狗血得一逼啊!!!!!除了這五顆星,其餘都是狗血和坑爹!!!!!
叶冰也是一个很好的女人,很理性,虽然自私,但爱得真诚
2013.2.5 中山电视台
高中附近拍的,走了三年的街道——昙华林。
春天来到昙华林,
什么傻狗导演?
不错。刘蓓和严屹宽演的有张力。
刘蓓保养的挺好的,感觉和十几年前红色康乃馨相比也没啥变化。其实这部剧还是挺吸引我看下去的,平实质朴温馨当然也不乏狗血,杨青这这类型在二宽的剧里也算比较少见的返璞归真type。P.S,叶冰她爸要是开WB绝壁秒杀一众以陆琪为代表的不入流感情专家
吃饭时陪家人看了一集,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