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乐队
Pavements,Pavement:记录传奇的四种方法(台)
导演:亚历克斯·罗斯·派瑞
主演:迈克尔·埃斯佩尔,凯思琳·加拉格尔,Stephen Malkmus,Mark Ibold,Scott Kanberg,Bob Nastanovich,Steve West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美国摇滚乐团Pavement以癫狂躁动的低传真乐音、任性散漫的无赖派曲式独走九○年代,即便乐团在发行五张专辑后于1999年解散,其独立教主地位至今仍难以撼动。各具鬼才的团员们以主唱斯蒂芬马克摩斯为首,坐拥全球海量死忠乐迷,却未曾签入任何大型唱片公司,桀骜不驯、表里如一的锋芒个性穿越时代历练,每回重聚演出仍能掀起朝..详细 >
powerful
这不比queer queer多了,如此可爱的片没有主竞赛是因为轻轻地拉踩了nirvana 碎瓜 绿洲 motley crue等无数乐队吗,谁能想到电影节看一周觉得最帅的男演员是Stephen Malkmus(
#81st Venezia# 6/10 看不出太多罗斯派瑞的痕迹,却又并非是传统的纪录片叙事,在迷乱的音乐与素材中舞蹈。
好难听的歌 好烦人的电影
本以为cringe的点会是fictional biopic,但实际上这种做作冲奥传记来做parody很符合pavement自己的narrative,达到了幽默的效果。原本preview那段觉得Joe Keery 演S.M.太油了,但其实他演得no more no less,more也是为了那个幽默效果,尤其是模仿口音太到位了。真正cringe的还是musical(非粉丝观众表示:拜托,这是关于乐队,不是关于你导演的ego)。S.M.在博物馆承认感到vulnerable的时候我突然也还是被感动到。slow century未收入的、youtube上我早十几年前都瞻仰过的素材、我亲历的22/23巡演,在大屏幕看好开心。这乐队传奇就在于在解散后变得更加传奇,也变成了我人生弥足珍贵的一部分。谢谢波尔图
我要看的是pavement
musical太烂了 后面大半段如坐针毡 感觉要看完在影院遇到steve或kim本人才能弥补我
能把我这么可爱的pavement纪录片拍成这样也是不容易,不懂非要加上展览音乐剧电影有何用意,后现代无意义也不是这个无意义法
作为一个喜欢看drag race的人,我看完出来第一反应是和AM耳语I never hate musical so bad in my life,你们品一品。后面我们讨论了一下觉得musical还不是最该死的,导演剪辑然后还有那群拍短片的应该一起陪葬(twink和Malkmus除外,AM说的。
可以+
坐牢
:我要看的是pavement他们自己的片段五星,找人扮演的部分扣两星,音乐剧扣两星
好感动,他们定位自己是suburban音乐,太贴切了。看到年轻的soccer mommy、snail mail在展里致敬,看到Barbie、Djo和少年时代这样勾连在一起,一切都make sense,有点带着泪但最后我们大家都得到了一次疗愈
一个关于乐队重组演出的纪录片,同时也是对其辉煌legacy的致意,或是作为对Hollywood Biopic的嘲讽(Bohemian Rhapsody点得就是你),但无论如何fan service的思维就阻止了进一步发散的可能,罗斯派瑞影像的速率去哪了?
#81st Venezia# 地平线
【C】整体的拍摄思路还是太行活了,没有太多作者的痕迹。
#ICA 五场连看第四场。以人行道乐队回归,乐队相关展览,乐队为基础的舞台剧,乐队的传记电影和乐队历史影像交叉剪辑,看的有些疲惫,其实感觉剥离电影的部分会更好,首先这种现实还存在与传记放到一起就让传记性质弱了很多,放到一起对比非常明显了,电影中主角的自吹自擂感觉也很要命,动不动就“大家看到了幽灵,年轻Stephen的幽灵…”,感觉好尴尬,主要是他演的也很一般,至少这部纪录片中呈现的电影的部分很一般,他尽力地模仿神态和语调,但是气质和眼神实在是太难复刻(感觉要是努努力眼神调整一下会好很多),而且我觉得那才是最重要的,要不单纯的模范像一个没睡醒的人。视听上相对实验,但是其实分屏没有什么特别强的逻辑,尤其是越到后面越乱,感觉很多想说却没说清楚,真的不如少说点儿。整体的演绎效果也不咋好。
不是我想的那种纪录片。
被安利一个了一个可以用来装逼的乐队🤣
太传统,剪辑不错,可学习处理综合材料的官方思路.....(为什么这么苛刻